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疫情下的中国为背景征文评论文章【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疫情下的中国为背景征文评论文章【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疫情下的中国为背景征文评论文章【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疫情下的中国高中满分作文700字【第一篇】本已是19年岁末,我满怀着期待回家。新年前夕,一片热闹景象,从同学口中得知新冠病毒的我不以为然,依然沉浸在对新年的憧憬中…但事情并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没过几天,病毒大规模爆发,武汉也成了一座“疫城”,一时间全国上下陷入了恐慌。与此同时,中东动荡局势加剧,非洲发生严重蝗灾。这时的我在心里默问自己:“2020还会好吗?”1918的一天,梁济老先生问儿子梁簌溟,这个世界会好吗?还没等到答案的他留下万字遗书后投水自尽。那时的中国,国将不国,梁济老先生对国家前途有担忧,但更多的是希望。在民族危亡之际,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没有退缩。亡族灭种是不可能的!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从战略防御到大反攻,十四年的艰苦历程,千万人的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但,我们没有失败!是啊,即使是在危难时刻,我们的民族依旧屹立不倒,现在我们又怎能不自信呢?战时有千万热血儿郎抗战,疫时有亿万人民众志成城。疫情爆发,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赶往疫区展开工作,全国各地的医院组成医疗队赶往灾区,社会各界的捐助也来到灾区。那些日夜不眠,整日穿着防化服尿不湿的医护人员让人感到心痛。但,这些最美的逆行者冲在了最前面,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更今人敬佩。武汉一直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抗战时这里饱受战火的摧残,她没有倒下,我相信疫情之中,有亿万华夏儿女在背后支持着她,她依然能够屹立不倒。武汉,这里有着美丽的樱花,令人心动的武汉大学,有充满生机的码头轮渡,有美味可口的热干面……我相信武汉会好起来,会有更多的人来欣赏你的美。看着窗外的绿芽和含苞欲放的花蕾,我心中的疑惑也已解开。疫情下的中国为背景征文评论文章【第二篇】读懂全球战疫下的“中国密码”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部署、各地落实到全社会响应,中国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从受援国到协同世界各国抗击疫情,举国动员的中国规模、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休戚与共的中国担当,让我们更加读懂了获得战疫胜利的中国密码。众志成城、上下同心——昭示了优势显著的制度密码。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参考资料,少熬夜!大事”和地区“守土有责因地制宜”的双向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举全国之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果断、最彻底、最硬核的防控举措,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从千万级人口大城市果断封城,到各地区严格管控;从“基建狂魔”十天建成“火神山”,到一个个方舱医院拔地而起;从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到全国人民响应号召居家隔离;从全国一盘棋统筹部署,到各地因地制宜复工复产;从中央到基层、从城市到乡村,“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优势”在战疫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不畏艰难、顽强奋斗——彰显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战疫中我们看到,无数医护工作者主动请命、逆流而上,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不计回报的“宣誓词”、一张张奔赴一线的“背影照”……他们不惧熊熊战火,不畏烈烈病毒,誓与风浪搏击、与病魔抗争;无数党员干部奔赴战疫前线,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冲锋在前、忘我拼搏,用自己的行动、汗水甚至生命,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无数军人、建设者闻令而动,他们与病魔抢时间、拼速度,赶在疫情进一步扩散前修建治疗仓、切断传播链;无数企业、志愿者、普通群众默默奉献,他们严排查、守卡点、测体温、送物资、献爱心,用一股股微小暖流,汇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力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行动密码。“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我们不曾忘记,在国内疫情形势严峻时刻,170多个国家领导人、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中国表示慰问支持,他们从世界各地送来了数不清的援助物资、送来了最真切的关心和鼓励。如今,疫情在全球多地暴发,对各国所面对的困难感同身受的中国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民族情义,以“中方愿为防止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扩散蔓延作出更多贡献”的大国担当,以“派遣专家、共享方案、技术支持、捐赠物资、联合研发”的硬核行动,与世界各国守望相助、携手抗疫,生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道义与担当。疫情下的中国作文【第三篇】爆竹声中一岁除,盼望着,盼望着,我最喜爱的春节终于到了。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爸爸妈妈会带我回福建老家,我就可以见到爷爷奶奶、哥哥妹妹了。我的老家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那里可以看到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鸥,最有意思的就是可以和哥哥妹妹们一起去海边,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捡那五光十色的。贝壳,开心极了。上次回老家,我就不愿意回来,妈妈只好独自先回来上班了。然而今年,我们在老家并不能像以前一样出去玩了,天天被关在家里,即使出门也要戴上口罩,哥哥妹妹们也失望极了,只能站在奶奶家的阳台上听听海浪声……我知道不是因为妈妈管得紧,而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破坏了这个春参考资料,少熬夜!节美好的气氛。妈妈告诉我,这是一场特别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人和人都会互相传染,所以今年的春节我们不能出门互相拜年了。妈妈还说所有的医护人员、警察、解放军叔叔们都奋战在前线,他们都没有吃年夜饭,没有和家人团圆。我听了十分感动,我长大了也要向他们一样,做个勇敢的人,做一个“超人”。这是个不一样的春节,每个人有不一样的感受,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乖乖听话,我们就能打赢这场仗,一定会胜利的!疫情下的中国为背景征文评论文章【第四篇】中国精神在哪里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精神为世界所瞩目,14亿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奉献斗争,充分发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曾经看过这样1篇文章:中国精神在哪里?究竟谁能代表中国精神,谁才是国家的脊梁?那千千万万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千千万万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造就者!在此刻,“中国精神”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武汉上空凝聚,在奋战抗“疫”一线的所有人身上闪耀。中国精神在哪里?在英雄们的众志成城里!人民的呼唤永远是子弟兵前进的方向。在危急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军队发出指令。除夕夜,从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向着同一个目的地开进,拉开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的大救援。打胜仗、零感染是他们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全力阻击,倾情救护,他们留下一个个“最美的背影”“最美睡姿”“最美逆行”“最美笑容”。“武汉”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地方。他们用最高贵的职业道德,向人民交出无悔的答卷,他们是逆行者、真英雄!“万夫一力,天下无敌”。5小时敲定设计方案,数千名工人不分昼夜施工,10天落成“火神山”医院,他们又转战“雷神山”继续战斗。一夜间装置三所“方舱医院”,穿着不同颜色工作服的工人们不眠不休的杰作。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不过是一群勇敢的人在与疫情竞速,让世人叹为观止的“中国速度”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中国精神在哪里?在逆行者的英勇无畏里!武汉是牵动着我们心绪的英雄城市,更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病毒让人避而不及,却有一群人挺身而出,暂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迎“魔”而战。“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在疫情蔓延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向公众发出紧急呼吁,自己却“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84岁的他临危受命,许多照片让人泪目。“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他们与多参考资料,少熬夜!位医学领域的专家一起组成“战疫”最强智囊团,称他们“国士”不为过。救援是医生的天职,更是责任和担当。他是共产党员、院长、医生,“无论哪个身份,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都没有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让人意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个渐冻症患者;17年前他抗“非典”被感染死里逃生,如今又奔赴武汉。他说他“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和医者的责任”;她被感染了,痊愈后第二天重返一线,“我不是英雄,但决不当逃兵。”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除夕夜开始,各地组建医疗队迅速出征,逆行而上,目的地:武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愿意以党员同志为榜样,战斗在一线,置生死于外”“我们90后成长起来了,这是我们的使命”“我是你们的带头人,要感染先感染我。我走在前面,你们跟我来”……一份份请战书,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写满了医者的铿锵誓言;一双双长满裂口的手,一张张口罩勒出伤痕的脸,一件件汗水浸湿的衣服,那是他们特殊的“工作照”,也是她们最美的样子。中国精神在哪里?在平凡人的真善美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疫情,千千万万普通人虽平凡却有力量。一位四川农民说:“我别的也帮不了,只有把地里的菜都送给他们!”于是,价值10万元的第一批蔬菜抵达武汉;“不管能不能上,报名!”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铁路需要的时候纷纷争抢第一;一口罩厂开工缺工人,消息一出百人应聘,都不要报酬;有人从国外辗转带回两万只口罩和200个护目镜捐献给武汉,他说“特别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爱国和团结”。在这次轰轰烈烈的战斗中,不可或缺的还有工地建筑者、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志愿者,还有新闻工作者。他们不是医生,没有白大褂,可他们守护着这座英雄的城市,为抗击疫情、驱散阴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故事是亿万中国人在困难面前的缩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那些人不正是“最勇敢的人”吗?她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力量传递力量,他们用信念和坚守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他们用博爱和担当唱响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向他们问安!向他们致敬!
本文标题:疫情下的中国为背景征文评论文章【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44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