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正月十六各地习俗【第一篇】1落:正月十六要落灯家里的红灯笼从除夕夜一直挂到正月十五,完成了接财、迎祥、纳福的任务,到了正月十六这天,也该让灯笼休息一下了。除了悬挂的灯笼,小孩子们玩的花灯也要“落灯”了,旧时候有“碰灯”的习俗,以前的灯笼里面是点燃的蜡烛,两个灯相互一碰,蜡烛倾倒,灯笼燃烧,喊着“灯笼一着,吉利来到”,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大吉大利。按照民间的老习俗,不管是悬挂的红灯笼、花灯、走马灯,过完了年都是要“燃灯”的,也就是烧掉,不能放在角落里留在第二年继续使用,以免把新年的福气都“放陈”了,带走了。2走:走百病、走百灵宋代苏辙曾经写过一首诗“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说的就是元宵节过后,在街上走的人突然多了很多,这其实就是古代的习俗:“走百病”、“走百灵”。“正月十六走百病”是正月十六的`传统习俗,旧时候吃过早饭后,家家户户都会将大门挂锁,到户外四处去“走百病”,谚曰:“跑一跑,不见老”。古人认为,春光乍泄,空气清新,正是出游好时节,正月十六这一游,身心畅快,在游玩的路上“百病”消散,时来运转,日子越过越好人健康。“走百灵”也是同样的道理,主要是指妇女和儿童,此时农事还比较闲,走出去踏踏青是最佳的时候,也会四处结伴去游玩,民俗说这天:“走出门庭,心灵手灵”,都是对生活美好的期盼。3烤:烤百灵火。称“烤柏龄,去百病”,可去灾除病、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烤百灵火时主要是用柏树的树枝点火。正月十五、十六两天,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柏树枝,原来都是到墓地附近柏树多的地方采折,现在一般是到集市上购买。正月十六晚饭后,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堆起柏树枝,燃起熊熊的火焰。4舞:舞火把。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正月十六舞火把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用芦苇或水稻秸秆等扎捆成火把的形状,等到夜幕降临后,人们就会将火把点燃,小孩子们还会手举着火把在地里舞起来,等舞完火把后,人们便会将火把放在一起跨火把,据说火把燃烧的越旺盛,就预示着当年的庄稼收成就会越好。禁忌:1、不借钱。如果在这一天把钱借出去,那就代表着“钱财外流”。参考资料,少熬夜!2、不吵架。如果你在这一天吵架,瘟神发现这样的不和谐现象,就会常驻在你的家里,来年的运气当然也不会好。3、忌剃头。正月十六这天不要理发剃须,虽然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但正月十六这天要尤为注意,正值承前启后时候,春节刚过,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启程,就把头发给剃了,如同大地上刚刚发芽的草木给除掉了,有不顺利、不吉利的寓意。中国人讲究好口彩,认为“思旧”与“死舅”谐音,所以还是比较忌讳正月剃头。正月十六虽说是春节的收尾,但民俗活动还确实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各地还有其他不同的民俗,多彩的民俗活动也让中国的年味有了传承。正月十六各地习俗【第二篇】今天是正月十六,民间有着舞火把的习俗。所谓舞火把,就是将制作好的火把,由乡中各家的大人或小孩点燃后,拿着在田野中奔跑。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间习俗,虽不知起源于何时,依旧被部分地域保存了下来。各个地区的火把材料不尽相同,有的是木质的,有的则是由芦苇制成。对于孩子们来说,制作火把的过程是有趣的,将一捆捆芦苇扎在一起,还可以往其中掺杂一些鞭炮。等到点燃后,便拿着火把在田野中奔跑,时不时地会有鞭炮声响起。火焰在田野间飞舞,在大人的照看下,也不会发生意外。偶尔响起的鞭炮声也可以喜上加喜,在元宵节过后,进一步驱散各种不吉利的事。对老百姓来说,火苗就象征着希望,飞跃的火苗就像来年茁壮成长的庄稼一样,火苗不灭,那么来年收成也会不错。有的地区还有着炸麻花的习俗,在这里麻花指的。是玉米。大人们需要在家中炸玉米,也有的地区选择用烤的方式,炸出来的玉米金灿灿的,据说这样炒玉米时的爆裂声可以吓到老鼠,也象征着来年的日子会越来越火爆。在陕西、河南等中原地区,正月十六这天还要出门走走,这一天可以起到跑百病的奇效。这天的天气非常不错,适合出行。出行过程中,一家人开开心心,可以将所有烦恼都抛在身后,所有的霉运也会在游玩过程中一一消散。正月十六各地习俗【第三篇】我们通常认为过完正月十五年味就远了,但是在很多地方认为“不出正月都是年”,正月十六还会有很多的习俗,老一辈人还是特别看重这一天的,并且正月十六有“上灯圆子,落灯面,接着拜来年”的说法。这一天人们通过跑百病,吃灯盏,落灯等习俗,来祈求新的一年健康平安,顺顺利利,那么正月十六这天具体的习俗都有哪些呢,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记住“做3事,吃2样,忌2事”,顺顺利利迎接新年的到来。做3事参考资料,少熬夜!1.跑百病俗话说: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走百病,属于古代妇女避灾求福的一种民俗活动,又称散百病、游百病,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外面去走一走,这样就把病灾都留在了外面,尤其碰到了桥或者沟,一定要走过去,这样的寓意是一年没有坎坷,逢凶化吉,时来运转!刚过了新年,结束了半个月的忙碌,这个时间也需要外出游玩一天,活动活动筋骨,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看看鸟语花香,心情也会好很多。2.送瘟神老话说:“送瘟神,去瘟疫”。过去的人们把正月十六这天定为“送瘟神”的日子,传说中瘟神有五位,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常言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因为是瘟神,所以更不能得罪,这一天老百姓用纸和竹子扎成船,里面放上祭品,让小船顺着河飘走,意味着把瘟神送走了,有的地方也在十字路口点上元宝或者鞭炮把瘟神送走,因为在古代比较迷信,以为病灾都是瘟神带来的`,所以这样也是盼望新的一年没有病灾,平平安安,健健康康。3.落灯很多地方过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为了迎接新年和元宵节,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上灯笼和彩灯,街上也是张灯结彩,正月十六就要把这些灯笼和装饰摘下来,这就叫落灯,寓意接住新年的所有福气,在古代,取下的红灯笼一般都要销毁,不能留着第二年使用,以为已经纳了福,下一年就不能用,但是现在是科学的社会,灯笼都比较结实,都是电的,彩灯和灯笼收起来之后,明年继续使用。吃2食1.面条“上灯圆子,落灯面”,按照老传统,正月十六这天晚上要把彩灯都落下来,然后一家人开始围在一起吃面条,因为面条顺滑不断,寓意新的一年好日子连绵不断,下面条的时候中间不要剪开,面条越长越好,也有长寿的意思,这一天的面条要配着大蒜吃,大蒜有杀菌和驱病的作用,而且大蒜的谐音“算”,契合了民间俗语“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日子要学会精打细算。因此正月十六吃面条记得要搭配大蒜,寓意平平安安,顺顺利利。2.灯盏我们老家这边正月十六早上要吃灯盏的,就是用黄米面做成灯盏,有的地方也叫年糕,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元宵节放在门口或者院子里,里面放上香油,扎上棉线,十五晚上点上庆祝元宵,十六早上在锅里蒸一蒸,就可以吃了,寓意一整年都步步高升,平安顺遂。忌2事1.不串门参考资料,少熬夜!“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说的就是正月十六这天出游的禁忌,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外出游玩,但是不能去别人家串门,因为这一天是把自己的病灾丢在外面,这一年就会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如果你去串门,会被别人赶出来的,因为这样会把病灾和霉运“留”在别人家里,虽然是迷信的说法,我们最好也不要串门,以防触碰了别人的忌讳。2.不睡懒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正月十六可以说是新一年的开启,并且今年的立春比较晚,正月十四才立春,新年的刚开头,要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开始新的工作,现在应该是精力充沛的时候,这个时候最不好的就是睡懒觉,时间也特别的珍贵,我们应该早早起来,锻炼身体,好好工作,为新一年的开启博得个好彩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您那边有什么样的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次见。正月十六各地习俗【第四篇】1、正月十六走百灵。这在鲁西南很流行。味道远了,早春来了。“出门在外,灵魂和双手是有灵性的。”在济宁地区,早些年去夫子庙、孟庙、曾庙烧香许愿。母亲们祝愿她们的孩子成功和聪明。有些人甚至在这一天走亲访友,互相交流。2.正月十六运行所有疾病。在中原地区,有“正月十六跑各种病”的传说和传统习惯。它的形态和走云雀几乎一样,只是名字不同。也就是说,正月十六,吃完早饭,几乎家家户户挂锁大门,全家出门“跑各种病”。据人们说,正月十六参观后,在一次愉快的短途旅行中,所有的“疾病”将留在路上和野外,所有的疾病将被消除。没病没灾的人会更好更健康;如果有病,那只是“左”了,坏的时候是好运!所以这一天的郊游也是有禁忌的。人可以去很多地方,但不能独家走亲访友,去别人家“看各种病”。如果贸然去,人家会认为你把自己的病“留”在家里,对他家不利。所以这种禁忌的事情还是尽量不要做的好!正月十六晚上,孩子们抓住最后的机会玩灯笼。他们用灯笼点燃它们,打碎它们,烧掉它们。他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高兴。灯笼点亮,吉了,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3.正月十六舞旗花。国旗花舞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几天进行。在粉林山的山坡上捡柏树籽,找来废锅用臼捣碎,选街中心挖冻土,修臼。做这些事又辛苦又费力。除此之外,还要准备麦草、锯末、旗杆、绑羊的铁绳、好眼力的废铁桶。4.正月十六爬城头。它是南京特有的民俗活动,兴起于明代。流行“爬城头,踩平安,走万病”。现在,随着台城、石城、中华门、中山门、参考资料,少熬夜!汉中门的城墙修复并对外开放,这一活动一直延续着。5.正月十六送牛桩。正月十六送牛桩是由来已久的习俗。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计划生育。很多家庭,第一胎和第二胎生了一个女孩,总想再要一个男孩,于是请别人给自己牛堆,以求生存。很多时候,谁给个牛股,总能如愿以偿。所以当时还挺流行送桩的。6.正月十六,鼠娶女。“老鼠娶女人”的民间传说在我国非常流行。但各地“老鼠嫁女”的时间不尽相同。在上海郊区的一些地方,据说老鼠在正月十六和女儿结婚。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煎芝麻糖,这是为老鼠结婚准备的喜糖。在老鼠嫁女儿的夜晚,湖南资兴的。角落和过道里都会插上蜡烛,这意味着老鼠结婚的道路是光明的。“老鼠嫁女儿”和“老鼠嫁婚礼”的年画和剪纸被民间视为“吉祥物”,在春节假期期间贴在墙上和窗户上。7.正月十六逛庙会。根据蓬莱当地的古老传说,农历十六是波塞冬女王的生日,当地将其作为节日来庆祝。届时,人们会从四面八方涌向蓬莱阁的天后宫,进香、许愿、捐钱烧香,香火会很旺。当地人组织了剧团和秧歌队,在剧院和广场为皇后演唱歌剧在白族人的旧历新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所有的家庭都避免洗脸、扫地和梳头。不然我以为我会赔钱。
本文标题: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46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