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南昌大学会计系余朝晖第一章总则一、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二、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能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它不同于法律主体的范围。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持续经营前提的主要作用是它对企业选择会计政策产生很大影响。•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出现应收、应付、递延、预提这样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4.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如果以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提供给境内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三.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指会计核算中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方法。即凡属本期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不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本期收到的款项也只作为预收款项处理,而不作为本期收入。凡属本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出,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不属本期的费用,即使在本期支出,也不能列入本期费用。【例题1】导致权责发生制的产生,以及预提、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的基本前提和原则是()•A.谨慎性原则B.历史成本原则•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3)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例题2】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原则的有()。–A.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B.因预计发生的年度亏损,不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C.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D.因首次执行新准则,按规定对改变计量基础的会计业务作出追溯处理–E.因减持股份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5.实质重于形式•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典型运用有:融资租赁、售后回购、商业汇票贴现等。•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7.谨慎性•(1)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8.及时性•(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第三章资产•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第四章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第五章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以及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第六章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七章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第八章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包括:罚没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接受捐赠利得、盘盈利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利得等。•直接计入利润的损失包括:罚没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对外捐赠损失、盘亏损失、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损失、非正常损失等。•【例题3】以下表述正确地有()–不具有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潜力的资源不列示为资产–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不论是法定义务还是推定义务,都是企业的负债–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不属于企业收入而是利得–意外灾害导致的存货净损失不属于企业费用而是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也属于企业收入•【例题4】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下列项目能引起资产总额增加的有()。•在建工程完工结转固定资产•计提未到期长期债券投资的利息•长期投资权益法下实际收到的股利•支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到期行使购买权的公正价值•转让短期债券取得净收益第九章会计计量•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它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5.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附注,小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南昌大学会计系余朝晖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存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一)存货的概念•《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注意:以上概念中注意存货的用途,这就把“工程物资”项目排除在存货之外。企业的特种储备以及按国家指令专项储备的资产也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而也不属于企业的存货。•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具体来讲,存货包括各类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周转材料、发出商品等。•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二)存货的确认条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存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一是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某个项目要确认为存货,首先要符合存货的定义,在此前提下,应当符合上述存货确认的两个条件。•关于存货的确认需要说明以下几点:•第一,关于企业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代销的商品。代销商品(也称为托销商品)是指企业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另一方代其销售商品。从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来分析,代销商品在售出以前,所有权属于委托方,受托方只是代对方销售商品。因此,代销商品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为了使受托方加强对代销商品的核算和管理,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受托方对其受托代销商品纳入账内核算。•第二,关于在途商品。对于销售方按销售合同、协议规定已确认销售(如已收到货款等),而尚未发运给购货方的商品,应作为购货方的存货而不应再作为销货方的存货;对于购货方已收到商品但尚未收到销货方结算发票等的商品,购货方应作为其存货处理;对于购货方已经确认为购进(如已付款等)而尚未到达入库的在途商品,购货方应将其作为存货处理。•第三,关于购货约定。对于约定未来购入的商品,由于企业并没有实际的购货行为发生,因此,不作为企业的存货,也不确认有关的负债和费用。二、存货的初始计量(确认时点的确认金额)•(一)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及其构成•《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表明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存货入账价值的
本文标题:08企 业会计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4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