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对策与建议5篇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对策与建议5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对策与建议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对策与建议1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建设美丽温岭活力温岭幸福温岭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环境大整治、习惯大变革”行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环境日益优化美化,城市功能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惠及百万市民;在软件上塑城市品质,城市管理水平、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但新问题依然不少,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矛盾:(一)需求多元和服务局限的矛盾。温岭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长年位居中国百强县(市)前列,农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日趋多元。过去关心“有没有”,现在关心“好不好”,特别是网络的发达,让农村群众认识到了更多新事物。过去较为单一的服务模式,早已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新需求。加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相对的弱势地位,让工作更加举步维艰。(二)主体变更和载体滞后的矛盾。当前农村的常住人口结构已发生变化,“老、幼、妇”构成了农村主要人群。人口结构的变化给农村的生产关系和人际关系带来诸多新特征,如果仍旧以青壮年为主体来设计工作载体,势必抓不住群众,又将陷入“干部在做,群众在看”的僵局。(三)旧俗已破和新规未立的矛盾。尽管目前一些不合时宜、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旧道德传统、旧习俗、旧观念已破除,但新的道德观念尚未确立,新的道德规范尚未构建,新的道德风尚尚在培育。加之,宗族社会逐渐走向消亡,原有的乡村礼俗难以发挥作用,进一步弱化了传统道德伦理体系。在部分农村,仍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盲目攀比等现象,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加重了农民群众负担。二、推进温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建议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按照“有机构、有阵地、有课程、有保障、有队伍”的标准,坚持“打通、激活、做实”,全域化铺开、标准化建设、常态化推进。(一)围绕“谁来做”健全机制体制。一是建好阵地。根据全国各个试点地工作经验,要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并将建设情况列入党建考核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从而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的作用,推进“市中心、镇(街道)所、村(居)站”三级阵地建设全覆盖。二是配齐队伍。结合志愿服务长效工作体系建设,抓好志愿服务,推动实践中心工作力量常态化。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队长、支队长。建立人才资源库,通过系统培训、量化考核、星级评定等手段,提高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邀请乡贤名流、两代表一委员等担任志愿监督员,充分整合基层宣讲员、志愿者、文化骨干三支队伍,打造一支常驻农村、服务农民的工作队伍。三是盘活资源。以联席会议部门联动的形式,整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涉农部门、志愿服务管理机构和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统调相关部门涉农资金,统筹现有阵地资源,建好用好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科技和科普服务五大平台。(二)围绕“做什么”丰富活动形式。一是全面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要求,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认同感。二是全面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大政方针、惠民政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开展脱贫致富、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涉农政策宣传教育。三是全面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诚信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明家庭的宣传展播,深化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家风和美”的“和合家庭”。四是全面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特别是向农村基层扎根。整合、成立乡村艺术团,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培育“家文化”,建设一批家风馆,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开展“乡风文明示范线(点)”建设,以“文明有礼”“乡风淳朴”“孝老爱亲”等为内涵,可以打造“多彩松门”“慢居城南”等一批融乡风文明、山水乡愁为一体的样板线,并带动沿线乡村文明建设。五是全面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开展“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文明过节”“婚丧礼俗整治”等主题实践活动,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团、村规民约等乡风教化资源的作用,重点整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继续深化坞根正在探索的“乡风文明积分制”,扩大规范管理的范围,使之更直接地与村民经济利益挂钩。(三)围绕“怎么做”创新工作载体。一是提高“到达率”。市级各涉农部门做好结对共建,让各条线的工作都在其中得到体现。建立一套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百姓点单、政府买单的形式提供各类教育宣讲和文化服务。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调动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参与率”。通过“讲、评、帮、乐、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五大工作内容为民办好实事。与文明城市创建、城乡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运用本地资源、体现本土特色,找准小切口、把人拉进来,增强吸引力、把人留下来,寻找共鸣点、让心住下来。三是提高“点赞率”。重点要体现“接地气”,转换话语体系、改进话语方式,“原汁原味”地传达精神,让老百姓“有滋有味”地接受教育,让党的理论在寻常百姓家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对策与建议2**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引、以核心价值为统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扎实推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方位开展。一、注重顶层设计,高起点实施1、规划落实。2018年12月,制定《**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三级设置”实现“六有”、建立五个综合服务平台、组建100支“满天星”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六讲”活动,制定了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指导、做好基础工作、加强制度保障、严格考核监督、营造良好氛围等工作措施。2019年,结合落实自治区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广泛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20年,按照自治区《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下发了《2020年度**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将5个国家及自治区级试点外的其它旗县列为市级试点,通过会议、调度、调研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指导。2、广泛覆盖。注重以点连线带面,选择本地区工作基础好的,领导班子想干事能干事的乡镇、嘎查村先行开展工作,逐步全面铺开。选取191个嘎查村推荐为自治区级示范嘎查村,数量为全区首位;规划三年完成600个市级示范嘎查村建设,同时安排部署全市2098个嘎查村全面行动。191个自治区示范嘎查村、600个市级示范嘎查村、全市2098个嘎查村分别实施示范工程、样本工程、基础工程,重点选树、加强引领、全面行动,形成了“金字塔式”梯次推进、全域推动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已经建立旗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苏木乡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6个,嘎查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06个,全面完成挂牌目标。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媒体统一开设“文明实践在行动”专栏,主要报道各地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中的进展情况、典型做法、亮点工作和主要成效,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等内容。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各级各类媒体刊(播)发相关报道1528篇(条)。3、加强保障。**市委宣传部结合机构改革,成立了基层工作指导科,具体负责指导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扎实开展。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市创城指导中心基础上,扩编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中心编制增加到17人。开鲁等6个旗县市区已设置实体办公室,其中4个旗已安排人员编制,充实了工作力量。市、旗两级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列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风文明建设重点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视内容和考核督查范围,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内蒙古“四位一体”建设。2018年以来,分别在科左后旗、开鲁县、科左中旗召开现场推进会,2018年奈曼旗承办了全区乡风文明建设现场会,通过现场会,总结工作,强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二、实施重点工程,高标准落实1、实施“思想引领”工程,建设坚定自信的精神家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抓实抓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全市2974个嘎查村(社区)党支部、95618名党员参加“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各苏木镇、嘎查村加强“学习讲堂”建设,建立健全“学习讲堂”各项制度,据不完全统计,理论讲师团、“百姓名嘴”等,开展理论宣讲1500多场次,受众农牧民群众万人次。利用广播电台“空中微讲堂”和“村村响”平台开展面向农牧民的经常性宣讲活动,做大做强网上理论宣传,累计向农牧民微信群发送宣传内容万条次,努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以“学习乡振”为主要活动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旗县市区通过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形式,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民族理论政策”学习宣讲教育相结合,积极组织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十进村”活动;各苏木镇党委引导各嘎查村开展“十个一”等群众性活动,选树文明实践先进典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最强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主旋律。2、实施“生态整治”工程,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家园。市委、政府制定下发了《**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各旗县市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出动人力15万余人次,车辆10万余台次,开展环境整治行动5000余次,清理垃圾点7000余处,清理垃圾约万吨。发挥已评选的6万余户“清洁之家”“多彩庭院”“三美一净”等“美丽庭院”示范户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100多个“美丽庭院”示范村提档升级。以村屯周边、房前屋后、庭院内外、街巷两旁、文化广场、街角空地为重点,对嘎查村街路、周边进行绿化美化,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针阔花果合理搭配的绿化模式。全市2098个行政嘎查村、1576个自然屯、281个国有农林场得到了全面绿化,改善了乡村宜居环境。同时结合村屯周边沙坑、垃圾场的综合治理加大绿化力度,环城环镇环村绿化成效明显,绿化面积万亩。科左后旗哈伦嘎查粪肥转化厂,积极开发粪便、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新方式。3、实施“移风易俗”工程,建设向上向善的文明家园。实施《**市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下发《**市农村牧区“倡导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了10项负面清单,采取23项奖励措施、35项惩戒措施,全面有序推进。注重发挥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和村民议事会等平台作用,采取“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的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勤俭节约观念、诚信重诺品德、扫黑除恶法制理念等纳入其中,全市有95%以上的嘎查村依法依规修订完善了符合本村实际、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在农村牧区广泛开展各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按照《**市2018-2020年文明村镇(苏木、乡、嘎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到2020年,确保县级及以上文明苏木乡镇和嘎查村比例达到60%以上,目前比例已经达到55%左右;组织600多家各级文明单位以基础设施共建、文明新风共倡、道德素质共育、贫困疾苦共助、经济发展共促为主要内容,与嘎查村结对共建。科左中旗“七新筑万家”文明实践活动,树牢新思想、形成新风尚、传播新文化、保持新环境、奉献新关爱、提供新服务、展现新形象。**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起农村“一约两榜三队四站五会”的基层管理体系,奈曼旗“精神扶贫五个一”、科左后旗“合约食堂”、“四色管理榜”,开鲁县“政法八条”,整治了陈规陋习,有效扭转
本文标题: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对策与建议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46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