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鉴史问廉观后感1700字【第一篇】根据市纪委统一部署,近日,我局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由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广电出版局联合录制,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通过连续观看,我对中国厚重博大的廉政文化史有了新的学习和认识,对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政意识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我认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是立身之本、干事之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一名忠诚履职、干净做事、勇于担当的合格公仆。该片第三集《清浊之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展示了历史上清官和贪官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透过该片,我体会到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领导干部终生必修的课程,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源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通过观看该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洁的对立面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滑向腐败。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礼尚往来,但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心变成坏事。现实生活中,不少官员就是在他人的感恩表达中模糊了廉与贪、清与浊的界限,甚至因为还不完的人情债而心生非分、滋长贪念。那么当代中国,什么是清官、好官,什么是合格的人民公仆书包范文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好干部标准问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把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朝气蓬勃、生生不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薪火相传、蒸蒸日上。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为我们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每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名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的做人做事做官原则。我认为,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与我们党的好干部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尽管各个历史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不同,尽管不同时代的优秀干部各有特点,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始终不变的价值底色,德才兼备是始终贯穿的价值主线。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线,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为官的职业素质,三句话实质上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三句话既朴素又简洁、既好记又易懂、既有现实性又有针对性,要求明确、掷地有声。通过观看《鉴史问廉》,使我更加认识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涵盖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品德建设等各个方面,更加突出了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要求、党性修养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是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丰富和发展。观看《鉴史问廉》,的确引人深思、让人清醒。我认为要达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守住党性修养和清正节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融入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第二篇】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昨夜,这些“中国的脊梁”一个个从荧屏上向观众走来。众生沉醉我独醒的屈原,报国无门,而投水汨罗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在南宋大厦危亡之际,散尽家产,起兵勤王,兵败被俘,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终被杀害;司马直,不愿盘剥百姓为己买官,留下遗书抨击卖官鬻爵的政策,服毒自杀;“义风千古”的五人墓,书写了苏州民众反对朝政腐败,维护好官周顺昌而被害的壮举……虽然屈原用生命做最后的抗争,也未能挽回楚国覆亡的命运;文天祥拼尽全力也没能挽救垂死的南宋;死谏自杀的司马直亦没能拯救东汉的朝廷;“五壮士”失去生命也没能留住大明的江山。但是他们却如颗颗闪亮的明珠,高悬在历史的天空,给后人以榜样、以激励、以启迪。他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气和担当,奉行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理念,演绎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故事。推动者中华民族的文明和进步,参考资料,少熬夜!才使伟大的中华民族“清气满乾坤”。诚然,许多“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君子下场悲壮,然而,他们的悲壮却在印证着统治者的腐朽和黑暗。对此,已成历史人物的诸葛亮道出了原委,可谓一针见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总结的是前朝兴衰的原因,阐述了忠奸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没成想,刘禅不听,不去亲近董允、姜维这样的“贤臣”,而去亲近黄皓这样的“小人”,结果是国破家亡,成了阶下囚,葬送了蜀汉江山。而他的父亲刘备,当年以“织席贩履”为生,却因亲“贤人”——先是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又“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一”,建立了蜀国,当上了皇帝。一语成谶,诸葛亮竟提前把蜀汉的兴亡作了“总结”,亦是历史兴衰、朝代更替的总结。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个政党从诞生之日至今,就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锋模范: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杨善洲……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奉献出了全部的智慧和鲜血。我们党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先锋模范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让党的事业充满生机呢?以史为鉴,就是那句话,“亲贤臣”,习近平给出了答案,他曾指出“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他不断强调用人的风向标作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因为习近平悟透了历史这本教科书,深深懂得“自古忠奸如冰炭”的道理,忠臣良将自古为国家之金梁玉柱,奸臣妄贼从来是社稷之蛀虫硕鼠。忠多奸少则国兴,忠寡奸众则国衰。他也曾告诫官员交友的原则:“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与君子交往,既利己,又利国利民。以史为鉴,鉴往古今,领导干部当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谨记习近平的用人观和交友观,把一批批愿意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的仁人志士聚集在党内,团结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第三篇】“廉”者,官德也;“政”者,清正也。纵观历史,廉政二字可穿越中华上下五千年兴衰浮沉,追溯到原始氏族部落中的萌芽,与国家的兴盛和灭亡休戚相关。一个个王朝的兴亡更替反复证明了:“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鉴史问廉》的开篇之作——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以民为本、顺应民心参考资料,少熬夜!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为政以德,是安邦治国的准则。而在今天,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和国家追求的廉政新风就是要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人人讲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一方面在干部中弘扬廉正干练之风气,加强官员自身官德修养,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十分注重廉政文化和道德修行,他认为掌权者自身修养、自律精神对正确用权有着相当重大的作用,品德良好的官员能将权力运用于为社会和人民谋幸福。官员是群众的榜样、公众的表率,官员之行事是一方公论之尖,官员之作风是一方效仿之范。部分影响整体,个人影响集体,而在中国社会和官场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干部的影响力尤为重大。注重个人官德修养,弘扬清正廉洁之风,应当成为每一名官员干部的为官之本、做事之则。历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终极性审判的能力。以公正廉明之名深入人心的宋朝明官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廉政的反义词是腐败。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只有清正廉明、严于律己、俭以养身的官员才能被人民和历史铭记。诗经之中《诗经·甘棠》1篇便是西周时期的人民为纪念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召公而作,满溢着人民群众对于有德之官的深切缅怀之情。那些恪守为政之德,始终坚定自己立场,坚持自身操守的政治家们在历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树立了一座座丰碑,至今感动着我们。“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其中的第三维“廉”指的就是廉洁方正。廉政对于国家命运之重大影响决定了它不经要从个人品德方面进行强化,更要从制度法律方面予以保障。从秦汉到明清,法律对贪污腐败的惩处越来越严厉;而越来越严密系统的法律,也成为惩治贪腐的有力武器,而如何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历朝历代也在制度建设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尝试和努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研究和借鉴历史经验的珍贵财富。廉政制度建设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工程,是廉政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惩防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地位确定了,制度建设靠得住,廉政建设才靠得住。面对日益加大的反腐强度和日益严峻的反腐形势,制度建设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保障性建设,必须贯穿始终,互为促进,共同提高。“政者正也”。正人要先正己,做廉政建设表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自己都不正,如何去讲别人、去管别人、去监督别人?所以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上级关于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要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把本单位的廉政工作抓好,以自己的言行去带动他人一起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反腐倡廉,把廉政真正地建设好。参考资料,少熬夜!鉴史问廉观后感900字【第四篇】《鉴史问廉》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一组组翔实的史料、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让每一个人心灵震撼,深受触动。该片通过《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八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了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与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看完后我深受启发,想从以下三点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是要以史为鉴,筑牢思想防线。《鉴史问廉》借助历史上的真实廉政经典故事,进一步明析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海瑞、包拯、郑板桥等一大批清官廉吏留下大量廉政佳话和典故,为历代百姓传颂和敬仰。片中也有如张养浩所撰《为政忠告》、孙嘉淦所提《居官八约》等对“官德”的重视和倡导。因此,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法院工作人员,一定要以史为鉴,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
本文标题: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50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