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新时代青年党员力量实践报告【精编4篇】
新时代青年党员力量实践报告【精编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新时代青年党员力量实践报告【精编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新时代青年党员力量实践报告【第一篇】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联系青年最直接的纽带,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装备了新的思想武器,锚定了新的时代坐标,吹响了新的奋进号角。在报告的最后部分,单独用了整整一段来寄语青年,对我们这个群体的重视一望而知,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学子的热切期盼,字字入耳,声声入心,我们听了倍感振奋,深感自豪和骄傲。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严格按照十九大精神去贯彻落实,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尽责能力。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话,与君共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有立身为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身为牛,为百姓鞠躬尽瘁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新时代青年党员力量实践报告【第二篇】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以昂扬自信的姿态迈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青年能畅享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是青年抢抓发展机遇的新时代,更是青年建功立业、大显身手、彰显自信奋斗姿态、走向未来的新时代。沐浴时代春风,畅享新时代美好生活。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处于和平年代的青年是幸福的。何为幸福?有梦的人是幸福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今日青年,正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这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千千万万青年将全程参与。青年一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正好覆盖广大青年学习工作的一生,这是当代青年最大的人生际遇。处于发展时期的青年是幸运的。新时代的青年,无须用战火来燃烧斗志,也无须用鲜血铸就丰碑;无须历经民族危难、饱经风霜的年代,也无须历经满目疮痍的发展困顿与迷茫。相反有诸多令人艳羡的地方:中国青年,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享受着党的关爱温暖,在党的领导下茁壮成长;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大门越开越大,为青年创造了更多“开眼看世界”的机遇;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青年提供了“头脑风暴”的交流平台;全球化的汹涌浪潮更激发青年“走向世界舞台”的斗志与激情。把握时代东风,稳抓新时代发展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开始谱写新篇章,也给广大青年提供了施展抱负、竞展风采的广阔天地。青年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重任在肩。站在新起点上,青年更应勇立潮头为实现中国梦实现新突破。“哪里需要,哪里就有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翩翩起舞”:青年干部在基层一线的广阔农村挥洒汗水,青年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书写人生华章,青年科学家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潜心钻研……不论身在何方,从事何种工作,只要把个人追求与梦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就能够展现青年的风采,就能实现人生的辉煌与成功。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改革正当时,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风险考验,改革路上不会只有鲜花与掌声,青年要正视改革路上的一点摔打、挫折与考验,勇于自我革命,要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乘改革之劲风,彰显新时代奋斗姿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交到青年手中,担当精神、实干精神是新时代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新规范。一要有“舍我其谁”的闯劲。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见证者、亲历者、实践者、获益者,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使命担当,自觉到急难险重的岗位历练,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勇于攻坚克难,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二要有“攻城拔寨”的干劲。“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青年要有那么一股久久为功的干劲儿、一股锐意进取的精神气,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斗志,以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作风,以敢作敢当、敢于碰硬的精神,奏响青春精彩乐章。三要有“善作善成”的韧劲。“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青年既要有干事的激情,也需要有成事的智慧,更要主动在实践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锤炼过硬本领,争做行业领军人物。青年要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努力奋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着力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在广大青年中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团中央组织启动实施以大学生骨干为重点对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初步探索了专业性、系统性的培养模式。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必须更加主动地、旗帜鲜明地通过实施“青马工程”,把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聚焦核心培养目标“青马工程”作为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工程,其核心目标就是坚定培养对象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新时代,“青马工程”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任务的重要抓手,要着眼为党组织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和为党培养治国理政政治骨干两大主要任务,选拔和锻造一批在新时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生政治骨干人才,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夯实青年政治骨干人才基础。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具备四方面素质:高度的理论自觉,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关键是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内化为固有的理论品格,武装头脑、指导工作;鲜明的实践品格,能够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丰富性、复杂性、艰巨性,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通过踏踏实实的奋斗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深厚的群众根基,要坚守人民立场,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扎根于人民群众这片丰厚沃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努力为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努力具备过硬的群众工作本领;过硬的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党绝对忠诚,增强“四个自信”、信念极为坚定,关键时刻能够为党和人民挺身而出的斗争意识和能力较高。深化三大培养途径实施“青马工程”要坚持把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要求相结合,把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把理论框架训练与能力结构训练相结合,把组织社会实践与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引导相结合,把培养选拔与日后的观察、举荐、使用相结合。要组织理论学习,训练理论框架。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学理、历史和现实逻辑,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框架,帮助大学生骨干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以及基本国情,增强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甄别能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当前的重点是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要组织实践锻炼,了解国情民情。实践锻炼是“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中十分重要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培养环节,其主要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引导学员了解基层、认识国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密切学员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培养对党、对人民的朴素感情,树立走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成长道路的意识;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学员的意志品质、培养优良作风;增加学员的社会阅历,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要组织政务参访,开展对外交流。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骨干到党政机关单位参访实习,进行实地参观体验,并就国际国内一些热点问题与有关领导和年轻干部进行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骨干参与国际交流考察或与港澳台地区青年的交流活动,在考察比较中全面、辩证地思考,更加理解为什么发展一定要结合国情,更加坚定中国发展要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完善配套培养机制“青马工程”实施是一项集对象遴选、培养、评价、使用、跟踪以及工作格局、资源配置、政策保障等为一体的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培养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扎实推进、不断深化、取得实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也明确要求“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培养对象遴选机制,严把培养对象入口关,保持合理的培养规模,按照培养的核心目标确立相应的遴选标准、遴选方法和遴选流程,让那些有接受培养意愿、有较好政治能力素质、有培养潜力、有良好群众基础的学生骨干脱颖而出,确保培养对象源头上的高质量。在实际的培养周期内要加强过程培养,采用学分制等管理,建立科学的培养情况客观记录和评价办法,健全可进可退的动态培养机制;既要组织集中的集体学习,更要重视通过阅读指定书目、建立线上平台、完成额定的社会调查等方式,加强学生骨干的日常自我学习。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骨干的后续跟踪培养,可以通过推荐理论学习文章、定期分区域开展沟通交流活动、吸纳学生骨干参与各级组织见习实习等方式保持与他们的联系和交流,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组织化的支持和帮助。要加强工作保障机制建设,应出台进一步在高校深化实施“青马工程”的意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特别是领导机制、工作保障和跟踪培养方面作出安排部署;认真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要求,为“青马工程”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依托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建立“青马工程”研究培训基地和各级“青马工程”教师或导师库,为“青马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撑。创新方式方法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青年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青年是新时代教育繁荣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做好青年工作要紧扣教育工作根本任务、瞄准教育现代化根本目标、把握平台育人根本特色。紧扣教育工作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青年在政治上树旗帜、思想上有信仰、行动上遵纲领,努力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宣传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普及教育,引导青年形成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强对社会主义经济观、政治观、文化观、社会观、生态观等领域的探索研究,引导青年从中国情境中思考现实命题,在改革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树立新思维、构建新理论。要在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下功夫,引导青年正确认识政治性和学理性之间的内在逻辑,做到情感上真诚、行动上忠诚、信念上虔诚。要紧密围绕高校育人中心任务。针对青年学习科研、创新创业、身心健康、志愿公益和社会服务等普遍需求,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优化机制、促进成长,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教育青年,以国家建设的成就史激励青年,以事业发展的光辉史感召青年。深入优化品牌活动的育人功能和运行模式,完善青年自我管理全面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社会
本文标题:新时代青年党员力量实践报告【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67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