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读习近平用典有感5篇
1/15关于读习近平用典有感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关于读习近平用典有感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读习近平用典有感1在《习近平用典》一书中,习总书记通过引用古代典籍的方式,博古论今,警句名言,意义深远。这既是习总书记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和警示,也是我们每个干部心中务必牢记的法宝,也是指导我们工作和生活的行动指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个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律己,进而心系天下。“计利当计天下利”,“位卑未敢忘国忧”。习总书记指出,个人理想的最高境界,就是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益、有用的人。而体现在工作生活中,则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去民之患,如除心腹之疾”。身为党员干部,心系天下最直接现实的体现就是为民敬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放在心上,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追求,为群众办好实事、做好服务、谋好福利。“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句名典指明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习总强调领导干部要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必须能够做到守得住清贫、耐2/15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依法用权,不以权谋私;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为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真正服务好党和人民的事业。领导干部做到这一点,根本上说还是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培养和树立坚定的革命信念。这其实是为官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也是做一个好官的基本前提。个人修身立德,讲究“清、慎、勤”,讲究“三省吾身”,讲究“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习总书记引用《论语》中的这样一段话来强调从政者的个人道德和和工作底线之间的关系:“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个人道德的要求和在工作中应恪守的原则是一致的:个人讲清正,在工作中则对应廉洁的要求,杜绝贪腐、杜绝歪风邪气;个人讲慎重,在工作中则对应求实的要求,杜绝拍脑袋做决定、想当然做工作,谨慎考虑、结合实际、虑定而动;个人讲勤奋,在工作中则对应勤政的要求,“为官避事平生耻”,当鞠躬尽瘁、夙夜在公;个人讲检身自省,在工作中则应当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改祸患于忽微之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这句名典诠释了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没有亲眼所见的可靠;亲眼所见,又不如亲自尝试去做。无论为学还是为政,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探索,才能发现真问题,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一名统计干部,仅仅坐在办公室核数据、问企业,是不可靠的,拍脑袋定数据,更是会贻误大3/15事的。要真正了解数据情况,必须深入到基层,亲自到企业深入查阅凭证,核实数据准确性,及时解决企业问题,指导企业准确填报数据。“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表明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习总书记引用的这个名句,将难与易,大与细(小)的相互转化阐释得淋漓尽致。治理天下是难事大事,却必从小事做起。搞准每一个数据,服务社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能就在如何落实好数据上报,解决好一个企业的上报,帮助好一个统计人员的数据上报之中。统计工作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恒心,需要脚踏实地,一个一个统计任务推进,一个指标、一个指标的落实,只有这样才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习近平用典》以敬民、为政、立德、修身、笃行、劝学、任贤、天下、廉政、信念、创新、法制、辩证等十三个篇章全面地展示了中华古代典籍中的思想精髓和习总书记执政智慧、处世哲学,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思想性超强,句句都值得细细玩味,好好反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读习近平用典有感24/15近日,我认真阅读学习了《习近平用典》一书,它是一本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看后让人充满正能量,充满激情动力,提升精气神的书,书中以独具匠心的引用,传承了经典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哲理、智慧启迪。全书共306页,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夫子到毛泽东,分敬民、为政、修身、任贤、天下、法治等13个篇章,应用古典诗词135处,通过习总书记的运用,让原本在古诗词中的语句在当下依法治国、一带一路、和平共处等形势下变活了,也让我通过学习阅读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有了些许领悟:比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这句诗,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民之患视为腹心疾,让我感到员工的困难和疑惑没有小事。作为公交的基层管理人员(干部)要认真倾听员工的心声,认真对待员工的每一件“小事”,能解决的要极力解决,特别是一些因为家庭生活与工作发生矛盾时,工作有后顾之忧时,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应当极力解决,并且应当主动出击,坚持三必谈三必访,发现员工有困难及时送上温暖和慰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此时,我又想到习总书记经常说的“心无百姓莫为官”,员工为企业搞好经济建设奉献自己,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就要为员工办实事、谋福利、解难题,把员工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只有人心稳定了,才能队伍稳定,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财富。正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5/15人员有没有树正气、做表率,从有无规范穿着工作服这一小事就能明显看出,一件只要主观努力就能做好的事情都未能执行到位的话,可想而知要一线员工能规范又从何而来?我们应当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才能使员工有学习的榜样,才能做到“不令而行”。无论是工作作风还是生活作风,都应当经得起考验,都应当受得起监督,都应当承得起推敲。一身正气,不为利欲所动,日清,日慎,日勤,处事公平公正公开,威望诚信自然就存。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要杜绝员工的“小意思”,杜绝员工的请客吃饭,消除“想腐败”的思想隐患,防微杜渐,清正廉洁。同时在工作中也一样,要时常检查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隐患,对于隐患一定要下手快、准、狠,不可犹豫,不可侥幸,方能确保安全。又如“取法于其上,仅为其中;取法于其中,故为其下”,教育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情况下取得的有可能是“成果”,如若“取法其下”,那也只能是“后果”了。确定了什么样的标准,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结果。正如我们的公交管理工作中,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要完全的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好;对于管理上的工作要按照规范的、标准的、闭环的做好检查和记录;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尽可能地放大了看,就怕问题看得不够深,解决得不够彻底,问题还继续存在。如果标准低了,要求低了,自然就一泻千里,什么事都干不好,什么事都干不到位。对于“上”“中”“下”的理解,我还感悟6/15为人的品性、道德、修身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我们应当向周围的上级领导、同事以及员工们学习“上”处,要使出勇创先进、赶超标杆的那股子劲,以“较高的标准是一种动力”来做好工作。再如“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对为朋友谋事、与朋友交、学习方面的感慨,结合我们的生活、工作,实则就是要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反省。从做人是否诚信、为人是否清廉、学习是否端正、作风是否正派、工作是否实在等方面对自己进行自查,不时地“回头看”,差距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并加以改正。今天计划的工作有没做好?今天哪件事情做得不够好?怎么做可以更好?要无时不刻地提醒自己、敲打自己,反省自己。要以他人为镜,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学习他人榜样,查找自身短板,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有力量。《习近平用典》一书内容丰富,引用经典甚多,我们学习后关键还在于结合知识点运用到生活工作、做人做事上,在政治立场上更加坚定,在思想境界上更加豁达,在立德修身上更加廉洁。我们要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谨记“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道理;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作为公交的管理者,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提高执行力,开拓创,新积极投入,做一个“能想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好员工、优秀管理者。读习近平用典有感37/15浩瀚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尽管静穆朴素,但总能穿越历史沧桑给我们以启迪,让人们在平和的思索中完成一种温润的成长。一直喜欢经典,但囿于涉世尚浅之故,对其中诸多妙悟的理解浮于表面。读罢《习近平用典》一书,从习总书记对经典的理解和运用,感悟到古典之美的另一种风情——经世致用。毛主席曾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对于古圣先贤留下的经典,其所谓的古典美亦在于日常的灵活运用。流传千百年不朽的经典,之所以能在千回百转的历史浪涛中依然跃动,这绝非偶然,正应了“大浪淘沙始见金”。字字珠玑,留给我们的是哲思和温暖;只言片语,传递给我们的是力量和希冀。古典蕴涵治国理政的良策。“浩淼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习总书记引用此句展现了其治国的韬略。“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宽阔的视野,执古御今的气魄,构建起泱泱华夏逐梦的大格局。古典传递人文情怀的温暖。引用《孟子》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谈及的是爱民敬民的质朴情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亦如水,可载可覆。唯有与民同心,方可牵住连接天地的命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古语经典言简义丰,以宇宙大观探视天地之道,抒写蕴涵人文主义的温情。古典构架博大深远的格局。“革故鼎新”道出了今朝深化改革的关键,但这一关键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智慧。借古人之智,8/15融今人之慧,揽天下英才“有所为有所不为”,推陈出新,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吞吐山河,构建起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读传统经典,与圣人同行。从圣人之处取经求进,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能量,融会贯通,指导实际。用现代思维链接经典,展现大国文化自信,“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作为当下的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既要敬业踏实的履职尽责,也要善于跳出经验的“藩篱”,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这些文化中找回初心,看清心路,在阅读经典中休憩心灵,以更佳的状态整装待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化”的力量给我们启智、塑志,而当我们能正确的自然的运用经典时,那便与这些经典融为一体,到那时经典不再被仰视,因为它已幻化为我们真实的生活底色。读习近平用典有感4“人间四月芳菲尽,全民阅读花盛开。”伴随着全民阅读春风的徐徐吹来,在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的重要论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仔细品味,领悟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的氛围,阅读学习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向上9/15向善的力量。那意境、那气息,惹人心醉。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传统经典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的《习近平用典》一书,是从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他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是一本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视野广阔、推陈出新、启迪精神的好书,全书共六大部分、135个典故,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夫子到毛泽东,分敬民、为政、修身、任贤、天下、法治等13个篇章,将“故纸堆”里的典故赋予了“新生命”,把古人治理智慧运用于治理现代化的当代实践,以经典名句画龙点睛,形成的文字博古通今、底蕴深厚,“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示它引领中国发展的能量,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生机、厚德载物的精神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怀。书中以独具匠心的雕琢,传承了经典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哲理、智慧启迪、我为能有这样的好书而深感自豪,愿意和更多的读者一起学习其中的道理。阅读这本书,会有一种天然的怀旧感、亲切感,会让你体会到“学而时习之”的乐趣。独乐不如众乐。独自学习不如构建学习型社会。古往今来,许多社会贤达都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营造学习氛围,挽回世道人心。就社会成员而言,劳动技能和生活常识是通过学习而得到的,不学习就无法改善自身处境。学习不仅是改变
本文标题:关于读习近平用典有感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92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