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
第1页共14页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一、模式形成的背景分析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建立,都应分析学生的具体特点、课程特点和教学环境的特点。1.学生特点分析参加开放教育本科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主要由高校普通专科、电大、自学考试、其他学校的函授教育、普通高校成教专科毕业生构成。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职员,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已经有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已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会计实例,遇到过各种会计问题。因此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希望通过学习,切实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能够学有所用。再加上在本试点单位就学的学生集中在重庆经济发达圈,学习经济基础好,有着较普遍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各种现代沟通手段,这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保障条件。2.课程特点分析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成员后,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步伐将逐渐加快,国家会计规范的宏观指导性将更强,而微观可操作性将逐渐变弱,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会增加,会计制度设计将成为决定企业自下而上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大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门温故而知新的课程,既可以系统地检验学生已经学过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又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紧密联系实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程的特点给予学生很大的自我施展空间。3.课程学习环境分析学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网络与课程相结合,建构网络化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网络环境的交互作用,获得知识和能力;探索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最佳途径,开发网络资源,使课程内容能在互联网上找到最佳作用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协调和整合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的互动关系,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时空,使学生能够自主式地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课程知识体系和特点以及比较完善的课程网络学习环境,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适合《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特点、适合地区特点的案例导学教学模式。第2页共14页模式形成的背景分析图(见图1)二、案例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及实施策略案例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资源为核心”,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典型案例,释解教学内容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以学生讨论为中心,既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师生互动,增进教学相长,案例导学不仅可以使理论教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另外,通过对难易不同的案例的交叉选择,还可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其基本特点是:教学内容案例化,案例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始终。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内容案例化、案例理论化、理论实践化、学习评价和反馈持续完善五个阶段(见图2)求知欲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主动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体系不完善学生集中在重庆经济发达圈,学习经济基础好操作性强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建构连接中央电大、市电大、分校的网络环境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特点课程特点课程学习环境特点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图1:模式形成的背景分析第3页共14页1.教学内容案例化基于案例导学的特点和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特点及目前教学现状,把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融于教学案例之中,即教学内容案例化。通过案例剖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践的氛围中,在了解实践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基本理论与方法,增加对实践的感性认识。在本阶段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应做好准备工作。⑴教师的准备工作。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子是否科学是非常关键的。它会直接影响到案例导学的效果,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或设计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案例教学的内容一定要来自于实际的会计活动,应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教师不能闭门造车,不能主观臆造出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指导会计实际工作的目的。2.相关性原则。选择的案例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且有一种内在联系,如果发生了较大的偏离,就脱离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3.代表性原则。从会计实践波动中选择、整理出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学生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出最优方案,同时能认识会计实践流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达到举一反三、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案例化案例理论化学习评价理论实践化BBS、电邮、电话学生个别化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双向视频辅导集中面授辅导图2: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学生准备评讲、释疑反馈,持续完善印刷媒体网络媒体音像媒体学生运用于实践、课程实训BBS、电邮、电话、网络即时通信第4页共14页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在进行成本核算制度的设计进,可以选择一个我国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为教学案例。4.全面性原则。案例应当尽量涵盖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而直接来自实践中的案例往往达不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和整理。而且案例要有一定的难度,有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余地。另外,对会计案例的内容、性质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评价会计案例,同时要指导、监督学生做好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⑵学生的准备工作。案例教学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否则就不会成功。所以学生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仔细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与案例本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结合或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每一位同学都要草拟一份独立的案例分析报告,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给出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2.案例理论化分析案例,提炼理论。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针对案例所提出具有相应逻辑结构的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步地得出所学的理论。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提出,并引导学生渐次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理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是如何来自于实践,要充分发挥分析过程中教师及案例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恰当的评价,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使理论的提炼自然贴切,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在本阶段中,包括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教师释疑与点评。⑴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因材施教,通过网络给出不同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支持,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从而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学生经过个别化学习,对教学案例形成了自己的分析报告。同时学生以5人为单位划分为几个小组,先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每组形成一份最优秀的方案,代表该组全体成员的观点。在各组观点表述过程中,其他组成员会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BBS、邮件、QQ、MSN、电话等)进行交互的辩论,使学生紧紧围绕第5页共14页案例的主题,学生始终是讨论的主角,在学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之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各组原来的方案可能会有所改变,大家达成共识,但也可能会各持已见,有几种观点存在。无论是什么情况,都应要求学生最后再各自写一份案例分析评价报告,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理论。⑵教师释疑与点评在分析案例,提炼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和适时的指导作用。教师释疑是指教师运用网络与学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或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分析案例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教师点评是对学生案例分析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各组讨论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阐明一些重点、难点,最后总结归纳正确的结论或答案。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有哪些问题还需要他们深入思考,课后再参阅一些资料,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弄明白。在《会计制度设计》中,有许多方面的案例的答案都不是惟一的,如:有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计的案例、会计核算形式设计的案例、内部报表设计的案例、某种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设计的案例等。对这些案例,教师在总结时要给出的是一咱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师总结案例的过程中,相当于结合案例把有关的知识又作出了进一步的系统的讲述,更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理论实践化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理论,反过来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案例,分析案例正确应用理论的成功所在;或没有正确应用理论的失败之处;也可分析在改变案例客观环境的假设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另外结果。由此使理论回到实践,使理论指导实践,这样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此教师还可以改变角度,就当前的案例,从多方面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使他们进一步明确理的效力,同时开展课程实训活动,结合实践经验与会计主体具体环境进行会计制度设计的分析与改进,学有所用,用深化的理论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4.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其学习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个阶段。(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平时作业、自检自测、期中测试、课程实训活动等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测评或对学生学习课程的阶段性评价。第6页共14页平时作业。课程平时作业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训练,强调教学过程的监控,既为了使学生巩固知识,也是作为教学反馈的手段。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平时作业的完成,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熟悉会计制度各环节的应用设计。教师通过对作业的认真批改,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在线讨论、BBS等进行处理。自检自测。自检自测是学生通过自检自测题或期中测试题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了解和评价的过程。通过自检自测题,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予以解决。学生除了通过课程教学平台的自检自测进行自我评价外,还可通过期中测试来进行考核。《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期中测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在会计主体的某一环节进行制度更新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实训活动。课程实训活动是强化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如在存货采购业务会计制度设计,通过案例导学,掌握请购制度、采购验收、记载应付帐款、退货与折让、付款管理等内控制度设计要点,结合会计主体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公司采购业务管理办法。通过课程实训活动再次把案例导出的系统的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工作,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并把课程实训活动作为对学习评价的必不可少的环节。(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对学习活动的总体评价。作为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起主要作用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终结性评价可以检查学生对《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持续完善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管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都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首先是来自教师本身的局限,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深入到会计实践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可实际上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这就影响到了案例的收集。其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案例支撑,而在教学中由学生提供的来自于实际的案例,是对以后教学活动中所需案例的极大补充。通过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让学生尽可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我们须从多方方面继续努力,持续完
本文标题: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1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