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推动湛江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动湛江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市委书记陈耀光对湛江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有一个精辟的判断:湛江正处于重化工业大项目发展期、基础实施大规模建设期、强城带乡提速期。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作为占全市近七成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它的发展事关我市实现“弯道超车,逆势崛起”的大局。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主要目标,认真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进一步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我认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应当重点在以下七个方面下功夫。一、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特色农产品品牌化新突破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就种养什么,什么赚钱就向型农业,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糖蔗、北运菜、菠萝、剑麻、对虾、海水珍珠、桉树、富贵竹、红橙等特色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最大;良种良法得到广泛应用,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和林业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2%、80%、90%和95%;蔗糖、水产、羽绒、水果、剑麻、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有关县(市、区)的支柱产业;外向型农业迅速发展,2008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约6亿美元,比2003年2.7亿美元增长1.2倍,仅水产品去年出口量就突破11万多吨,创汇5.2亿美元。但是,我市大部分特色农产品还存在品牌名气不大、精深加工不够、创汇能力不强等问题。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做大做强海洋水产业、半岛热带农业、畜牧业三大特色农业品牌。具体措施是:进一步合理调整、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建设糖蔗、水产品、热带果菜、湛江鸡良种猪优质牛、花卉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加快建设为湛江钢铁基地等重点项目服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支持企业发展大宗农海产品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重点抓好果蔬和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推进蔗糖与果汁的开发利用,生产水果糖等系列产品,加快发展蔗渣造纸、生物能源等产业;加快打造一批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出口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开发区、麻章区农海产品加工出口园区;继续实行企业创品牌和绿色食品认证奖励政策,培育一批名牌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做大农业名牌产品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二、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土地集中经营,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和关键,它反映了在市场济条件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目前已流转46.6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尚小且发展不平衡。综观世界上发达的农业国家和地区,如以色列、日本、台湾等,其单位农业劳动力平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在15—30亩左右,而我市只有3.3亩。并且,我市的农业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为年老或种养能力较低者。因此,必须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和鼓励农户将耕地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流转,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尽快建立土地流转领导与服务机构。成立县(市、区)、镇(街、乡)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设立县(市、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镇(街、乡)土地流转服务站,村(居)委会土地流转服务点,并同时负责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工作。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履行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职能,由服务中心、服务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土地流转指导价,并建立土地流转的信息网,实行免费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免费提供土地流转合同、免费提供土地承包合同鉴证等免费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当好“红娘”,逐步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二是健全和完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对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的,可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实行信贷支持和用地政策倾斜,金融机构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解决规模经营主体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生产经营资金的不足。把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土地流转紧密结合起来,对已形成规模经营的项目,有关部门要优先立项。三是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模式。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大户联营带动、业主带动、土地股份制、委托流转、土地互换经营、土地转让经营等形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三、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是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截止2008年底,我市已经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07家,拥有固定资产1.21亿元,入社社员3805人,组织销售2.32亿元,其中出口创汇2203万元,获利润5111万元;建成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2家,年销售收入达130多亿元,直接带动农户35万多户,户年均增收3200多元。但是,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不够规范,合作内容单一,经济力量薄弱,竞争力不大,覆盖区域面窄;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为此,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是大力宣传和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实行工商登记,取得法律地位,建立民主的管理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完善的服务机制;三是实行资本与劳动的联合,成为一个经济实体,加大扶持力度,落实配套政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增强品牌意识、商标意识,增强带动农户生产、增收的能力;四是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如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模式组建。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和现场办公制度,切实帮助农业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制定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和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四、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新突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近年来,我市突出抓好以改水治旱工程、农田标准化、农产品检验检测设施建设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现阶段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严重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从我市实际出发,一要加快推进雷州半岛扩大治旱、城乡水利防灾减灾、鉴江供水枢纽和雷州青年运河灌区改造、雷州半岛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二要加快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搞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三要加快农田电网改造,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农田电网体系。四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建设一批旱作节水示范区。五要加快建设硇洲、乌石两个国家中心渔港及其它一、二级渔港,逐步改善渔船避风、装卸、补给条件。六要建立健全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初步建立起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全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五、着力发展农村沼气产业,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新突破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省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农村沼气产业发展加快。截止2008年底,全市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3万口,大、中型沼气池130多口。农村沼气建设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经济效益明显,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养猪3头,年产沼气350立方米以上,可解决4~5口之家的全年生活用能,炊事节支300元,照明节支60元。年产沼肥16吨,可满足5亩果园的施肥,每亩节约化肥160元左右,沼液喷树起杀菌、杀虫作用,可节农药15元,5次计75元。沼液喂猪出栏期缩短1个月,年可多出生猪1栏,每户出栏肥猪增加3头,可增加收入450元,通过沼液喂猪及增加草饲量,每头猪可节省饲料费40元左右,共计节支160元,每年累计增收节支1200多元。规模化养猪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的效益同样可观。二是保护了生态环境。通过“三沼”的综合利用,结合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沼气建设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安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做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绿色环保几方面的统一。发展“安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走以“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带动种养业的良性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使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社会效益巨大。农村沼气建设可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我市农村沼气总数还不多,发展不平衡,远未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亮点,发展循环经济的着眼点,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有力抓手,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大力推广“畜—沼—果(花、菜、茶、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目前,省财政对建设户用沼气池每口补贴1500元,大、中型沼气池每口补贴20-50万元,各。要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并提高财政资金对沼气池建设补贴的比例。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和农业、科技部门等相关单位联合成立沼气建设协调小组,确定专门工作人员,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管。各级财政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监管,监督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会同各级农业、科技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对项目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制定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的保障和监督作用,促进农村沼气建设扎实有序、又好又快发展。六、着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城镇化新突破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2004年,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机制的意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立减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机制,加强与珠三角劳务合作,大力开展农民工维权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近几年,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万人。目前,我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约210万,占67%;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仅占33%,比全省平均的71%低38个百分点。要赶上全省平均水平,我市还要转移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要从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业转岗。二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和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三要建立减免费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机制,对人均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户,实行全免费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对一般劳动力实行减免费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对农村贫困户实行
本文标题:推动湛江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