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3篇
《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重点难点:理解词作内容,领略词作意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学准备:歌曲《红梅赞》音乐视频、配乐朗诵磁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2、学生观看、听歌曲《红梅赞》音乐的视频。老师小结:梅花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和松、竹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因为它们都是以在严寒节令中保持生机,作为逆境中精神气节的象征。同学们,我们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咏梅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2、学习上阕1梅花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冷)总结:寒冷艰险的环境“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2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犹:尚且,还。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3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引读上阕——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指导背诵上阕3、学习下阙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争春”是什么意思?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出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花枝招展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百花怒放(齐读)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4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四、由情导读,因读成诵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2、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五、作业1、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2、预习陆游的咏梅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二、学习陆游的《咏梅》1、范读2、自由读《咏梅》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更著:更加受到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对比阅读,深入感悟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6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3、展示为本课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四、作业背诵并默写两首词。《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2教师思考: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1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设计:信息资料: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教学要求: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的梅花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2、学习小结。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3一、写字导入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2、板书“梅”。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二、朗读指导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请看大屏幕。2、出示《卜算子咏梅》图文结合。3、请同学们先默读。4、请学生读。(重点指导朗读)读书就是找感觉,要读准确,字正腔圆。速度放慢,音调放低。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愁)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三、诵读“愁”诗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2、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6、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7、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①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②学生齐读愁诗。四、诵读理解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读。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唉!读。4、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长在的野梅。唉!读。5、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花默默地开,默默地凋落。它孑然一身,有谁来眷顾呢?这一株无主的野梅啊!读。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哪句是景语?哪句是情语?(二)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1、学生读此句。2、愁在哪儿?(黄昏、独自、风、雨)3、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这种凄凉呢?读。4、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种处境是何等的冷峻啊!读。5、这天上,地上,人间,给它的种种压力,梅花失败了吗?(开了)这梅花开了,它是胜利者。这也许就是凝寒独自开,这也许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三)出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1、请同学读。2、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去苦争春,它只想把春的讯息告诉给人们,这引起了谁的妒?(群芳理解群芳)读。(四)出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请同学读。2、还是这株野梅,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摧残。请看这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它又要受到挫折了,它受到哪些挫折?3、零落:梅花被风雨摧残之后,纷纷落了下来。成泥:落花与泥水混合,分不清哪是花,哪是泥了。碾:这又是一个无情的动作,踩。作尘:梅花被摧残而化作了灰尘。4、你有什么话想说?(梅花的命运真凄惨。)5、令人不忍读下去,但还是要读。读。6、作者仅仅是写梅花的悲惨命运吗?讨论7、为了突出“香如故”。那别有韵味的“香”,永远如故,一丝一毫没有改变。读。五、由梅及人作者仅仅在写梅花吗?那在写什么?(写人、写陆游,从寂寞、愁、争、任、妒看出。)六、介绍陆游1、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
本文标题:《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38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