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知识三百问(PPT 207页)
会计知识三百问•第一部分会计•第二部分财务报表分析•第三部分收入及成本核算•第四部分税务知识•第五部分保函及银行业务知识•第六部分预算管理•第七部分风险管理•第八部分经济增加值•第九部分股票、上市公司以及股票交易入门知识•第十部分常用经济学名词解释•第十一部分股份公司相关法规目录•1.什么是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采用的主要计量单位是(C)。•A.数量B.重量C.货币D.人民币•2.会计的职能是什么?•会计的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也称为反映和监督。核算,通俗的讲就是算账,通过算账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就实现核算职能而言,会计是一门专业的经济信息纪录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载。监督职能是指在核算的过程中,要对经济活动的开展是否符合国家、上级和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进行审核,当然,这种审核主要是根据形成的记录(如审批签字、验收报告、合同等)进行的形式审核。•会计的职能是(BD)。•A.计划B.核算C.控制D.监督•会计监督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的全过程的实质性监督(×)。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3.什么是经济交易?什么是经济事项?•经济交易又称经济业务,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利益交换,如产品销售。•经济事项是指在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件,如计提折旧。•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属于经济事项。(×)•4.会计的分类有哪些?•(1)按照行业分有许多类,如工业会计、商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等等,甚至在每一类之下还可以再细分为很多小类。•(2)最主要的分类是按会计报告的对象不同而分的,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按照会计报告的对象不同,会计分为(AB)。•A.财务会计B.管理会计C.商业会计D.施工企业会计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5.财务会计是什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外部人,即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这就要求会计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核算制度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因其沿用传统的会计模式,故称“传统会计”;因其侧重于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决策需要,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也称“对外报告会计”。•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内部管理者。(×)•财务会计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核算制度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6.管理会计是什么?•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内部人,即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这就要求会计能够结合企业的各种情况和管理需要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和预测,无需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核算制度,自由度很大,但针对性很强。又称“内部报告会计”。•管理会计又称为(B)。•A.对外报告会计B.对内报告会计C.传统会计D.企业会计•管理会计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核算制度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7.会计的结果是什么?•会计的结果(或称会计工作的“产品”)是会计报告,在企业中还有很多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如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等,这些工作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会计和财务是两个密切相关但有较大区别的经济管理工作。这个报告就如同“统计”结果一样,是通过统计得来的,这个很专业的统计就是会计核算,目前会计核算被分解为确认和计量两个步骤,因此总的来说,会计是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学科。•会计的结果是(C)。•A.会计凭证B.会计账簿C.会计报告D.会计报表•会计是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ABC)的学科。•A.确认B.计量C.报告D.计划E控制•财务和会计完全一致的,财务又叫会计。(×)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8.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含义•简单讲,确认就是确定归属和类别,如企业为建设办公大楼从银行借了一笔钱,支付的贷款利息,是计入办公大楼的成本,还是把它作为当期的一笔财务费用,计入企业的损益(利润或亏损)。•计量就是以多大的金额记账,如企业花了100万元买了一支股票,年末的时候,这支股票的市价变成了120万元,企业如何对股票的价值列帐,这就是计量所要解决的问题。•报告又叫披露,即以什么样的格式向报表使用者报告,报告哪些内容。•计量就是确定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归属和类别。(×)•企业花了100万元买了一支股票,年末时,这支股票的市价变成了120万元,企业如何对股票的价值列帐,这就是(B)所要解决的问题。•A.确认B.计量C.报告D.监督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9.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在国际上通常称之为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假设包括(ABCD)。•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10.什么是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的特定单位和组织,只有是这一特定单位和组织的经济交易和事项,才能在这个单位和组织核算。如张某拿了20万元,注册了一家公司,这20万元就成为公司的资产,张某从事的公司活动,在公司进行会计核算,他从事的其他活动就不能动用公司的资金,也不能在公司核算。•张某拿了20万元,注册成立了ABC公司,一个月后,张某用公司的资金为自己家购置了一台电视,公司会计人员将这笔业务在公司进行了核算,这违反了(A)假设。•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11.什么是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可以延续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不用考虑破产清算,这意味着企业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只有在这一前提之下,一般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才能适用。如果企业不能持续经营,企业的计量方法等就要发生很大变化。如通常我们按照购进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提折旧,其前提是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会以现有的方式持续地适用该固定资产。如果企业不能持续经营了,要进行清算,企业对该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就要变更为清算价格,反映它的清算出售时可以收回多少资金。•企业按照购进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依据的会计假设是(B)。•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12.什么是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我们已经假设企业是持续经营的,经营的最终结果在可预见的未来就是无法知道的,但作为投资者和其他相关人需要了解目前的状况和已经取得的结果,进而对未来作出预测,以便对是否继续持有投资、增加投资、维持或扩大现有贷款规模、是否提前收回贷款等作出决策,这样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把连续开展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分成许多时间段。在这一要求和假设下,才产生出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问题,也才会有权责发生制。•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13.什么是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他的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体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所以,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这一选择的背后也隐藏着币值稳定这一假设,如果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计量假设就不再完全适用,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就要相应发生变化。•(D),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14.货币计量的局限性•货币计量解决了其他计量单位不能综合反映和不能汇总比较的问题,但也有其局限性,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的研发能力、人力资源优势等,往往不能用货币加以计量,因此,企业管理中在关注财务数据的同时,同样需要重视非财务指标,这些非财务指标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货币计量没有局限性。(×)•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会计报告是会计工作的成果,它以报告的形式集中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实现为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的主要目的。要使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成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ABCDEFGH)。•A.可靠性B.相关性C.可理解性D.可比性E.实质重于形式F.重要性G.谨慎性H.及时性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16.可靠性要求的内容是什么?•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相关信息,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如企业签订了一笔合同,尚未执行,尽管预测执行之后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带来一笔利润,但该交易并没有发生,根据可靠性原则就不能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再如,企业销售了100件产品,但会计上只对其中的80件做了销售处理,对于这笔会计业务,应该说是真实的(确实卖了80件),但不完整(有20件的销售没有反映),因此违背了可靠性的原则。•企业销售了100件产品,但会计上只对其中的80件做了销售处理,这笔会计业务违背了(A)原则。•A.可靠性B.相关性C.重要性D.谨慎性E.及时性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17.相关性要求的内容是什么?•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也就是说,对使用者要有用。如为了使债权人能够了解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就需要把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把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B)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也就是说,对使用者要有用。•A.可靠性B.相关性C.及时性D.重要性E.可理解性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18.可理解性要求的内容是什么?•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大多数是非财会专业人士,这就要求会计信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如企业需要对会计报表的主要项目进行解释(即会计报表附注)。但是,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是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19.可比性要求的内容是什么?•会计信息是为决策服务的,决策的前提是要对信息反映的情况作出判断,而判断往往需要依赖于其他参照物,因此,需要会计信息本身具有可比性,也就是要与参照物特征一致或相似。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它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这要求企业的会计处理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会计政策,如有改变需对以前的信息进行调整,说明假设以前年度采用现有政策,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发生哪些变化,以便报告使用者进行比较。二是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这样才能使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为投资等事项作出决策。•横向可比要求企业的会计处理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会计政策,如有改变需对以前的信息进行调整。(×)第一部分会计(1~112题)•20.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内容是什么?•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多数情况下,企业发生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会出现
本文标题:会计知识三百问(PPT 20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4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