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会计学》课件教师:严俊梅联系电话:13500340277学导一、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及目标《会计学》对于非会计专业来讲,本课程是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读懂报表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二、教学安排1.理论学时32学时(1-8周)2.随堂实验16学时(5-8周)面授讲授为主,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为辅。1-2章: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8学时)3章:借贷记账法(6学时)4、5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9学时)6、7、8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7学时)10:会计核算的程序(2学时)第八章、十一、十二章以学生自学为主。三、学习要求要全面了解教材的总体结构;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和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练习。全面完成课后作业。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做好预习和复习,不旷课,不迟到早退,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及上机实验四、关于考试考试时间第九周,会计学考试采取闭卷,考核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10%,上机实验成绩占20%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会计核算实务题(根据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表等)。第一章总论1.会计的内容和特点2.会计的职能和目标3.会计的含义4.会计方法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补充会计核算基础)第一章总论学习目的:搞清楚“什么是会计?、“会计是干什么的?”,掌握指导会计实务工作的最基本理论,为系统学习会计相关知识打好基础。本章要求:理解会计的内容和特点,明确会计的职能和目标,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础。本章重点:会计内容、职能、含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础。本章难点:会计职能和核算基础的理解第一节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一、会计的内容(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监督和分析的内容。在基础会计课中讲述的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一般对象:在现实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不同的行业会计核算的内容有所不同。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企业单位经营资金的运动,构成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构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状况阶段:投入、使用与退出过程:供应、生产与销售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动状况阶段:投入、使用与退出过程:购进、销售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其费用开支主要依靠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核算内容按预算支付的各项费用(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预算资金的收入二、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第二节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目标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会计职能监督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和职责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反映)确认经济业务计量、记录报告会计的监督职能(合法合理性)事前会计监督事中事后(1)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反映;(2)反映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3)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内部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强制性、严肃性)二职能的关系(1)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2)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反映监督核算系统会计控制系统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满足外部的需要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要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1.政府机构2.投资者3.债权人4.供应商和客户5.社会大众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第三节会计的含义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什么是会计会计学分支会计学科由自成体系的独立分支学科组成1、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人类存在→生产活动→劳动耗费劳动耗费生产活动劳动成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会计”活动对劳动耗费和成果的计量、计算和记录会计的产生与发展2、生产活动发展的产物生产发展→产品剩余→劳动成果/劳动耗费→产品计量、计算和记录(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活动)劳动成果生产活动会计活动简单生产活动复杂生产活动劳动耗费剩余3、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生产内容就复杂,会计越重要。“生产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马克思会计的发展会计萌芽阶段古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阶段奴隶社会以前的会计,标志: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奴隶社会--15世纪的会计,标志:会计职业的出现、会计名词的产生15世纪以后--20世纪50年代的会计,标志:复式记账法的诞生(《概要》)、注重财务收支核算。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标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等。什么是会计传统会计的定义:会:加总计算,岁会。计:零星计算,日计。现代会计的定义: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系统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两大分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服务对象、处理依据、处理时态、计量单位、质量标准会计学分支学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学会计制度设计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特殊行业会计预算会计第五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设定,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前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会计主体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意义: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明确会计所服务的特定企业或单位,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范围,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企业员工及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与法律主体的关系: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为谁核算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持续经营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前提基础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时间范围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持续经营假设是权责发生制建立的基础,旨在解决资产计量和费用分配等问题。会计分期将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企业会计准则》将我国会计年度确定为每年的元月1日---12月31日。会计分期——时间范围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4月份财务状况如何?经营成果怎样?结账可知货币计量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是对这一前提的具体化。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某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提供给境内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对企业过去、现在与未来情况作出评价和预测。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4、可比性①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②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人员应尽可能传递表达易被人理解的会计信息,而使用者也应设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增强理解会计信息的能力。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6.重要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7、谨慎性原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基本特征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这是其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志。会计工作的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能以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八项。【本章小结】企业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见下图)。补充: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例2:7月10日销售产品40000元,8月10日收款存入银行。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相互配比,就要研究按照什么样的方法确认收入和费用的问题如何确认收入或费用,一般有两种标准:权责发生制以应归属期为标准收付实现制以是否收到或支出现金为标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重点)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1.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实收实付在处理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交易或者事项时,凡实际收到了款项即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实际支出了款项即作为本期费用处理。而不问其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假定在5月实际收到货款。全部计算为5月份的收入。3月实际付款。全部计算为3月份的费用,其他月份不再分摊费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1)不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收入或支出,就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2)于会计期末根据账簿记录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不存在期末账项调整问题。(3)核算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但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4)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1.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应收应付在处理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交易或者事项时,凡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属于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支付,都作为本期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1)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2)日常账簿记录不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进行账项调整。(3)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间的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计算经营成果。(4)适用范围:制造业企业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举例◆权责发生制运用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项目来记录会计要素。◆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的盈亏较为准确,但期末需要对
本文标题:会计课1、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4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