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书书书犐犆犛01.040.39犖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犌犅/犜38614—2020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测量方法犕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犿犲狋犺狅犱犳狅狉狀犪狀狅狆狅狊犻狋犻狅狀犻狀犵犪狀犱狊犮犪狀狀犻狀犵狊狋犪犵犲犫犪狊犲犱狅狀犳犾犲狓狌狉犲犺犻狀犵犲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犪狀犱狆犻犲狕狅犪犮狋狌犪狋狅狉20200428发布202011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书书书目 次前言Ⅲ…………………………………………………………………………………………………………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测量条件1…………………………………………………………………………………………………5 测量仪器1…………………………………………………………………………………………………6 测量方法1………………………………………………………………………………………………… 6.1 轴向行程1…………………………………………………………………………………………… 6.2 准确度2……………………………………………………………………………………………… 6.3 单向重复定位精度2………………………………………………………………………………… 6.4 双向重复定位精度3………………………………………………………………………………… 6.5 迟滞误差4…………………………………………………………………………………………… 6.6 线性度5……………………………………………………………………………………………… 6.7 位移分辨力6………………………………………………………………………………………… 6.8 角摆偏差6…………………………………………………………………………………………… 6.9 直线度8……………………………………………………………………………………………… 6.10 平面度9……………………………………………………………………………………………… 6.11 正交误差10…………………………………………………………………………………………Ⅰ犌犅/犜38614—2020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3)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建筑大学、三英精控(天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苏州昊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理工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须颖、戴敬、邵萌、安冬、施玉书、贾静、戴超、文杰、石怀涛。Ⅲ犌犅/犜38614—2020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测量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以下简称为平台)的测量条件、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平台的研究、设计、生产、检测及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336─2004 直线度误差检测GB/T38616—2020 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38616—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测量条件平台的测量应满足如下条件:a) 测量场地应无影响测量精度的灰尘、振动、气流扰动和较强磁场;b) 测量时的环境温度为(20±1)℃,其变化应不大于0.5℃/h;c) 测量时的环境相对湿度为(50±5)%;d) 测量前应确认平台无影响测量正确性实施和测量结果的外观缺陷;e) 测量时平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5 测量仪器本标准中推荐使用激光干涉仪(以下简称干涉仪),角摆偏差也可使用自准直仪,测量仪器精度应满足测量要求。6 测量方法6.1 轴向行程6.1.1 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轴向行程测量:1犌犅/犜38614—2020a) 将平台移动至行程反向极限位置,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b) 将平台移动至行程正向极限位置,记录干涉仪测量值;c) 重复步骤a)和步骤b)不应少于3次。6.1.2 计算轴向行程犜,按式(1)计算:犜=1狀∑狀犼=1犜犼…………………………(1) 式中:犜犼———平台第犼次轴向行程测量值;狀———测量次数,狀≥3。6.2 准确度6.2.1 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准确度测量:a) 按图1所示,在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狆犻(犻=1,2,…,11),其中狆1为行程反向极限位置,狆11为行程正向极限位置;b) 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狆1,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c) 将平台从狆1开始依次定位到狆2,狆3,…,狆11,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的干涉仪测量值;d) 重复步骤b)和步骤c)不应少于5次。图1 单向测量位置行程示意图6.2.2 计算第犻个测量位置的准确度犃犻,按式(2)计算:犃犻=∑狀犼=1犘犻犼狀-犘犻 (犻=1,2,…,11)…………………………(2) 式中:犘犻犼———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第犼次测量值;犘犻———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目标值;狀———测量次数,狀≥5。取犃=max(犃犻)为平台被测轴的准确度。6.3 单向重复定位精度6.3.1 测量步骤单向重复定位精度测量步骤同6.2.1,其中步骤d)的重复步骤b)和步骤c)不应少于10次。6.3.2 计算单向重复定位精度计算过程如下:2犌犅/犜38614—2020a) 按式(3)确定第犻个测量位置的正向平均测量值犘犻↑:犘犻↑=∑狀犼=1犘犻犼↑狀 (犻=1,2,…,11)…………………………(3) 式中:犘犻犼↑———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第犼次正向测量值;狀———测量次数,狀≥10。b) 第犻个测量位置的正向重复定位精度犚犻↑,按式(4)计算:犚犻↑=∑狀犼=1(犘犻犼↑-犘犻↑)2狀-1槡 (犻=1,2,…,11)…………………(4) 式中:犘犻犼↑———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第犼次正向测量值;犘犻↑———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正向平均测量值犘犻↑;狀———测量次数,狀≥10。取犚↑=max(犚犻↑)为平台被测轴的正向重复定位精度。注:本标准中仅规定了正向重复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反向重复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参照正向重复定位精度。6.4 双向重复定位精度6.4.1 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双向重复定位精度测量:a) 按图2所示,在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狆犻(犻=1,2,…,11),其中狆1为行程反向极限位置,狆11为行程正向极限位置;b) 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狆1,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c) 将平台从狆1开始依次正向定位到狆2,狆3,…,狆11,再从狆11开始依次反向定位到狆10,狆9,…,狆1,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的干涉仪测量值;d) 重复步骤c)不应少于6次。图2 双向测量位置行程示意图6.4.2 计算双向重复定位精度计算过程如下:a) 由于第一次测量误差较大,在进行双向重复定位精度数据处理时将第一次测量数据去掉,取犿=狀-1,其中狀为测量次数。b) 按式(5)确定第犻个测量位置的双向平均测量值犘犻:犘犻=犘犻↑+犘犻↓2 (犻=1,2,…,11)…………………………(5)3犌犅/犜38614—2020 式中:犘犻↑———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正向平均测量值;犘犻↓———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反向平均测量值。c) 第犻个测量位置的正向重复定位精度犚犻↑,按式(6)计算:犚犻↑=∑狀犼=2(犘犻犼↑-犘犻)2犿-1槡 (犻=1,2,…,11)……………………(6) 式中:犘犻犼↑———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第犼次正向测量值;犘犻———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双向平均测量值;犿———测量次数狀-1,犿≥5。d) 第犻个测量位置的反向重复定位精度犚犻↓,按式(7)计算:犚犻↓=∑狀犼=2(犘犻犼↓-犘犻)2犿-1槡 (犻=1,2,…,11)……………………(7) 式中:犘犻犼↓———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第犼次反向测量值;犘犻———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双向平均测量值;犿———测量次数狀-1,犿≥5。取犚=max(犚犻↑,犚犻↓)为平台被测轴的双向重复定位精度。6.5 迟滞误差6.5.1 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迟滞误差测量:a) 按图2所示,在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狆犻(犻=1,2,…,11),其中狆1为行程反向极限位置,狆11为行程正向极限位置;b) 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c) 将平台从狆1开始依次正向定位到狆2,狆3,…,狆11,再从狆11开始依次反向定位到狆10,狆9,…,狆1,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的干涉仪测量值;d) 重复步骤b)和步骤c)不应少于5次。6.5.2 计算迟滞误差计算过程如下:a) 按式(8)计算第犻个测量位置的反向差值犅犻:犅犻=犘犻↑-犘犻↓ (犻=1,2,…,11)…………………………(8) 式中:犘犻↑———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正向平均测量值;犘犻↓———平台第犻个测量位置的反向平均测量值。b) 取测量位置反向差值绝对值的最大值max(犅犻)为平台的轴向反向差值犅,即:犅=max(犅犻)。c) 迟滞误差δH,按式(9)计算:δH=犅/犜×100%…………………………(9)4犌犅/犜38614—2020 式中:犜———平台轴向行程;犅———轴向反向差值。6.6 线性度6.6.1 测量步骤线性度测量步骤同6.2.1。6.6.2 计算线性度计算过程如下:a) 按式(3)确定第犻个测量位置的正向平均测量值犘犻↑;b) 按图3所示,以指令狆犻为横坐标,犘犻↑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对犘犻↑(犻=1,2,…,11)进行最小二乘线性拟合,计算出犘犻↑与其对应的拟合点犘′犻↑之间最大偏差值的绝对值Δ犘max;c) 线性度δL,按式(10)计算:δL=Δ犘max/犜×100%…………………………(10) 式中:犜 ———平台轴向行程;Δ犘max———最大偏差值的绝对值。 注1:●———第犻个测量位置的平均测量值犘犻。 注2:○———与犘犻对应的最小二乘拟合点犘犻′。图3 Δ犘犿犪狓求解示意图5犌犅/犜38614—20206.7 位移分辨力6.7.1 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位移分辨力测量:a) 按图4所示,将全行程十等分,依据平台的有效带宽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使得采集的数据信息覆盖平台的有效带宽;b) 将平台移动至反向极限位置,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c) 将平台按照图4所示的台阶波运动,每个台阶待系统稳定后记录干涉仪测量值。注1:采样频率的设置要高于平台系统工作频带宽度的2倍。注2:系统稳定时间取系统阶跃响应稳定时间的2倍。图4 行程为100μ犿的平台位移分辨力测量示意图6.7.2 计算位移分辨力计算过程如下:a) 将每个台阶波测量数据平均分成3段,分别计算3段数据的标准偏差值,取3段数据标准偏差值的平均值作为相应台阶的位移分辨力ε犻(犻=1,2,…,10);b) 取ε=max(ε犻)为平台的轴向位移分辨力。6.8 角摆偏差6.8.1 测量步骤6.8.1.1 干涉仪法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角摆偏差测量:a) 按图1所示,在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狆犻(犻=1,2,…,11),其中狆1为行程反向极限位置,狆11为行程正向极限位置;b) 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狆1,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6犌犅/犜38614—2020c) 将平台从狆1开始依次定位到狆2,狆3,…,狆11,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偏摆角δ犻,俯仰角δ
本文标题:GBT 38614-2020 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测量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52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