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板书:故事、道理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板书:学、明)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读题)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师: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师: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戳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参考资料,少熬夜!书)要不就是戳不穿。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2)生读字词:矛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大家看:(链接)谁来读读介绍。(3)让我们继续读。生读字词:锐利、坚固。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生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可以。)生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也行。)生3: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书里就是这样用的。)(4)接着读。读词:拿、卖。师:你能用上这些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5)读读这两个词:夸口、张口结舌。师:“张口结舌”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显示:哑口无言目瞪口呆)读一读。哦,是他没话可说了。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张口结舌”的含义了。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注意:当他在读的时候啊,我们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在读这两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读的?(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生练习读这两句话。板书:夸口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b、你强调的是什么?“随你”是什么意思?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2)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有一些表情和动作呢?你们也来做一次卖东西的人,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读。生加动作练习读书。(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3、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会儿说说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楚国人是个怎样的人啊?(播放FLASH动画)参考资料,少熬夜!(自夸、耍小聪明、不动脑筋、愚蠢可笑、爱说大话)4、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划下来。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男女生分读)有问题吗?(2)那你能质问他,当场拆穿他吗?还可以怎么问他?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问的真漂亮!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你能用“如果……,就说明……。”的语句来说说吗?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啊?(如果戳得穿说明了什么?戳不穿呢?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断了呢?)(4)同学们,看来这楚国人说的两句话,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样的啊?(相互抵触、不一致。)像他这样自己说话前后抵触、撞车,这叫什么啊?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板书:张口结舌可是光这样批评他可不行啊,我们还得告诉他错在哪里?得帮他总结一下教训。不然,他下次还会犯的。(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那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以后做事、说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啊?请你在旁边写写你从中明白的道理。谁来说说!(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五、联系实际,拓展思考。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2、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自相矛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参考资料,少熬夜!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4、仿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教学准备:课件《自相矛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分两组比赛,说一说“自”字开头的成语。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1、试说“自”字开头的成语(多媒体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2、齐读成语。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二、精读《自相矛盾》。1、自由初读课文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5、“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6、拓展: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四人一小组讨论。)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参考资料,少熬夜!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韩非子简介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2、练读原文3、看着原文复述课文。四、仿编成语故事。1、播放自相矛盾现代版2、四人小组编成语故事。3、交流,评价。五、教师总结。自相矛盾优秀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了解寓言内容。3、了解寓言包含的寓意。4、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关键性话语展开讨论。教学难点:1、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2、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3、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内容。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响起古典音乐)中国被誉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寓言更是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诗歌”,一个个短小的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寓言故事之中。2、板书课题:14寓言二则——自相矛盾3、在课前,老师布置预习,请同学们查找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汇报。参考资料,少熬夜!4、同学们能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同时也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矛与盾是古代作战的武器,课文围绕着矛与盾会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欣赏课文吧!二、初步感知课文1、先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文中字的读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和读音。2、下面请同学们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句中的停顿,要把句子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3、谁愿意读课文。4、看得出大家的掌声是对他的表扬,就让我们像他一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后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三、翻译古文同学们通过朗读,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1、第一句:(1)理解“鬻”和“誉”含义。(2)请翻译第一句(3)读的语气教师:让我们用炫耀的语气齐读这句话。2、第二句:(1)解释“利”(2)请翻译第二句(3)能用吹嘘的语气读出这句话。3、第三句:(1)翻译第三句(2)找出文中古今意思差别较大字?(3)读时注意什么(4)设想一下,问话人的年龄、性格,读时语气怎样?试这读一读。4、第四句:师:第四句内容很少,我们改变下形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担任小老师,带领大家一同理解这一句。(1)“其人弗能应也”中“应”什么意思?(2)翻译第四句(3)看图想象一下楚人此时什么表情?这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4)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四、理解巩固文章内容1、看得出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板书)2、谁能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什么?3、你们都非常善于思考,理解的很深刻,希望你能把自参考资料,少熬夜!己的理解溶入到朗读中。五、全文总结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这样的寓言故事有许多,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凝聚着宝贵的经验。希望同学们课下都来阅读,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4知识目标: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能力目标: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
本文标题: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61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