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01期)(原卷版)
试卷第1页,总14页专题27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选择题1.(2021·甘肃天水市·中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事件是()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建立C.萨拉热窝事件D.凡尔登战役2.(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1914年之前,整个欧洲都弥漫着一股不安全感,许多人都预感到战争难以避免。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莫斯科保卫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3.(2021·安徽中考真题)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4.(2021·四川乐山市·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后半期“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它生动的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A.根源B.进程C.结果D.导火线5.(2021·湖北中考真题)1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1.83亿普特。苏维埃俄国粮食税的实施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进了农业集体化C.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实现了国家工业化6.(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A.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B.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C.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D.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7.(2021·陕西中考真题)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引发了俄国革命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国家C.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D.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8.(2021·湖北随州市·中考真题)“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A.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C.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D.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9.(2021·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加强.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此,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A.新经济政策B.国家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D.苏联模式10.(2021·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马克思曾预言,觉悟的工人阶级会以某种方式夺取政权,然后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国家。将马克思的预言变成现实的是A.法国大革命B.1861年改革C.巴黎公社D.十月革命11.(2021·湖南湘潭市·中考真题)1921年,苏很政府以根食税代普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正在实施()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12.(2021·江苏扬州市·中考真题)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B.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试卷第3页,总14页C.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较为明显成效13.(2021·浙江温州市·中考真题)1918--1919年,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和《新纪元》,以“世界革命的先声”和“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来评论某一历史事件。他评论的是()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辛亥革命C.十月革命D.五四运动14.(2021·浙江湖州市·中考真题)船,承载着故事,见证着历史。下列船和对应的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有①宝船一一郑和下西洋②“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一十月革命③致远舰一一鸦片战争④“密苏里号”军舰——第一次世界大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2021·云南昆明市·中考真题)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苏俄政府开始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A.新经济政策B.两个五年计划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16.(2021·云南中考真题)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认为只有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此,苏俄于1921年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工业化建设17.(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A.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B.工农兵社会主义国家C.工兵代表社会主义国家D.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8.(2021·四川乐山市·中考真题)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下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内燃机的发明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B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C新经济政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D德国分裂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2021·重庆中考真题)1918年,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勾结,苏联红军唱着“一起去参军,勇敢地去作战,为苏维埃政权……”,纷纷奔向杀敌战场。红军战士积极参战是为了()A.抵御普奥联军进攻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反抗临时政府镇压D.捍卫十月革命成果20.(2021·四川中考真题)阅读下图,造成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编制A.实施固定粮食税B.实行实物配给制C.推行余粮收集制D.实现农业集体化21.(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22.(2021·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这两次会议”A.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C.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试卷第5页,总14页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23.(2021·江苏苏州市·中考真题)《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对《凡尔赛条约》的理解与劳合·乔治表达的观点不符合的是A.调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B.条约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C.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D.条约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24.(2021·云南昆明市·中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争吵和相互妥协,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C.《开罗宣言》D.《北大西洋公约》25.(2021·山东中考真题)托尔斯泰对甘地说:您所研究的“消极反抗问题,具有最高价值,不仅是对印度,而且是对于全人类。这说明托尔斯泰和甘地都反对A.启蒙运动B.农业集体化C.暴力革命D.养老金制度26.(2021·云南中考真题)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A.早期的殖民掠夺B.印度民族大起义C.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D.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二、识图题27.(2021·湖南中考真题)大国实力的消长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图1中A、B两处所示两大国家集团的名称。(2)比较图1、图2,指出欧洲格局发生的两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的原因。(3)观察图3,指出图3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分析这种现象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影响。三、综合题28.(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这个整体便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以及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刘景华《人类六千年》材料二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看到“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由此引发了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两次重大事件后,他们是如何在“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的?对世界发展有何共同积极影响?试卷第7页,总14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了什么行动?对整个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后来在军事和政治上分别有何体现?(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后期,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为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拟一个时代主题。29.(2021·四川广安市·中考真题)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德矛盾的实质。材料二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请分别指出其具体表现。材料三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纷纷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先后形成。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哪一历史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材料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侵华兵力的20%。中国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美军所需机场,保护在华美军空军基地;中国既是美国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又是最后进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中国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政策,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特点?30.(2021·四川达州市·中考真题)“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持之以强,企
本文标题: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01期)(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65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