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2023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推荐5篇】
2023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推荐5篇】2023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精选12坚持自己的梦想,总有一天它会发芽长成美丽的花朵。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应该怎么做呢?不妨参考一下,下面是网友给分享的“2023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推荐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哟!2023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精选1)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带来关于工匠精神的演讲!在这里我来谈谈我的三点认识。第一、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培育工匠精神?说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制造。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有着非常翔实的介绍。其中,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它指的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套用财经学者吴晓波的话来讲,工匠精神就是: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做马桶盖的,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而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当然,制造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工匠精神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也是唯一正确的路。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第二、为何呼唤工匠精神?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造大国之一。国外曾流传这样的趣谈:一位母亲问孩子:“上帝住在哪里?”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创造了万物,他一定住在中国。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一方面,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具有极高的占有率,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国制造在全球消费者的印象却很是一般,甚至大多中国人本身也更喜欢外国货。据日本观光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总金额为14174亿日元,即822亿人民币。世界各地区游客在日本消费的总金额前五名中,中国大陆游客消费总额比韩国、香港、美国游客在日消费的总额还多1518亿日元(88亿人民币)。但去年,中国的实体消费市场却很低迷。有报道指出,国人到日本爆买的产品其实是中国产的,如马桶,却丝毫未浇灭国人到日本扫货的热情。这映衬出某种尴尬:因为工匠精神的匮乏与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丧失本国的消费群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中产阶层的出现,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0年前,大家都图个廉价实用,只要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但30年后的今天,“物不美价廉”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只可惜,中国的制造业结构不均衡,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中高端制造业严重不足,大家口袋里有钱,却买不到中意的产品,由此中高端消费市场长期为欧美、日韩等国垄断。雪上加霜的是,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中国制造业,它引以为傲的人力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思路。竞争加剧、外需萎缩、内需不足、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也在不断萎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挑战。第三、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显然,工匠精神是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只是,转型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够完成的。道理大家都懂,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付诸实践?我们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个兢兢业业的工人,你技术精湛、追求完美,每一件产品都耗费大量功夫打磨,可惜,你所在的企业、你的领导只用“合格与否”而不是“完美与否”来评判产品质量。因此,你的绩效是厂里最差的、你不被领导待见、你拿着最低的薪水,厂里的效益一差,你还可能第一个被下岗。此时,你还会恪守工匠精神吗?前文提到,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其实,放大了看,工匠精神更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我们的国家、社会是怎么看待工业生产的?我们对于工业生产恪守怎么样的标准、心怀怎么样的期待?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匮乏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的匮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业文化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体制机制,乃至社会心理、共识和氛围。应该看到,德国、日本的.制造业也曾经历过粗制滥造的阶段,但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质量蜕变;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们既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但更离不开政府的高效作为: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并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让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让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拥有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会生根发芽。2023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精选2)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工匠精神与集体个人发展”。很多人认为工匠精神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工作模式,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集体的气质,耐心、专注、坚持、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优异的品质。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截止20____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者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异于常人的成就,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取得这种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一个集体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一个集体将会怎样?作为你所在的集体中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体为荣,明天集体以我为荣”,“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应该对我的集体负责”。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积极的面对学习,将学习中的任务当做工艺品去雕琢。在生活当中,不要再大费力气去寻找什么捷径了,承担责任,把自己当下的做好,捷径可能就来了。所以请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传承工匠精神,做一个热爱集体的成员。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2023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精选3)尊敬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匠心筑梦,精彩人生》。暮春三月,草长莺飞,这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也是个忙碌充实的季节,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我们综合高三的379位同学参加江苏省对口单招考试的同时,200多位11级同学正在专升本的考场奋笔疾书,共同圆他们的大学梦;而今明两天,20__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在火热报名中,从5月8日到6月5日的赛事中,我校将有8位选手参加5个项目的群雄逐鹿,是历史上参赛人数较多,夺金点最多的一支队伍,从年前省赛结束,这些选手和他们的教练就投入到紧张而残酷的集训选拔中,在技术上寻求突进,工艺上精益求精,终于过关斩将,冲进国赛,去摘金夺银,为校争光。同学们,其实我们挺幸运的,正赶上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紧随职教发展趋势,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国际现代学徒理念,旨在把大家培养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的未来大国工匠。仅就技能大赛而言,众所周知,举办技能大赛,是深化职教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效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而且大赛在赛项设置上均融入最新的生产技术要素,代表了行业生产发展水平。所以,一直以来,学校除组织大家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也承办了市赛和省赛,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些获奖选手们之所以能捧回金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奋斗的结果。他们以大国工匠为榜样,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善于钻研的大脑,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都告诉我们,在今天的校园内,拥有好技能,掌握一技之长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是成就灿烂明天的基础。技能是什么?技能今天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明天顺利就业的资本;技能是大家展现自我才能的基础,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因此,我号召同学们都要明确自己在校的目标,通过在校的专业理论课学习和实践操作锻炼,特别是通过参加各类考证和竞赛,来实现技能的提高,为自己走上社会,就业和创业增添竞争实力,从而成就精彩人生。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把工匠精神应用到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地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也许我们不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震撼眼球,但是,只要我们用平和的心境、任劳任怨的劳动心态,经营好小细节、小技术,同样能展现微而著、小而实的劳动之美。我们毕业后可能都要奋斗车间一线,为我国的强大繁荣助力。我们不是大国工匠,却是一颗颗有望成为大国工匠的种子,现在的我们,虽然微小,但并不卑微。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今后驰骋全世界的高铁、飞机、轮船甚至是载人航天器都会有我们汗水结晶。2023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精选4)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匠心筑梦,技能成就人生”。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等待着种子萌芽,即使农民几年来一直精心照顾,毛竹4年也只不过长3cm。别的地方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会这样想:花这么长时间种它做什么,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竹子5年后以每天以足足30cm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左右,瞬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虽然4年间只长了3cm,但从第5年开始了暴风式成长,6周时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但之前的4年时间里,毛竹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即使拼了命去努力也看不到成果。也许你会认为他们很不幸或认为他们是傻子,但他们并不是不在成长,而是在扎根,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在我们的校园内,就有这么一位像竹子一般扎根成长的同学,他是模具192班的冯竞乐。竞乐同学为了实现自己的播音主持梦想,从高一开始加入广播社和创新创业社团。他刚进入社团表现非常羞涩和腼腆,不敢在公众面前说话,演讲也是断断续续,脸红耳赤。他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每天下午第七节活动课到社团,向师兄师姐们学习发音和演讲动作,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就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返匆匆赶回家。竞乐通过社团交流群,把每天练习的演讲稿,一遍一遍地录好语音,发到群里“打卡”,让老师和其他社团成员帮忙指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顺德区
本文标题:2023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推荐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66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