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典型】{(2017·北京中考)}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6~19题。25℃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16(2017·北京中考)①中溶液的质量为A.10gB.90gC.100gD.110g【解析】结合溶解度曲线图,25℃时,100g水中加入10gKCl未达到饱和,可以完全溶解,所以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10g=110g,D项正确。17(2017·北京中考)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A.②③④B.②④C.③④D.④【解析】结合溶解度曲线图,25℃时KCl的溶解度约为35g,所以加入40gKCl不能完全溶解,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D。18(2017·北京中考)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B.加水C.加KCl固体D.倒出部分溶液【解析】结合溶解度曲线图,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不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化,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故选C。19(2017·北京中考)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A.26%B.29%C.35%D.40%【解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合溶解度曲线,25℃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KCl质量约为35g,由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计算可得质量分数约为26%。8(2017·天水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的溶液,故D错误.故选:A.28(2017·兰州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2)P点的含义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t2℃时,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5)如采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甲<乙,故填:<;(2)据图可以看出,P点表示在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故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2.5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故填:62.5;(4)要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故填: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很大,故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填:降温结晶.13(2017·庆阳中考)(8分)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来源:Z§xx§k.Com](2)t2℃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4)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______g水。(1)70(2)=(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150点拨:(1)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即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0g的丙,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2)t2℃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有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4)溶液稀释前后总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100g×10%=x×4%,解得x=250g,所以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为250g-100g=150g。【转化、制备】25(2017·扬州中考)某工厂以含有FeSO4和少量H2SO4的废水为原料制备FeSO4•7H2O的步骤如下:①调节废水pH;②过滤;③蒸发浓缩;④结晶池中结晶;⑤收集晶体,洗涤、干燥.(1)调节废水pH时,适宜加入a.(填序号)a.Feb.Cuc.Ca(OH)2(2)实验室中,完成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过滤和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引流、搅拌.(3)结晶池底部有一定坡度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收集晶体.(4)用冰水洗涤FeSO4•7H2O晶体的目的是减少晶体因溶解而损失.低温干燥的目的是防止受热晶体失去结晶水.(5)结合如图,补充完整由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的实验方案:蒸发浓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1)a;(2)烧杯;漏斗;引流;搅拌.(3)便于收集晶体.(4)减少晶体因溶解而损失.防止受热晶体失去结晶水.(5)结晶.【双选】17(2017·扬州中考)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B.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大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解答】解:A、乙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是35.7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20℃时的溶解度也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故A正确;B、温度不确定,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C、从t2℃降至t1℃,甲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故D正确.故选:AD.9(2017·乌鲁木齐中考)2017年4月22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入太空和“天宫二号”完成第一次交会对接.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如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406080溶解度/g1.683.737.313.4A.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B.40℃时,将4g高氯酸钾溶于100g水可得到104g溶液C.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D.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解答】解:A、溶解度的单位是克,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故选项说法错误.B、4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3.73g,40℃时,将4g高氯酸钾溶于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3.73g,不能得到104g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晶体析出,有结晶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2017·杭州中考)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30507090溶解度/g27.739.349.054.151.1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考点】7M: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答】解:A、由硫酸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看出10℃~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于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7.7g硫酸镁固体,10℃时,72.3g水最多能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27.7g,则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7.7%,故选项说法错误.C、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9.0g硫酸镁固体,该温度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0g:100g=49:100,故选项说法正确.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1(2017·东营中考)我市东临渤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请思考下列问题(1)已知东营盐场测得:①海水中含NaCl约为3.5%;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用②(填序号)作原料.(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B、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3)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其中含有的KCl、MgCl2、MgSO4等物质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60℃时,将50g;硫酸镁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若使其形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ABCD.A、增加溶质B、蒸发溶剂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②对卤水中含有的KCl、MgCl2、MgSO4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B、20℃时,向40gKCl固体和40gMgCl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溶液均能达到饱和状态.C、60℃时,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浓度可能相等.(3)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其中含有的KCl、MgCl2、MgSO4等物质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6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大于50g,所以在该温度下将50g硫酸镁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最大,若升温或降温,溶解度都会变小,所以可以采取升温或降温的方法使之转化为饱和溶液,也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之饱和;故填:33.3%;ABCD;②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三者的溶解度均大于10g,所以均属于易溶于水的物质,故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小于40g,而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20℃时,向40gKCl固体和40gMgCl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硫酸镁能形成饱和溶液,而氯化钾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C.60℃时,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浓度可能相等,故正确.故选AC.12(2017·菏泽中考)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l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甲溶液(填“甲”或“乙”)(2)图2中P点表示的意义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7(2017·南京中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D.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6g,水的体积为84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4)按图2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
本文标题:6.溶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68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