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金融企业会计与财务分析任课教师:李艳虹选用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刘学华主编《金融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7月版目录第一章金融企业会计概述第二章存款业务的核算第三章贷款业务的核算第四章商业银行系统内往来业务的核算第五章金融机构往来业务的核算第六章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第七章中间业务的核算第八章保险业务的核算第九章证券业务的核算第十章损益的核算第十一章财务报告第十二章财务分析第一章金融企业会计概述金融企业与金融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的核算对象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返回教学内容:学习金融企业的种类、金融企业会计的概念与特点、金融企业会计的核算对象、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金融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与会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重点掌握:金融企业会计的概念、特点、6大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第一节金融企业与金融企业会计一、金融企业金融企业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二、金融企业会计1、概念:金融企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对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完整的核算和监督,为金融企业经营者及有关方面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一门专业会计。2、特点:在核算内容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核算方法上具有很大的独特性会计核算与各项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金融会计信用社会计金融公司会计保险公司会计商业银行会计政策性银行会计中央银行会计非银行金融机构会计银行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第二节金融企业会计的核算对象核算对象即是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包括各项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六大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一、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符合上述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款项、拆出资金、结算备付金、应收分保账款、交易及衍生性金融资产、贷款及各项垫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二、负债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符合上述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包括同业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拆入资金、交易及衍生金融负债、吸收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分保账款、保户储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代理买卖证券款、长期借款等。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润或者损失。(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四、收入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包括利息收入、保费收入、租赁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等。五、费用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派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前损益。金融企业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赔付支出、分保费用、税金及其他业务成本。六、利润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具体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第三节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出的合理设定。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二、会计核算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6.重要性7.谨慎性8.及时性三、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一)会计计量属性计量属性是指资产、负债等要素可用财务形式定量化的方面,即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方面。1、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买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计量的账面一般不随其公允价值的波动进行调整。优点:计量的可靠性与可验证性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实务中,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3、可变现净值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4、现值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的最终处理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等。5、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能较好地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二)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当然,这种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三)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四节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一、金融企业会计法律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通常包括会计法律、金融行业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会计规章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层次。财政部2001月11月27日正式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规范金融企业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内容,包括15章内容。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财会【2006】3号,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信息披露准则(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独立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企业自行制定内部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财务报告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税法、银行法、注册会计师法、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会计规范体系:3层次二、金融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金融企业的会计机构是金融企业内部组织、领导和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智能单位。会计机构设置要与其管理体制相适应。我国商业银行是实行分支行制,即一家银行拥有众多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域或者经济区域划分。银行的会计一般实行四级核算:总行—会计司分行—会计处中心支行—会计部(科)支行—会计科(股)会计部门实行纵向领导,除应接受本行行政领导外,上级行会计部门的领导。中国人民总行会计部管理全国金融企业的会计工作。三、会计人员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包括:会计主管、复核、记账、出纳、稽核、检查、辅导人员和其他从事账务处理工作的人员。1.职责:四点P142.权限:五点P14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课后作业:P15第3、4、5题返回案例题1、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制,即以总行为法人。因此,在对于会计主体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异议,主要有以下观点:(1)认为只有总行为会计主体,其他分支机构均不属于会计主体。(2)系统内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目标分解到分行、中心支行,因此,除了总行统一核算经营成果属于会计主体外,分行和中心支行也属于会计主体,支行不属于单独考核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机构,因此不属于会计主体。(3)认为总行、分行、中心支行、支行甚至分理处、储蓄所等基层机构均属于会计主体。问题:以上哪种观点正确?运用有关会计主体理论点评以上观点。第三种观点是正确的。首先,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也可以是非法律主体。其次,会计主体并不意味着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法人,非法人可以是会计主体。再次,会计主体与经营目标考核无关,只要有较完整的账务组织,能够单独结算账务和进行账务平衡,即可作为会计主体。2、(1)近年来,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某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有所下降,直接影响了经营效益。该行对石化总公司综合授信3亿元,到一季度末实际发放贷款1.2亿元。为了提高资金运用率指标,决定将对石化总公司3亿元的综合授信全部作为资产入账。(2)将对到期银行承兑汇票垫付的款项10亿元,全部从表内转入表外“应收未收款项”科目。(3)将一季度发生的出纳长款5000元全部转作其他营业收入(4)将从营业费用中支付的价值总额5万元的低值易耗品费用转作固定资产购置费。问题:以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误在哪里?如
本文标题:金融企业会计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