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山东省济宁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1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家庭自酿葡萄酒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C.卤水点制豆腐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家庭自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卤水点制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正确的选项是()①Cu②N③H2O2④K2CO3⑤CH4.A.①②B.③④C.③⑤D.②④【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①Cu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不是化学式;③H2O2是过氧化氢的化学式,能表示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2④K2CO3是碳酸钾的化学式,表示碳酸钾是由钾、碳、氧元素组成的;但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⑤CH4是甲烷的化学式,能表示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甲烷分子.故③⑤符合要求.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根据下面实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Mg+O2MgOB.铝片放入稀硫酸中Al+H2SO4═AlSO4+H2↑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2NaOH+BaCl2═Ba(OH)2↓+2NaCl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Na2CO3+2AgNO3═Ag2CO3↓+2NaNO3【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B、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3H2SO4═Al2(SO4)3+3H2↑.C、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4.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3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白磷保存在水中B.生石灰保存在烧杯中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D.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易自燃判断.B、根据生石灰的性质判断.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判断.D、根据硝酸银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易自燃,放在冷水中可使之与氧气隔绝,并降低其表面温度,所以正确.B、生石灰能吸收水,应密封保存,所以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所以正确.4D、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因此保存在棕色瓶中,所以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掌握常见酸、碱、盐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6.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溶液为碱溶液,pH>7B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溶液为酸性溶液,pH<7C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可能是CO2D滴加氯化钡试剂有白色沉淀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SO42﹣等离子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氯化钡能与碳酸盐、硫酸盐、硝酸银溶液等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其溶液的pH>7,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B、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其溶液的pH<7,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可能是CO2,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D、滴加氯化钡试剂,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SO42﹣等离子,也可能含有银离子,故选项项实验结论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57.物质的分离、提纯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除去物质中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将固体充分加热B.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C.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钠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碳酸氢钠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过量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氯化氢能与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硫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②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l>NaHCO3③在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10℃以下.6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①根据在20℃时,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解答;②根据在20℃时,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解答;③根据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解答;④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在2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10g,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1小于10,是可溶物质,故正确;②在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为NH4Cl>NaCl>NaHCO3,由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故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l>NaHCO3,故正确;③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40g,20g氯化铵能完全溶于50g水,所得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20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④由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可知: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10℃以下,故正确.答案: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9.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①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Na>Mg=Zn③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为23:24:65④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2:1:1.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图象中的数据,12g镁会生成0.1g氢气,32.5g锌会生成0.1g氢气,46g的钠会生成1g的氢气,然后依据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由图象中的数据,12g镁会生成0.1g氢气,32.5g锌会生成0.1g氢气,46g的钠会生成1g的氢气,所以①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故正确;②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Zn>Na>Mg,故错误;③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为46:24:65,故错误;④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2:1:1,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依据图象研究物质与酸反应的知识,难度不大,注意依据平时学过的知识正确解答即可.810.某钠盐溶液中含有Cl﹣、OH﹣、CO32﹣三种阴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利
本文标题:山东省济宁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72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