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山东省菏泽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菏泽市二0二一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选择题部分(共2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1.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A.定居生活B.学会用火C.饲养家畜D.种植粮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德国,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期保存火种,B正确;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生活在原始山洞中,不是定居生活,排除A;北京人不会饲养家畜、种植粮食,排除CD。故选B。2.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排除A;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与秦军的决战,排除B;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的决战,排除C。故选D。3.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战乱,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大批南迁,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不仅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项C符合题意;西晋后期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北方战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并未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藩镇割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一反映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B符合题意;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A排除;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C排除;安史之乱之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排除。故选择B。5.“通过各种渠道进人南宋的契丹人,其杜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交融B.政府引导C.社会繁荣开放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南宋的契丹人……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可知契丹人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交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民族交融。选项A符合题意;政府引导,在题干内容中没有反映,B排除;社会繁荣开放,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C排除;经济重心南移,是指古代经济发展,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这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A。6.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右图“?”处的内容应是A.设立三司B.设立厂卫C.八股取士D.废除丞相【答案】C【解析】【详解】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故C符合题意;A、B和D属于政治控制的措施,排除。故选C。7.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英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知都属于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信息“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化成督战吴淞、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可知是中国的抗争史。故上图反映的主题英概括为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B正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者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排除D。故选B。8.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C.模仿西方政治制度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D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A排除;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B排除;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模仿西方政治制度,C排除。故选择D。9.某同学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内容时,将其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夺取胜利”四个阶段。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是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解放南京【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正确;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属于战略防御,排除A;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C;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属于夺取胜利,排除D。故选B.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出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落后,为此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11.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可分析D选项是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论,故D正确;根据材料“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可知ABC选项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没有评论,故A、B、C错误。综上答案D。1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他们的贡献共同体现了新中国的A.科学技术成就B.国防建设成果C.信息技术发展D.文教事业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学森、邓稼先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重大贡献,神州五号反映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所以图片都反映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A符合题意;BCD项图片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13.有学者说,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希腊,希腊文明的源头是同两河流域的交流。下列文明成就属于两河流域的是A.狮身人面像B.种姓制度C.《汉谟拉比法典》D.帕特农神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文明代表有《汉谟拉比法典》,C符合题意;狮身人面像是发源于尼罗河的古埃及的文明,A排除;种姓制度是发源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的文明,B排除;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D排除。故选择C。14.“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封建庄园建立D.明治维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正确;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A;封建庄园建立与题干描述的不符,排除C;明治维新是学习西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故选B。15.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观察全球化进程示意图,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A.亚历山大东征B.三角贸易C.文艺复兴运动D.新航路开辟【答案】D【解析】【详解】据全球化进程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或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因而可以说新航路开辟开启了“全球化”,D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与全球化无关,A排除;三角贸易贩卖黑奴,B排除;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C排除。故选择D。16.“他对法国的15年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一种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此材料A.对拿破仑的评价具有片面性B.主要评价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C.客观地评价了拿破仑的活动D.着重强调拿破仑的历史局限性【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一种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国内改革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对外战争传播了资本主义革命思想,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但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一种民族主义反应,最后导致他的垮台。作者比较全面的客观评价了拿破仑的历史活动的功与过,故C正确;A错误;BD表述比较片面,故错误。综上故选C。17.彼得-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B.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D.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两次改革都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故A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B错误;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故C错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D错误。综上答案A。18.“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珍珠港,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了全球性的战争。”该事件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故C正确;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故A错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大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B错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故D错误。综上故选C。19.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
本文标题:山东省菏泽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72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