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推荐4篇】
1/22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推荐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推荐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第一篇】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1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1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2/22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1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3/22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4/22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作为一名从事法律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5/22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以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党的使命。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之言未能得出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选》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第二篇】这些天,在我读了《毛泽东选集》后觉得里面的文章不仅可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航标,也可以应用于当今商战之中。我将在我的博文中陆续写一些感言,今天我就将我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如下:“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6/22的首要问题。”,文章的开场白就可以应用到商战之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一个个体户就要明确一个战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就要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自己的未来客户、自己的渠道伙伴要充分的分析。这是一个企业决策者或老板要搞清楚的东西,大的方向是不能搞错了的。对某一领域的行业中,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来寻找盲区,寻找潜在的目标客户,寻找盈利的空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分析,认为“是我们的敌人”,这就确立革命的目标,革谁的命。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可以说是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大的企业要垄断这个行业,不愿意看到本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发展壮大,因而会不择手段打压小企业。而小企业为了生存,则会避免与大企业的正面冲突,寻找大企业忽视的软肋,而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第三篇】最近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对于第五卷,官方的态度有点暧昧不太想公开,所以索性我就先读一至四卷。社会上许多很有成就的人对这套书推崇备至,说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我读完的感受也是如此,认为这套书浩浩汤汤,不愧其屠龙术之称。但“如鼠饮河,自得其量”,我感到自己认识还不够全面,理解还不够深刻,也没有实践支撑,所以恐怕只能学得其中一点点。接下来,我准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体悟到7/22的一些点。一辩证法,对立统一,中庸,不极端,不过左过右,全面看待问题,这些东西说的都可以理解为一件事,就是让人们去寻找中间最佳的“度”。我在各种具体问题中学习如何把握度好多年了,还要一直学习下去。我认为这个点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但这个点太通俗了,大家都有体会,我还是不多举例展开了。我想说的是这里也可以衍生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困难环境下的乐观积极,毛是真的相信并且一直以来都相信,面对国民党,面对日本,他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这种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魄力带领着大家坚持直至走出困境。顺境下的居安思危,自我批评,平津战役后,统一全中国指日可待,但他在社论中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战士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开始学习如何治理城市。看问题全面是什么意思比较好理解,看问题有高度的意思不是很好理解。我试着猜测一下,或许高度就来自于全面。所谓大局观,高度,格局,应该就是从这种全面来。1938年毛写下论持久战,那是抗战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但毛那时就极有底气的乐观的准确的估计出整个战争形势必将从战略防御过渡到战略相持再过渡到战略反攻阶段直至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这种大局观和高度,非常震撼人心。毛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和大气最令我印象深刻。最近华为事件是风口浪尖,我拿任正非的采访举例。我看了他的采访,发现很多处有毛选8/22的影子,果然他自己曾经也说过自己是学毛标兵。就这个乐观悲观问题来说,记者问他现在是不是到了华为最危险的时候,任说孟晚舟被捕前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发展的很好了,兜里也都有钱了,有时候他发现自己都指挥不动一些人。反之他说现在很好,正是万众一心的时候。二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于我最有利的办法,列宁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说这是党性。过于看重理论被称为教条主义,唯书本是从,书呆子;过于依赖身边的经验被称为狭隘经验主义。所以每遇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抽象一般化为理性认识用于指导下一次实践,从下一次实践中再进行认识的升级,如此循环,这就叫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看山水的三重境界),这就叫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之前有过一个很蠢的问题,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认识但认识有正误有深浅,所以人的实践有成败。我自己好总结经验,实践上是弱项。三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篇幅上来讲这个点不是毛选里的重点,但我觉得这个点非常重要,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就靠这9/22种能力,一针见血,看问题看本质,说的都是这种能力。我说不好这种能力怎么锻炼,只是知道确实有很多人绕来绕去绕不明白。四学习和自我批评,毛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武器。任正非说他传承到毛的思想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辩证思维和自我否定。对于我,我从很小就有意识的这样做,虽然有时任性,但这种向别人学习,不断自我进步的思想一直在,根深蒂固。我愿意把自己剖析的很彻底,仔细分析,找出问题。哪怕我现在的价值观还接受不了,但是只要我觉得自己应该那么做,我就会在心里先埋下这种观念的种子,慢慢向那个方向努力。五关于领导力,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带领大家做一件事要注意两方面,一有使命感,能给大家精神激励;二有物质利益分给大家。政策不能只有领导人知道,也必须向被领导人解释清楚,要求讲群众路线,不能只依靠少数人发表命令,必须同时解释清楚形势和目标,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要真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先讲清形势再分配任务,注意气氛,民主集中。这种领导方法我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讲话里都明确感受到了,他们也都非常注意政治气氛,尤其是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期。不是完全
本文标题: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例【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96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