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第三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XXXX
基础会计学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第三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观点二、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环节确认:确认是将某一项目正式记入或计入一个主体财务报表的程序。要解决:1)是否有项目应作为要素进入会计系统正式记录;2)何种要素应当记录;3)何时应予记录。计量:是指以货币为标准确定应记入会计核算系统的金额。会计事项的特点就是能用货币计量并符合制度规定。记录:是指将会计事项以会计专业的技术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登记下来的过程。报告或披露:是会计工作进行的最终结果,它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真实资料汇总、加工,编制出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报告文件,提供给报告的使用者。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观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观点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设定。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计量属性及其选择修订性惯例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日常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基础,若已有足够的反证证明该前提不存在,日常会计核算程序就应该随之改变,否则就会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企业清算、通货膨胀会计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反映的特定单位,即会计所服务的空间领域或空间范围,这个主体必须是拥有一定经济资源,并在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而言独立性的单位。作用: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范围。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会计主体作用:表现形式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如分公司、分厂、车间、班组企业集团中,有集团公司、母公司、子公司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三种情况:会计主体=法律主体——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集团母公司、集团子公司、某学校、某医院会计主体<法律主体——大企业内部独立核算部门、分厂、分公司会计主体>法律主体——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子公司)持续经营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按当前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它所拥有的资产,将按既定的目标投入正常的营运,所承担的债务责任,将如期履行。持续经营只有设定持续经营,一些正常的会计处理才能有意义,如:长期性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确认长期性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的确认资产的摊销(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的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人为地分为若干较短的、等间距的“区间”,按划分的阶段核算和监督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会计分期的划分有利于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会计分期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进而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重要的会计分期包括: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其中短于一年的会计期间称为中期,相应的会计报告称为中期会计报告我国采用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货币计量对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采用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假定货币的币值保持不变但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单位时,应选择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将其他币种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进行综合反映。通常,企业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凡是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无论本期是否实际收到,均应记入本期,又称应计制。收付实现制: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和付出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制度,又称现金制。为什么会选择以权责发生制为主确认收入费用:收入费用发生时间与现金收付时间的分离。权责发生制原则用银行存款支付两年的财产保险费用48000元。虽然支付了货币资金,但受益期是24个月,应分24期分摊,每期分摊2000元。例1:现销业务。假设A公司于5月8日向B公司销售一批甲产品,价款共计5000元,货物已发出,款项已收到。销售与收取货款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收款权利的取得与实际收款是同时发生的。例2:赊销业务。假设A公司于5月10日向C公司销售乙产品一批,价款共计20000元,货物已发出,款项尚未收到。销售与收取货款是分离的,也就是收款权利的取得在先,而实际收款在后。例3:预收款销售。假设A公司于3月15日与D公司签订一份合同,将销售一批甲产品,并于当日预收货款5000元。5月15日,A公司如期履行合同,向D公司发出甲产品共计5000元。销售与收取货款是分离的,也就是收款权利的取得在后,而实际收款却在先。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例1:房租按月支付。某企业租用办公用房一套,按月支付房租100元。租金的实际支付和支付责任的发生是同时的。例2:房租预先支付。某企业租用办公用房一套,按合同规定,于年初支付本年度房屋租金1200元。租金的实际支付与支付责任的发生是分离的,且支付在先,责任发生在后。会计上通常称为“先支付,后受益”。例3:房租后付。某企业租用办公用房一套,按合同规定,于每季度末支付该季度房屋租金300元。租金的实际支付与支付责任是分离的,且责任发生在先,而实际付款在后。会计上通常称为“先受益,后支付”。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权:收取货款的权利;责:付款责任;各会计期间以收款权利的取得和付款责任的发生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确认标准的一种记账制度。即依据本制度,不管钱是否收到或支付,只要企业在本期已取得了收取货款的权利,就应确认为本期的收入;只要本期应当承担付款的义务,就应当确认为本期的费用。权责发生制也称现收现付制、现金制,指各会计期间以实际收款和付款的金额作为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的一种记账制度。即依据本制度,只要本期收到的货款,就确认为本期的收入;只要本期支付款项,就确认为本期的费用,而不管收款的权利和付款的责任是否属于本期。收付实现制即,收入和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收入和费用的配比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主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数学。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属性的选择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其他计量属性一般用于对资产进行期末计价。当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符合谨慎性原则修订性惯例:谨慎性原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A股票购买价格100元1月1日1月31日A股票现行市价120元A股票现行市价70元成本法:股票:100元投资收益:0元市价法:股票:120元或70元投资收益:20元或-30元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股票:100元或70元投资收益:0元或-30元修订性惯例:重要性原则在财务报告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前提下,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对于不重要的事项可以合并反映。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其所有权(法律形式)并非属于企业,但其已经是控制和使用的资产(经济实质)。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作为企业的自有资产进行核算。经济实质法律形式经济业务经济实质法律形式经济业务二者统一二者分离修订性惯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会计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的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信息使用者包括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财务分析师等等。我国对会计目标的描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决策者及其特点(如理解力或前导知识)效益>成本可理解性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可靠性预测值反馈值及时性可核性中立性反映真实性可比性(包括一贯性)重要性会计信息的用户普遍性约束条件针对用户的质量针对决策的首要质量首要质量的构成成分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质量承认质量的起端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会计核算停虚假经济业务停虚假会计信息会计报告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具有反馈价值具有预测价值可比性原则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一贯性)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可比性)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理解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本文标题:第三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XXX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9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