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汇编4篇】
1/12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汇编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汇编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第一篇】昨天下午,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区委书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如浪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决抓好落实,确保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区领导陈豪、孙彦、马海明、任宏亮、马亦忠、方优美等参加。会上,区发改局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并就提交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作说明。区生态环境分局汇报碳达峰工作推进情况和下阶段重点工作。区经信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分别就6个分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作说明。赵如浪在充分肯定前阶段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后2/12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事关长远、事关未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高效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赵如浪强调,要强化目标导向,严格对标省、市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做好精准统计,系统有序推进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6+1”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落实,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任务。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控“两高”项目,加强分类治理,深化“亩均论英雄”,推进能源替代,推动企业生产流水线、生产装备“微改造、精提升”,全力以赴推动节能降耗。要强化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厂区“低散乱污”整治提升;加快推动“腾笼换鸟”,持续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低碳示范区建设,打造多领域多层级低碳零碳体系试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尝试探索碳汇权益交易制度,高标高质推动产业升级。要强化责任担当,系统集成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夯实基础、做强支撑。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第二篇】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成绩显著,无论在环境保护、行业效益提升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方面都为全国作出了表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对“十三3/12五”的错峰生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今天的会议除了省内水泥企业领导人外,还有工信部原材料岳全化处长,山东省工信厅孔庆成副厅长、王功永调研员,以及省生态环境厅王寒同志,以及济南市、泰安市、潍坊市、聊城市、德州市、烟台市、济宁市、临沂市工信局都来参会,足以说明工信部、山东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山东省是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是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在制订和执行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和督察中,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力量,依靠大企业带头引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两厅”口径一致,协会按环保和市场需求精准制订错峰生产计划,大企业带头执行、督察停窑到位,全省年错峰生产165天,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改善环境,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是我国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严格贯彻产业政策的成功典范。从“十四五”起,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将水泥错峰生产提升为“常态化”,充分显示出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重排放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持续性。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是科学的,符合水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规律。水泥窑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燃烧煤炭带来环境污染,在确保水泥产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维护熟料市场供需动态平衡,4/12减少熟料过剩产能,既能改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压减库存降本增效,对企业、对环境、对市场三者有利。通过控制供给侧产量来有效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季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来制定水泥窑错峰生产时间表,精准有效,凡是错峰生产计划执行到位的地区,即使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效益依然稳定。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根据南北市场和季节差异,有计划地制定不同的停窑时限,以限产降库存为目的,解决全年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化解产能过剩和配合改善环境问题。环保的差异化绩效分级管控是针对短时间内、不确定时间段的重污染预警期间临时要求不同地区的企业停产限产,以压减局部地区污染排放总量为目的,解决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两项政策相辅相成,并不存在绩效分级政策取代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常态化错峰生产是针对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分级政策是针对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管控的措施;常态化错峰生产针对的是全省水泥窑企业,绩效分级政策针对的是防控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因此,即使环保A级企业可以在重污染预警期间不停产,也不可以说A级企业不用执行错峰生产。常态化错峰生产促进了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诚信,形成了先进行业文化。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一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二靠大企业领导人的格局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三靠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和协调服务能力。贯彻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企业是执行主体,政府是引导督查,协会是服务平台。正是由于推行常5/12态化错峰生产,各级协会组织在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方面有了抓手,也正是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彰显了一批有思想格局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形成了“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先进行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水泥行业每年举行一次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C12+3峰会),对行业发展和每年的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意见。跨省区域之间的错峰生产计划协调,有效缓解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大部分省水泥协会主动与上下游行业协会互动,有效化解了市场中成本传递的矛盾,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经验正在被其他行业学习效仿。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制定错峰生产计划中,不能讨论协议定价,必须加强反垄断意识,反不正当竞争。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善和维系供需平衡,从而实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在水泥窑需要限产停产的大势下,形成了控制新增产能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降成本,市场自我约束讲诚信经营,行业生态文明讲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向“价本利转型,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十三五”后期,水泥行业利润创出了历史新高,企业环保投入创出了新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创出了新高,用企业员工的说法,没有错峰生产就没有水泥人的尊严,更谈不上企业创新发展。这就是常态化错峰生产在水泥行6/12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亮点。政府部门常规的行业管理多是在规划和金融政策层面,面对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何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无序竞争的市场,引导困难行业走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需要政府服务创新,决策部门观念创新。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来源于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管理模式上升到行业管理的产业政策,并以国办发文件形式颁发,这本身就要有政策创新的勇气。好政策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创新。在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过程中,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协调功能,协助政府来贯彻执行产业政策,借助强化行业自律诚信,逐步完善错峰生产政策的市场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错峰生产政策,企业不可能自发主动停窑;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错峰生产政策很难完善;没有大企业的引领担当,错峰生产政策不可能执行到位。很多好政策没能下沉,其中很重要的是政策在可操作性方面缺少创新。因此,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是我国引导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常态化错峰生产有利于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是企业减污降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达峰后逐年碳排放减量,直至实现7/12碳中和的碳净零排放。其实,多年来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几乎都是与碳减排有关联,尤其“十三五”开始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为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基础。碳达峰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达峰时间、峰值量和分配碳配额,执行错峰生产后,各行政省区根据市场需求量,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出实际产能利用率,各企业的实际产出量,这为碳达峰的峰值统计,各企业的碳配额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后的常态化错峰生产不仅要解决停窑限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问题,还可以将约束性的碳配额指标纳入错峰生产一并调控。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限于未来的碳减排工作,减少污染排放、行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同样重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行业结构性碳减排短期潜力更大。尤其是未来的碳中和不是一个企业或集团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合力才能共同完成。碳达峰碳中和势必促进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技术结构调整,围绕碳减排碳中和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将愈加活跃,同样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研究也将加快制订,相信行业结构性减排也在政策研究之列,如同错峰生产政策创新一样,碳减排也必定有新的产业政策创新。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第三篇】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8/12列为2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抓住机遇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XXX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逐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9/12各方面重点推进。20**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XXX、XXX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年8月,XXX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
本文标题: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03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