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第二节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第三节财务会计工作规范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内涵,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及有关概念体系。本章重点内容: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及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本章主要参考资料:1.林钟高戴新民主编:《财务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2.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3.全国会计师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经济出版社,2008。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人民出版社,2008。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一、什么是财务会计?二、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三、财务会计的要素是什么?四、财务会计等式是什么?五、什么是会计科目,各会计要素分别涉及哪些会计科目?一、财务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是指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主要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的利益相关各方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的活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会计科目)经济→填制和→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业审核凭证务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二、财务会计的目标从理论上讲,关于会计目标的确认有两大观点,即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1.受托责任观。(1)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目标在于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完成企业对受托人的受托责任。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个人和单位,接受了委托人提供的经济资源,就应该负有受托责任,以最大的努力来运用和管理委托人交付的各种经济资源,确保它们得到保值和增值,从而完成委托人的托付。(2)在受托责任论下,企业具有以下受托责任:①合理、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确保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②如实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结果。(3)为完成企业的受托责任,会计应具有下列目标:①会计要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汇总,并定期向委托人报告相关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②会计要对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进行预测、决策和监控,要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完成受托责任。2.决策有用观。(1)决策有用论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的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观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会计信息,在这种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作用下,于是出现了会计决策有用观。(2)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目标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①会计应该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也就是说,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哪些。一般而言,政府、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外部单位或个人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层均应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②会计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概括而言,会计应该提供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具体来说,会计应该提供有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信息,提供外部利益关系人进行投资、信贷或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提供内部经营管理者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信息。③会计应该怎样提供会计信息。会计应该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汇总整理形成各种会计信息,然后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2006年《企业企业准则》将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义为:企业会计应当如实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倾向于两者的结合。三、财务会计的要素1、会计对象它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试判断下列事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①东正公司接受长岭公司的投资100万元,存入银行。②新元公司计提本月职工工资费用及福利费8万元。③仓库保管员小李从原岗位被调离至质量检验部门。④某建筑企业购买钢材100吨用于房屋建造,支付价款20万元。2、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也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资金运动只是对会计对象的概括性描述,一个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购买材料,支付价款是资金运动;接受投资是资金运动;生产产品,发生成本费用是资金运动;销售产品,获得收入也是资金运动。会计人员要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核算,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通过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程序,才能最终编制出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这就要求我们对会计核算的对象进行基本的分类,得到六大会计要素:资产反映财务负债状况的三要素所有者权益收入反映经营费用成果的三要素利润①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②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案例)③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④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⑤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⑥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2)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①确认确认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它是指交易和事项中的一个项目应否、何时、以何种要素的形式加以计量和计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主要解决应否确认、何时确认、如何确认三个关键问题.应否确认:取决于是否符合确认标准。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如果要对会计要素加以确认,必须在满足定义的同时还需符合相应的确认条件,最终才能计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一般来说,一个项目是否应确认为财务报表要素,取决于是否同时符合以下三条标准:1、符合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2、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3、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何时确认:原则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在信用制度介入交易和事项之前,只要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经辨认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就可以确认。但随着信用制度广泛介入交易和事项,交易和事项的发生与与之相关的款项的收付可能并不在同一会计期,由此便产生收入和费用何时确认的时间问题。权责发生制主要解决收入和费用确认问题,同时也连带决定了信用制度中的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时间。因为在确认一项收入时,必然要同时确认一项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相反,在确认一项费用时,必然要同时确认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故,权责发生制涉及所有会计要素的确认时点。如何确认:分两步:1)初始确认(入账确认)2)后续确认(报表确认)。初始确认是指对某一项目进行会计记录,比如记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后续确认是在初始确认基础上,对各项数据进行加工,最终在财务报表中加以列示。②计量计量也是财务会计的一项程序,是连接确认和报告的中心环节。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帐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包括会计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组成。计量单位有两种选择: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名义货币单位一直是现行会计普遍推崇的计量单位,除非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故会计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计量属性是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和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对经济交易或事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采取不同的计量属性予以量化,从而得到不同的计量结果。即计量属性的选择可以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金额。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有五种:1)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历史成本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基础从特定个体投入价值角度来进行计量,是现实交易产生的交换价格。故具有客观性和可核实性的优点。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只能用于初始计量。2)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鉴宝)“公平交易”是指在不存在特别或特殊关系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在引入公允价值时,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即: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价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公允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无实际交易发生,而是基于假想交易(如股票投资、房屋价值等),表现为一种估计价格。它是一种动态的计量属性,即可用于初始计量,也可用于候选的再计量。通过后续计量扩大了会计反映的范围和拉近了会计反映的时间,从而使会计信息更有决策相关性。3)重置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如期末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4)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如存货的期末计价5)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如资产减值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四、财务会计等式1、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2、扩展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五、会计科目(课本P5-P6)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旧准则中会计科目大致按照会计要素分为五类,新准则将其分为六类。详见P5-P6表1-1.资金运动(总体描述)↓会计要素(基本分类)↓会计科目(进一步分类)2、掌握下列会计科目名称及运用:(P5-P6表1-1)(1)P5全部科目(2)P6资产类中32-39号科目(3)负债类46-55、59-61号科目(4)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类全部科目练1.我国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建议投资的方向C、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明示企业风险程度D、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建议提高报酬的途径第二节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主要包括:(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活动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而构成会计主体的并不一定都是法人。会计主体应是有能力拥有经济资源、承担经济义务、实行独立核算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企业或事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经营组织;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内部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联营公司或企业集团。(二)持续经营1.含义: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规定了会计活动的时间范围。2.作用:决定了资产计价、收益确定问题,同时也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的划分提供了基础。3.注意:如果可以判定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财务报告中作相应说明。(三)会计分期1.含义:是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首尾衔接,间隔相等的期间。它规定了会计活动的时间范围。2.决定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基础,
本文标题: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1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