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4S店运营中的常见风险和控制点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汽车业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研究姓名:赵荣荣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盖国凤20070501我国汽车业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研究作者:赵荣荣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齐永华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风险实证研究20062002年1月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在WTO的贸易规范下,我国汽车产业厂商面临汽车进口关税降低、配额取消以及国产率取消等冲击,因此将直接面临国外厂商的激烈竞争,再加上在整个全球化的压力下,企业运营的空间限制也逐渐降低,企业如何调整经营策略以提高经营绩效与降低风险将是影响企业能否永续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针对我国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如何调整其经营策略以应对竞争环境的改变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共49家(包括整车制造厂商22家、零配件制造厂商27家)为研究对象,以叙述性统计分析两个产业内的厂商其绩效与风险的差异以及造成此差异的因素,并以产业环节、规模大小、外销比例高低、技术员工比例高低为变量进行假说检验,检验这四个因素是否造成厂商绩效与风险的差异。另外并针对叙述性统计与假说鉴定所得的影响绩效与风险的重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获利不稳定,风险也偏高,显示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成长期,其中有部分厂商绩效特别突出,绩效较好的如整车业的厦门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与配件业的福耀玻璃、上海汽车、东风科技,归纳影响绩效差异的因素包括外销比例的高低、规模的大小、技术员工比例及与母公司或外资公司关系等。此外根据假设检验结果得出整车业上市公司与配件业上市公司绩效与风险并无显著差异;外销比例高的企业绩效较好,且风险较低;技术员工比例高的厂商绩效较好,且风险较低;在配件业内规模大的厂商绩效较好,且风险较低。2.期刊论文宋静雅因子分析法在我国汽车产业整车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工业技术经济2008,27(5)本文介绍了上市分析绩效评价的意义及方法,选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汽车产业整车上市公司进行评价.选取2006年15家整车上市公司的9个财务指标组成评价体系,目的在于对上市公司的绩效给出排名顺序,分析各公司的经营现状和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综合排名最前的5家公司是福田汽车、上海汽车、江淮汽车、海马股份和金龙汽车.3.学位论文周俊君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2008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20世纪五十年代。从最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主生产,随着改革的深化,引进技术和合资生产的方式逐渐活跃起来,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将汽车产业推向诸侯割据阶段,合资规模不断扩大,合资的层次和深度及广度前所未有。2004年至今,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主开发与创新阶段,开始转向重视引进吸收和自主开发,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在产量规模方面从1956年到2005年的49年间,我国汽车年产量从0增长到570.77万辆,跃居世界第4位,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适应了国家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却也引发出一些制约其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矛盾。本文以此为研究起点,研究与评价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对于帮助识别企业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地位,有的放矢地从根本上提升和优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在市场上的应变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企业竞争力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揭示了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为确定竞争力评价指标奠定了基础。灰色系统理论是本文研究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方法论,是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模型建立的框架。其次,从我国汽车行业规模、空间布局和效益三个方面探讨了汽车行业的基本特征,总结了行业目前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给作为汽车企业中的佼佼者的汽车上市公司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趋势。最后,构建了包含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五个纬度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选取沪深两地上市的十一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进行综合竞争力排序,详细分析了评价结果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提升的对策。4.学位论文蒋艳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2007企业并购已成为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器,并且也成为上市公司实质性重组的推进器,成为中国企业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推进器,成为中国制度建设的推进器。但是并购这一产业发展的形式是否如同并购者构想的一样给并购企业或者目标企业带来活力和市场,仍然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争论很激烈。本文利用实证和理论分析两种方法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将采用会计指标法来检验我国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选取了1996-2004年发生并购行为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样本分析。为了避免单个指标可能造成的缺陷,本文还将选取若干几个会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上市公司绩效综合得分模型,再运用一定的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技术对并购前后综合得分的变化进行检验,借此判断并购用前后并购公司的绩效究竟有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为了考察并购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长期影响,我们将把检验区间扩大到从并购前一年到并购后两年。由于样本的原因无法对并购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借鉴己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绩效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并购行为对于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没有那么理想,更多表现的是下降。同时文章对产生这样的状况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本文在对并购前后时期并购环境的优化上,提出一些意见,以期能够对政策制定者有所帮助。5.期刊论文万伦来.鹿立林.刘子农.WanLunlai.LuLilin.LiuZinong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分析——基于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经验证据-技术经济2010,29(2)本文利用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年报数据资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汽车产业2006-2008年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虽然部分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但是汽车行业部分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的下降致使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总体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②在技术效率前沿面运行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只占全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一半左右,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化加剧;③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多数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下降,达到技术效率前沿面(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效)的上市公司的抵抗风险能力要大于技术效率较低的上市公司.鉴于此,有必要同时提高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和规模对技术效率的贡献度.6.期刊论文任丹汽车产业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探析-汽车工业研究2007,(5)我国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所以在运行中暴露出诸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选取了1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对我国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作实证分析,进而为防范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7.学位论文张建勇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2006本文选取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法检验了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并对影响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首选股权融资,其次才是债权融资,在债权融资顺序中,上市公司更加偏好短期负债融资而非长期负债融资;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利润因素、企业成长因素、股利分配因素、股权结构因素、偿债能力因素和破产成本因素。文章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债权融资成本显著高于股权融资成本的结论,并对产生这种的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策与建议。8.学位论文LiuLiliVerticalIntegrationandVerticalDisintegrationofChineseAutomobileIndustry2004本文首先分析了纵向一体化的内涵,然后提出了决定企业纵向一体化的两个决定性因素:生产技术和资产专用性。一方面,生产技术决定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决定企业生产成本的差异,另一方面,资产专用性决定了可占用准租金的高低,进而决定交易成本的差异,二者对企业是否实行纵向一体化都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接着,本文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并对之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国外汽车产业相比,中国的汽车产业表现出纵向一体化程度高,“大而全、小而全”现象突出的特征。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与经济效率与国外汽车产业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对汽车整车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显示,在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的时候,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也较大。企业规模越大,其纵向一体化程度越高。最后,本文比较了欧美国家及日本的汽车产业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关系。欧美汽车产业整零关系是以契约为基础的竞争模式,日本汽车产业整零关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在借鉴国外汽车产业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具体发展政策建议。9.期刊论文任丹汽车产业典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讨-统计与咨询2007,(2)财务管理不等同与一般的会计活动,它的主要作用是协调.我国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所以摆脱不了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一直不甚理想.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资金的筹集和投放、资金的营运两个环节上财务指标的分析来评价我国汽车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绩效,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10.学位论文王东杰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研究2009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在发达国家掀起,并逐步波及到发展中国家。在第五次并购浪潮中,跨国并购数量和比重急剧增加,并成为了当今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浪潮的国际经验表明,外国投资者并购东道国企业(即外资并购)对东道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给东道国带来经济增长、资金引进、技术进步和税收增加等有利方面,另一方面对各国民族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显著影响。因此外资并购成为影响各国产业安全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一直以绿地投资为主,并连续多年保持了吸收外资数量世界前茅和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地位,外资并购的比例一直很低。而在我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在外资并购制度不断完善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和国外私募股权基金等国外投资者在华并购数量急剧增加,大量并购我国汽车、大豆、日化、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医药、流通和金融业等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甚至在某些行业出现了全行业通吃的局面。鉴于以上情况,社会各界对外资并购是否威胁我国产业安全的讨论十分激烈,如何认识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成为理论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以上背景下,本文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整体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产业安全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外资并购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借助统计学、博弈论等经济学研究工具,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就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主要包含在以下7章之中。第1章导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2章外资并购与产业安全相关理论,对外资并购相关理论、产业安全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总结,并就外资并购对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外资并购影响东道国产业安全的作用过程、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为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3章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控制力的影响分析,在回顾我国外资并购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统计并分析了外资并购后的股权控制率、品牌控制率、技术控制率、市场控制率、重要企业控制情况以及我国跨国并购交叉指标情况。通过上述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
本文标题:4S店运营中的常见风险和控制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3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