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好文档,供参考1/9“学史崇德”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学史崇德”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学史崇德心得体会范文1学史崇德就是崇尚道德、推崇德行,以党史照亮前行之路、洗涤心灵之尘、激发奋进之力。学史崇德就是要从百年党史中感悟红色家风,感悟革命先辈的立家、治家、兴家之道,学习他们重家教、严家规、守家训的清廉私德。要树牢“打铁人要做铁打的人”理念,多念“廉洁经”、常吹“廉洁风”,教育引导好家人、身边人,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要敢于较真碰硬,勇于亮剑,不为亲属留“暗门”、开“天窗”,守好“廉洁门”,走实执纪路。学史崇德心得体会范文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清正廉洁作为必备政治品格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留下了许好文档,供参考2/9多可歌可泣的廉洁佳话。学史崇德就是要通过重温革命先烈的廉洁思想和清廉风范,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忠诚卫士,要始终铭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要求,在廉洁自律上做表率、树标杆,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和群众的监督,时刻保持自警自省自律自励,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永葆纪检监察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真正把“学史崇德”成效转化为全面推进清廉宁远建设,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学史崇德心得体会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在伟大斗争中粹炼革命精神、构筑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构成和深刻内涵,要求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从中接受精神洗礼,强化道德自律,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下面,结合学习思考,汇报几点认识和体会。一、坚定信念以“明”德,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与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无数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这也是最核心的道德操守。对好文档,供参考3/9于我们来讲,一要在守护信仰中坚定方向。信仰追求决定道德价值观的取舍,信仰的坚守程度不同,结局也大不一样。我们党的13名“一大”代表中,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毛泽东、董必武,有为革命理想英勇献身的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王尽美,也有误入歧途的刘仁静、包惠僧,还有投敌叛党的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因此,坚定信仰才能守住修身做人的正确方向,而信念缺失、信仰动摇,就有可能走上歪路甚至绝路。二是在铸牢魂魄中强基固本。更加坚决地强化对党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三是在感悟传统中提升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从“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毛泽东到“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无不体现了我们党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大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把立身做人、为官做事、修身养性这些传统美德,与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相融合,体现了传统与时代、传承与发展的高度统一,为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昭示了方向,树立了标尺。作为党员干部,应当自觉修大爱、立大德,做优良传统的传承者,道德高地的坚守者。二、强化践行以“育”德,锤炼坚强过硬的党性修养“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好文档,供参考4/9把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认识和情感,转化为行为习惯。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深刻体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远意蕴,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二是要强化细节约束。坚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绝不能认为小事无损大碍、小节无关紧要,最终如“温水煮青蛙”无法自拔。要谨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反躬自省、处处谨言慎行,在“防微小之恶,做有为之事”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三是要力求善作善成。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崇德修身一时一事易,一生一世难;有人监督易,无人监督难,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始终一以贯之。要特别注意把住“第一次”,第一次把住了就是关口,把不住就是缺口;第一道防线突破了,就往往会兵败如山倒。要守住“每一次”,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这样才能敬终如始,善始善终。三、严格约束以“律”德,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有德者必先畏法,违法者必先无德”,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德法并举。一是增强法纪观念。全面适应依法治国和正风肃纪的大势,不断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牢固确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特别要树立“执行制度最安全、严守纪律最幸福、好文档,供参考5/9维护法令最自由”的观念,不触法纪红线,守住做人底线。二是严肃组织生活。在前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思想交锋,触及灵魂深处,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普遍得到净化。今年也要抓住学史学习教育契机,持续强化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接受思想改造,除去思想杂质,进一步坚强党性、升华灵魂、净化道德。三是加强执纪问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反“四风”改作风,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反映了大势所趋、体现了民心所向。作为各级组织,一定会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对于我们个人,要主动适应这种风清气正的新常态,更加敬畏组织、敬畏纪律,更加珍惜名节、珍惜岗位,更加严格地遵章守纪、自觉批驳和远离各种不良现象。四、律已修身以“立”德,树立干净廉洁的良好形象积极向革命先辈、英模人物学习,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和组织群众的监督,任何时候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一是要端正价值追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纯正道德操守,构筑坚实壁垒,真正构建起内心的精神家园,掌握规矩尺度,树立敬畏之心,分清能与不能界线。二是要校正人生座标。摆正不平心态,珍惜组织培养,珍视工作机会,珍重家庭亲情,珍爱我们自己。三是要抵制外在诱惑。把好“三圈&rd[]quo;:对待“娱乐圈”,不以缤纷世界遮望好文档,供参考6/9眼,不以个人欲望迷其心,不以各种诱惑乱其行;对待“交往圈”,不明之人不交,不妥之话不说,不白之地不去;对待“生活圈”,不义之财不取,不劳之物不获,不法之事不做,就像俗话说的“眼是黑的,心是红的;眼红了,心就变黑了”,真正做到站得直、行得正、做得好。学史崇德心得体会4一、学史明理。就是要深刻领悟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大家都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是区别于17-18世纪欧洲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我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的这一段救亡图存的历史时期,期间有农民阶级的反抗革命,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有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如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如戊戌变法,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如辛亥革命,事实证明这些都不能救中国,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从才能取得胜利。于是人民和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攻打运城,老百姓听说攻城部好文档,供参考7/9队需要木料,运城周边几十里的群众全部把门板卸下来送上阵地,战后统计有17万块之多,家家是夜不能闭户。还有淮海战役,动员民工225万,大小车辆40余万辆,人称淮海战役是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读了这些故事,我们能更真切的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内涵。二、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和信心。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烈士在汉口英勇就义前写下了著名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当时年仅28岁,这体现的就是信仰。中共五老之一的徐特立,以57岁的高龄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有马不骑,让给伤病员,拽着马尾巴走完长征,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1947年7月21日,离开延安不到4个月,带着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在陕北的沟壑里转圈的中共中央在靖边县的小河村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会上毛主席提出要用五年时间解决和蒋介石的斗争,尽管当时的军事形势很严峻,我军在装备和数量上依然处于劣势,但信仰和信念给了共产党人必胜的信心。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美国的不断的挑衅和打压,我们更要通过学党史,坚定四个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当前,全市正在为开创美丽晋城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虽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要坚信只要我们擦亮转型综改的金字招牌,用好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好文档,供参考8/9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的目标。三、学史崇德。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传承伟大精神,弘扬红色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体现了无私的为民情怀。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被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在杨靖宇将军身上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和威武不屈精神。方志敏烈士1935年在狱中写下了《清贫》一文,他在文中说: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还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等,通过对这些伟大精神的学习能够增强我们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好文档,供参考9/9四、学史力行。就是要学以致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抓改革常说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改革参与度、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年对一些和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如医疗、教育、社保、行政审批等改革,可以适时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公安上有一个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调查,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改革获得感满意度调查。同时,调研或者督查的时候可以反向进行,通过服务对象来了解改革的进度、效果和存在问题,真正让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点堵点,就像长征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这时候我们就要发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努力把学到的知识、掌握的规律,切实转化为解决发展问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转化为锐意进取、担当实干的精气神,推动改革事业开拓前进。
本文标题:“学史崇德”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36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