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王昕)
目录一、引言二、相关术语和定义三、危害辨识四、风险评价五、风险控制六、管理通病问题及对策七、分级控制的方法及要求一、引言一、引言阶段时代技术特征认识论方法论1工业革命前农牧业及手工业时代宿命论无能为力217-20世纪50年代蒸汽机时代经验论亡羊补牢事后型320世纪50-80年代电气化时代系统论综合对策及系统工程4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化时代本质论本质安全化预防型安全科学发展的历史观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识阶段•原始管理阶段,也称经验自防阶段•传统管理阶段,也称经验管理阶段•现代安全管理阶段,也称系统管理阶段一、引言事故系统要素4M•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环Medium:环境不良;•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欠缺事故隐患HiddenPeril一、引言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物质一、引言生产场所、贮存区重大危险源表1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6种/0)表2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34种/7种)表3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1种/0)表4有毒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61种/7种)一、引言扎别塔基斯依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的事故因果模型如右图所示: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管理失误个人原因、环境原因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作业安全分析设计检查技术维修审查急救、修理更换、调查危险分析安全意识作业安全分析教育训练思想工作人员选择调查研究减小数量防护装置及构造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一、引言•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害的根本原因。为防止事故发生,可通过技术改进来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通过教育训练提高职工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来避免伤害。•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领导者,管理缺欠、控制不力、缺乏知识。•员工因素,如能力、知识、训练;动机、行为;肉体及精神状态;反应时间;个人兴趣等。•设备缺陷、环境因素。一、引言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二、相关术语和定义1事件incident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在英文中还可称为“near-miss”。英文中,术语“incident”包含“near-misses”。2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二、相关术语和定义3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4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物理性2.化学性3.生物性4.心理与主观性5.生理性6.行为性7.其他二、相关术语和定义5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R=C*S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组织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6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二、相关术语和定义7可容许风险tolerablerisk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风险投入ALARP原则也叫”二拉平原则”风险控制与投入关系图不可容许区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合理实际尽可能低可容许线可忽略线ALARP区可忽略区二、相关术语和定义8安全safety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危险安全社会允许安全限度受益AB二、相关术语和定义三、危害辨识事故冰山理论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死亡损工伤害医务处理事故急救事故个人原因工作条件管理失误危险性辨识危险性评价风险评价危险源识别(观察)1.新增危险源2.危险源变化危险性定量化(确认)1.发生概率2.危害程度危险源控制(措施)1.降低危险2.消除危险判别准则(允许范围)(设定)社会上所允许的危险性传统风险评价三、危害辨识危害及危害识别角度•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三、危害辨识安全检查表它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目前,安全检查表在我国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它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等内容并编制成表。三、危害辨识四、风险评价收集资料事故类型影响因素、事故机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度风险值确定风险分级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监测审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四、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审查改善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检查纠正维持管理持续改进是否可承受的风险?否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在风险管理上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如下图所示:四、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非判断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法)•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道化学法(DOW)•蒙德法(MOND)•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四、风险评价定性评价•根据经验对生产中的设备、设施或系统等从工艺、设备本身、环境、人员配置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性判断,评价结果由危险集合给出,可以为{是,非}、{合格,不合格}等形式•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缺点是评价结果不能量化,评价结果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对同一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另一个缺点是需要确定大量的评价依据,因为必须根据已经设定的评价依据,评价人员才能对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给出定性评价结果。四、风险评价定量评价四、风险评价对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从数量上说明被评价对象的危险等级,将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纳入安全管理。定量的安全评价,在安全系统工程中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概率法,它用积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故障或事故的概率,进而计算出风险率,取得以量表示的安全性。此类方法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等(由于缺少故障数据,实际应用中尚有一定困难)。另一类是指数法(或评点法),最早由美国道化学公司提出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即属此类。之后,英国、日本等国在此基础上又先后推出其他一些评价方法,如帝国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法”。这些方法内容相似,但深度不同,各有千秋。是非判断法不可容许风险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大危害和环境因素:–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直接可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等;四、风险评价该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员工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LEC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四、风险评价该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四、风险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四、风险评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到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四、风险评价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四、风险评价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D值危险等级3205级160~3204级70~1603级20~702级201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四、风险评价五、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决策不可接受的风险尽可能降低的风险可容许的风险风险性风险水平控制示意图五、风险控制企业活动法律、法规应急反应作业控制方针管理方案培训与意识目标及指标危害不可接受风险绩效测量与监测审核管理评审五、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措施选择五、风险控制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或以无害物代替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隔离人员或危害局限危害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体防护避免失误--失误情况下无害化--事故状态下减少损失的处理原则无事故!工作通过改进管理体系要素阻止事故发生通过改善工作条件阻止事故发生通过提高人的素质阻止事故发生通过本质安全设计阻止通过HSE设施设备五、风险控制“三E”对策理论•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管理(Enforcement)•三者相辅相成,同时进行,缺一不可,三E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五、风险控制•是指提高工艺过程、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性,即当人出现操作失误,其本身的安全防护系统能自动调节和处理,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所以它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减少潜在危险因素(不燃和难燃替代可燃物,用无毒代替有毒)•降低潜在危险性程度(潜在危险往往达到一定程度和强度才能施害,降低强度,使之处于安全范围)•联锁(当出现危险时,强制某些元件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隔离操作或远离操作(事故致因理论得知,伤亡事故必须是人与施害物质相互接触)安全技术措施五、风险控制•设置薄弱环节(安全薄弱元件,当危险达到危险值之前预先破坏,将能量释放)•坚固或加强(增加安全系数,加大安全裕度)•警告牌示和信号装置(警告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或部位,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封闭(将危险物的危险能量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可有效预防事故或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五、风险控制•是保证员工按照一定的方式从事工作,并为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和方案,•同时,还要对安全防护设施加强维护保养,保证性能正常,否则再先进的安全技术措施也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安全管理措施五、风险控制•是指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掌握安全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手段。•没有安全教育就谈不上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措施五、风险控制六、管理通病问题及对策1、要求每个项目部每月发布一次当月的危害辨识清单。但是各单位之间的危害辨识清单五花八门。各单位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的评价不尽一致。2、大多数单位对重大风险的控制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甚至是为应付体系认证或内审需要而流
本文标题: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王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4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