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后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如何协调发展
1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如何协调发展China'sBankingHowtoCoordinatetheDevelopmentofFinancialInnovationandRiskManagementafterCrisisAge陈航CHENHang摘要入世十年,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金融体系日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中资银行要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的合作与竞争必须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而近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使金融创新成为千夫所指,被认为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元凶”。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如何协调发展是本文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创新需求的动力入手得出创新是中国银行业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动力,但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出中国商业银行应遵循理性的金融创新路径,大力推进产品创新的同时同步推动制度创新,以适度为基本出发点,以有效的风险控制为前提,以审慎的风险监管为保障。【Abstract】AfterChina'sentryintotheWorldTradeOrganization,Chinahastenyearsfinancialopening,financialliberalization,deepeningofChina'sfinancialsystembecomemoreintegratedintotheglobalfinancialsystem.ChineseBanksmustincreasethestrengthoffinancialinnovationandcarriedoutcomprehensivecooperationtocompetewithforeignBanks.Butthefinancialcrisishappenedinrecentyearsthatfinancialinnovationbecomesmaudlin,andisbelievedtobethecauseofthefinancialcrisisculprit.AfterChina'sbankingenteringpost-crisisera,financialinnovationandriskmanagementhowtocoordinatethedevelopmentofthisisthekeyofresearch.ThisarticlefromthechangeofmarketenvironmentandthedemandofthepowerofinnovationthatinnovationistheChinabankingascensionofsustainableprofitabilitypower,butfromthelessonsofthefinancialcrisisthatChina'scommercialBanks2shouldfollowtherationalfinancialinnovationpath,vigorouslypromoteproductinnovationandpromotesysteminnovation,withsynchronousmoderatebasicstartingpoint,inordertocontroltheriskasthepremise,andwiththeprudentrisksupervisionforsecurity.关键词:后危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风险管理【KeyWords】Post-CrisisChina'sBankingFinancialInnovationRiskManagement[作者简介]陈航,女,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管理信息部(乌鲁木齐,830000),E-mail:chpan2004@126.com;MBA硕士。电话:13070428564,0991-2327904这次金融危机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而渐渐离去,但引发危机的争论还没有停息,客观分析危机演变的全过程充分印证了金融创新尤如双刃剑,如果控制得好,将是金融发展的动力,如果过度的滥用就会引致风险,甚至诱发危机。同时也表明,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并不会因为危机的产生而被磨灭。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应该说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在转移风险,增强流动性和信用创造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对于步入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要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以适度为基本出发点,以有效的风险控制为前提,以审慎的风险监管为保障。一、入世以来中国银行业发展成就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也导致各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增强,从而加大了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根据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1(2009)对中国周期的国际关联研究表明,中国加1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9.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J].金融与保险,(10):29-313入WTO以前,公共因子只能解释中国GDP的3%,加入WTO以后,中国季度GDP周期波动的一半能够由随机共同因素的冲击解释。可见国际经济因素对于中国的影响是显著的。公共因子与GDP的相关系数提供了进一步的印证,中国加入WTO以前,公共因子与中国GDP相关系数为-0.049,入世以后,相关系数转变为0.76,相关性程度与美国、日本、欧盟已经基本匹配。入世十年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GDP从2001年的1兆多美元到2010年总量近6兆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入WTO使中国各行业感到了危机和紧迫,银行业尤其如此。2001年我们入世的时候承诺银行业开放的进程,在2003年的时候,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人民币业务,特别是对机构的,2006年全面开放居民的业务,2007年允许在国内设立法人机构,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必须要迅速跟着改革。中国的银行业是怎么做的,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银行业的改革方向是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属性进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成立银监会,当年12月份专门为银行业的改制而成立了中央汇金投资公司,2004年中央汇金公司向中行和建行注资4500亿美元,处理不良资产4400亿,在随后的几年里五大国有股份制银行分别上市。在改制上市过程中,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化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众多商业银行以国际一流银行为标杆,将股东意识、客户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和盈利意识日渐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从过去追求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向追求股东价值及持续竞争优势转变;从提供单一化产品向提供多元化服务转变;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4和市场为中心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审慎化经营转变。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5.3万亿元,负债总额89.5万亿元,所有者权益5.8万亿元。十年前几乎是资不抵债的行业,到十年后的今天拥有近100万亿的资产。10年前,面对入世,外媒曾预言中国的银行将在资本实力更雄厚的外资机构冲击下崩溃;今天,为自身的金融危机提心吊胆的外资金融机构却艳羡“全球最赚钱的银行”花落中国,16家上市银行利润逾A股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四成,市值权重五分天下有其一。正是因为入世,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性,特别是金融业发展的迫切性,对整个的行业来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数字说明了问题,目前在世界前100强的金融机构中,中国占了十几席。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对外逐渐开放,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金融体系日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外部因素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状况的又一变量,而我国的金融体系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在开放条件下得到了增强。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新挑战(一)市场环境的变化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实行“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直接原因是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滥用金融创新产品,并疏于金融监管,是宏观政策失当、金融监管失职、金融创新过度等一系列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金融创新在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同时,出现了高杠杆化和过度发展的特征,从而对实体经济的5发展构成巨大潜在威胁。在本次危机中,金融创新无疑是加速器和放大器,通过“有毒”资产,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感染了各主要经济体,而各种不透明的高杠杆操作,使得危机的破坏程度大大增加。在对金融危机追根溯源的时候,金融创新往往成为千夫所指,被认为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元凶”。金融创新这一积极事物备受诟病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当激励和监管不足导致过度创新,放大了金融风险,并以一种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金融创新是金融系统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而由此引发的危机则是创新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代价,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危机就阻断金融创新的步伐,没有金融创新就不会有今天欧美庞大的金融体系,所以关键问题是如何防止一个创新产品的危机不转化为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二)创新的需求动力1.新资本协议对中国银行业资本要求的压力中国的银行在高速发展中经历着融资、扩张、再融资这种传统的业务模式,使得资本稀缺性日益突出,成为制约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金融危机后,监管当局对资本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资本的约束也越来越严格,银行将面临更胜以往的资本压力。针对金融危机所暴露的缺乏资本抵补损失、流动性枯竭和系统性风险等问题,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9月12日正式出台了《巴塞尔Ⅲ》框架,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标准。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将提高资本的质量、扩大风险覆盖面,并采用前瞻性的期望损失准备金和建立缓冲资本等方式克6服亲周期效应,同时引入杠杆率、流动性指标作为新的监管手段来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这些改革将使银行业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这些措施旨在从微观谨慎和宏观谨慎两方面增强银行消化损失的能力、确保长短期流动性、提高银行业抵御系统性风险的水平,使银行更好地抵挡经济和金融压力,对全球长期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起到支持作用。监管新规,将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受到资本充足率硬性约束限制的程度,并将影响其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巴塞尔委员会根据其2009年年底的全面计量研究指出,大型银行将需要大量额外资本才能满足《巴塞尔Ⅲ》的资本要求(巴塞尔委员会,2010)。银监会于4月底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表示,将从2012年起执行新资本监管标准,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要求分别为7.5%、8.5%(见表1)。表1系统性银行资本监管指标对比表7据人民网记者统计,14家上市银行再融资计划总计达5156.5亿元。即使不实施新资本监管标准,银行也同样面临信贷扩张所带来的资本补充压力。基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GDP增长率、GDP和信贷扩张之间的相关性、未来银行业的盈利水平等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未来5年中国银行业业务发展与资本不足的矛盾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2010年,国务院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采取“A股筹集一点、信贷约束一点,H股多解决一点,创新工具解决一点,老股东增加一点”五个原则进行。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打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壁垒的工具,银行体系外的资金通过证券化产品可以输入信贷市场。国内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达标困难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困境,而资产证券化及其信贷扩张效应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对金融系统冲击较小、成本较低的方法。83.合理发展人民币信用衍生产品日益迫切2011年1月,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全国金融市场工作座谈会”上表示,2011年要把发展金融市场与全面提升信贷政策导向有机结合起来,而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各项工作要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金融产品创新成为了推动金融市场与信贷管理之间更好地联动,拓宽金融市场广度、深度和边界的重要路径。当前愈演愈烈的美国次贷危机部分是由于滥用金融衍生产品所造成的,也是对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特点和缺陷的综合检验与反映,但次贷危机也证明了一些衍生产品的积极作用,如信用违约互换等产品,该类产品结构简单透明,并且为投资人提供了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功能,在危机状况下起到了有效保护投资人的重要
本文标题:后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如何协调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4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