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心得(4篇)
1/8《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心得(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心得(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心得【第一篇】有感而发吧,我看了这本书后,总想写点什么。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2/8读一读这12封信。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激情,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少了遇事冷静从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心得【第二篇】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间在四季的变换中悄然逝去。3/8无知无觉间,我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青年。这个词汇与我而言似乎陌生却又熟稔,仿佛是本就扎根于内心,时机到了,他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青年或是对无忧童年说的一声再见,亦或是对成长与责任的呼唤。对此,我有迷茫,有疑惑。我不知成为青年的我将如何自处,更不知道成为青年要面临的是什么。我也未曾细想,直到我看到了这一本令我心中一震的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喜欢他简约的封面,给人干练安心的感觉。习惯于先看目录,入眼第一章节就是读书。没错,读书确为重中之重。翻开书就极为喜欢他的文风,亲切可感,无说教与高高在上之意。身为一个中学生,我基本不花时间在课外阅读之上,因为满心觉得如此厚重的教科书与教辅已足以满足我的内心世界。也常以中学课业繁重为理由逃避课外的阅读,朱光潜先生一针见血的戳破了我这自欺欺人的想法。的确,时间是挤出来的,有心怎样都能读。各类教科书巩固基础知识,教给我们学识上的知识,而课外书则能教会我们做人。在校园的象牙塔内,我们无法感知社会,学会相处之道,谈论之宜。在课外书的世界里,或许是另一番世界,感受你所从未感受的,以他人之经历充实个人之生活,岂不妙哉!动与静,情与理,讲求的也不过是中庸之道罢了。烦恼从何而来,无人能道清,只知静时平添烦恼,许是庸4/8人自扰罢了。闲愁,闲愁,闲而愁,动时愁或消。朱光潜先生的“尽兴”二字也是刻进了心里,生活目的,生活方式皆在此二字里。静,是一种修养,在浮世中略静,在闹中觅静。不必大动,无需过静,做一个有趣味的人,感知自然,感知身边的人,做一个遭人喜爱的人。论静,论动,不过都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情与理之间总有一个平衡。身为青年的我也不能苛刻的要求自己过于理性,毕竟人是一种拥有情感喜怒的生物。过于理性未免太过于不近人情,理性的生活是片面的`生活,以理智支配情感,无疑是一种最差的生活方式。理性的判断,加之感性的调剂才是值得的生活。理胜于情,情过于理,倒是印证了孔夫子的过犹不及。中庸实为最佳!很庆幸,在茫茫书海中我能选择它,给我的将不只是迷途中有了方向,黑暗中有了闪光,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西天漫漫,人海茫茫,做最好的自己……《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心得【第三篇】这本书中“谈读书”这一部分里的第一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是我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我没有决心。有了决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会把读书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能每天坚持了。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减不下肥来了,原来是我没有下定要减肥的决心,也没有拿出要减肥的魄力,更没有做到所谓的坚持。5/8“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原来平时老是觉得无聊的时候,漫无目的地看着网络的各种是是非非时,也可以把这种漫无目的转变为自己的饶有兴趣。人的心智空间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占满了,那么你就不会被不良嗜好所影响。如果说我现在还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那么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当然我们平时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总是有各种大理想,大的抱负,但是扪心自问,这些都只是空口而谈,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又有哪些呢?可能这个问题又回归到了其所说的决心问题上吧。读到一谈读书,觉得文字颇好理解,并且都会有上句话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后读到二谈动,同样的感觉,特别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装饰,现在一谈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较好,用字谨慎云云,其实对于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一说到底的文章,一遍读过,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义,不需要像散文那样来回斟酌了,不过或许正是如此才显示出了中国文字的精神吧。虽然这十二封信我没有完全读完,但是我会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读得,虽然里面有些章节感觉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6/8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也希望群里的朋友们能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地读读这十二封信,不是希望你们来完成某些任务,而只是希望你能从中发现某一个触动你内心深处的句子足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心得【第四篇】作为青年,我们总会关心一些事情,如:读书、运动、社会、情理、艺术、人生等等。有一本书,就是作者把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囊括到十二封信中,指引我们前进。这本书就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写的书信集。作者在信中的观点全都用上一系列真实的例子佐证,令人信服。信中语言和蔼可亲,令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阵阵挥之不散的暖流。朱光潜先生对于“孝”的看法令我非常赞同。在当今这个时代,孝敬父母早已被纳入了法律,成了像他所说的那种“义务”。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他们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孝”也是一种爱,一种源自于知恩图报的理所当然的爱,而不是你给我多少,我还你多少的酬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所以当我们有能力报答他们的时候,请把孝敬当做义务而非报酬,尽心尽力地感恩,就像小时候他们耐心地教我们走路的样子。这本书中令我最受益匪浅的是第十封信——“谈摆脱”。7/8朱光潜先生认为:如果你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那就摆脱它;如果“摆脱不开”,生命就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我仔细想了想,觉得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循环往复地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就应该立刻果断放弃。因为做一件明知无聊的事情久了,心会累,热情会丧失,又有何意义呢?在我看来,摆脱不是喜新厌旧,也不是终结,而是从毫无意义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是美好生活的重新开始,何乐而不为呢?第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也让我感触颇深。朱光潜先生曾写道:“我们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正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句话其实不是不通顺,而是蕴含深刻的道理:如果世界是完美的,那人们的审美、生活都将单调无比;正是因为现实世界有完美和不足,才会有成功和失败;有富裕和贫穷,才会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有生命的顽强和心灵的脆弱,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们……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是有趣的,精彩的,有意义的。我从来不赞同种族歧视、战争等令人发指的事情,谁都不想这些坏事发生。但在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总避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尽管如此,还是有这么一群人,不断为消除世间不公而努力,那不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吗?这个有喜有悲、充满希望的世界,才是值得我们去奋斗、拼搏的!所以,人生的得意和消沉都是正常的,它们给世界带来了精彩,我们也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活出精彩的人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像三伏天的凉风、三九天的阳光、新一年的春雨,抚平着、温暖着、滋润着读者的心。这本书让8/8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人生,让我更加信心满满地走向光明的未来!
本文标题:《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心得(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49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