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浅析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
浅析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一、引言发展小额信贷对于创业就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但小额信贷可能面临类似次级贷款的风险,加强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对于维护小额信贷机构稳健发展,推动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在业务监管上强调区分审慎性和非审慎性监管。学者也对小额信贷信用风险控制进行了不少研究,杨大楷等认为应通过制度创新来完善小额信贷内控机制、培育社会信用、有效控制小额信贷风险。费玉蛾等通过对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和交易成本及模式化顺利开展的关键条件的研究,提出了小额信贷信用风险控制模式创新的思路。李平则运用粗糙集理论对小额信贷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提出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为小额信贷决策提供依据。小额信贷风险主要缘于有效信用制度缺失,提出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打造信用环境、推行联保机制以加强小额信贷风险监管。这些研究更注重对小额信贷绩效及风险形成机制进行评价,但对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不多,本文拟就现阶段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问题作些探讨。二、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形成机理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信贷市场上,由于交易双方信息分布不对称,一方往往不能掌握对方足够的信息,从而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由此产生对交易行为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双方效用以及市场效率。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交易双方之间关系称为委托一代理关系,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为谋取最大利益,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作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从而发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造成信贷风险。小额信贷的特点决定了其信用风险的潜在性:客户信贷需求额度一般较小,绝大多数初始信贷需求在5000~20000元间;资金使用性质难以准确区分,其生产生活资金性质具有可转换特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额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供抵押担保物品相对缺乏,甚至采用无抵押信用贷款,导致还贷风险较大。小额信贷运作中存在着风险,主要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和金融机构管理风险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申请小额信用贷款最积极的往往可能是最不具偿还能力的贫困者。小额信用贷款对借款人的约束力较小,当风险偏好的贫困者拿到贷款后,在追求更高利润的驱动下,借款人可能倾向于改变申请信用贷款的本来用途,由此产生的额外风险则由小额信贷机构来承担。由于有效信用制度的缺失,要创造信用的成本很高,小额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小额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小额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指贷款最容易贷给那些风险最大、最有可能不款的借款人,因为他们最积极、愿意付最高的贷款利息,结果导致信贷失效,市场萎缩。下面用一个简单模型来说明:假设一个借款人有若干可选择的投资项目;每个项目所需资金均为K,全部为贷款所得;每个项目都有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成功概率为P;成功时的收益为R,失败时的收益为0;设定贷款中投资项目具有相同的收益均为A,则有P×R=A,表示成功。成功时的收益与成功概率成反比,收益越高的概率越低,即高风险高收益。贷款利率为r,由此借款者获得的预期回报是:E=P[P-K×(1+r)](1)只有当E≥0时,借款者才会借款投资。因此对此式求导,将有P=P′,从而使借款者在项目上的成功概率E=0,p≥p′时,才会来借款,对(1)式求导得:(2)式表明,随着利率上升,借款者的成功概率越来越小,如给定相同的预期收益,高成功概率则意味着高风险,高风险项目挤走低风险项目,从而促使逆向风险加大。小额贷款机构即使能设法了解借款者的平均风险程度,也无法了解具体个人的风险,但利率是根据全部借款的平均风险设定的。没有担保抵押的借款者更愿冒险投资,风险高的借款人借贷积极性更高。于是高风险借款人反而把低风险借款人挤出市场,市场整体风险上升,收益很可能难以弥补风险损失,最终导致无法维持小额信贷项目,信贷关系终止。(二)小额信贷运作中的道德风险在小额信贷运作过程中,道德风险指当信贷机构发放贷款之后,借款人可能不依照合同项目进行投资,而是从事其他活动,这种活动可能存在更高风险,也可能与项目无关,导致贷款难以归还。如借款人从事高风险活动,贷款人并不知情,成功后借款人可拿走全部风险收益,贷款人只获得固定利息;如不成功,借款人为无抵押贷款,损失由贷款人承担。可用一个简单模型说明:假设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贷款K,贷款利息额为R;合同约定为借款人将贷款用于项目1成功的概率为P1,预期收益为R1;借款人违反合同从事项目2,成功的概率为P2,P2P1,预期收益为R2,R2R1,如果项目失败,收益为0,借款人不能还款。借款人以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行动方案,即:贷款人以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行动方案,即:因为P2P1所以当借款人履行合同时银行可以获得最大收益为:E2=(K+R)P1-K;但是如R1P1R2P2,借款人会违反合约试图获得更高效用,如项目失败或其他原因导致借款者无法还款,贷款人就不得不承受相应损失。(三)小额信贷违约风险的分析小额信贷的主要违约风险是信用及道德风险,会严重抑制小额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下面根据小额信贷借贷双方的状况进行分析。假设:信贷市场上有银行和客户,客户有意向银行借贷来发展生产,银行资金充足欲发展其为客户。如借贷关系建立,客户将从银行得到一笔贷款L,贷款利率为i;客户利用贷款进行生产的收益率为r。根据银行和客户的客观情况,做如下假设:1.客户有还贷和违约两种行为。客户违约概率为P,按期偿还贷款的概率为1-P,客户偿还本利,得收益L(r-i),违约客户逃避债务,得收益L(1+r),但因违约而受到信用惩罚M。2.客户若得不到信用社贷款,机会损失L(r-i),而银行若不放贷,机会损失Li。3.银行如放贷给违约客户,损失本利L(1+i),但放贷给诚信客户,得收益Li。4.银行决策放贷的概率为θ,拒贷的概率为1-θ。镇银行与客户间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所以客户宁愿冒着违约风险也会选择不诚实,而银行会选择不信任,因此唯一的纳什均衡是(不信任,不诚实),远没有达到相互信任引致的合作(信任,诚实)带来的帕累托最优结果。而客户的最大化效用函数为U:该模型的含义是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与贷款本金L、利率i、客户生产收益率r以及信用惩罚M有关,其中P与L、i正相关,与r、M负相关,可见信用管理机制是抑制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加强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应着重从制度层面着手。三、小额信贷运行中信用风险现状分析随着国家对小额信贷金融机构支持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试点省份从以中西部为主变为沿海地区为主,再度引起了发达地区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然而,随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持续蔓延,人们普遍认为,危机的根源还在于贷款本身,“次级”二字充分表明了其高风险的本质属性。通常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个人信用记录比较差,信用评级得分比较小额贷款虽然有抵押,但贷款房产价值比和月供收入比都较高,贷款客户中弱势群体占比较高,很多人无法提供收入证明文件;且贷款多为可调利率,或在初期只需支付利息,贷款采用按揭方式,整贷零还。反观小额信贷,其借款人基本都是贫困或低收入人群,一般都无严格的收入证明,贷款主要靠信用方式,普遍没有抵押物,贷款的利息普遍较高,通常采用整贷零还方式。两相对照可发现小额信贷和次级贷款有很多基本相同的特征,因此次级贷款面临的问题,小额信贷同样可能面临。此外,小额信贷越来越多地采用投资银行技术,进行资产证券化、贷款转让等衍生产品创设,其风险扩散范围也相应增加,这与次级贷款也有一定类似之处。由此分析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形成机理,完善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对提高小额信贷微观运作绩效是重中之重。(一)无抵押贷款方式导致潜在信用风险小额信贷贷款方式多为个人信用贷款,意味着贷款依靠的是隐性信用,而无实际抵押物,不能提供类似于企业的完整财务报表和资料。因此小额信贷信息成本相对于正常银行信贷而言大幅提高,信用管理成本也较高。通过对湖南省个人征信体系调查发现,小额信贷借款人不仅缺乏个人信用记录,而且数量多、规模偏小且非常分散,为信息采集造成较大麻烦;加之金融系统不健全,小额信贷机构人力资源相对贫乏,很难采集足够的借款人信息,因此对信用风险的估测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如果许多借款者都以低风险的预期从事高风险投资,在无抵押品作为补偿情况下,小额信贷机构必然会承受损失。以客户而言通常无资产可押,客户耕种的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自己只有使用权,土地经营权流传2009年刚开始试点,故无法抵押。宅基地属于农业用地,严格讲也无所有权,况且房价很低。从正规金融机构难以获得资金融通的贫困客户迫切需要小额贷款,与此同时还贷就存在着严重信用风险。(二)借款人信用不确定性引致道德风险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以贫困人群为主,该群体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金融知识,对资金的运用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相对较差,资本回报率较低,很大程度上存在信息的不可传递性。在小额信贷运作中,贷款人很难深入到借款人的生活中搜集到诚信度、勤劳度,以及家庭条件等影响还款的因素。对于一部分借款人来说,其日常生活需求可能仍未得到满足,因此会利用项目贷款支付生活的其他用途,所以在面向项目投资的小额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并不能投资到申报项目中,由此资金回收率受到影响。客户小额信贷还有“额度小、频率高”等特点,高频借贷常使违约现象层出不穷,信用风险不断发生。当客户拖欠小额贷款时,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只凭个人信用担保偿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部分客户甚至误以为小额贷款是无偿扶贫款,少数人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心理,赖债、逃债时有发生。另外客户自觉不自觉地把政府性小额贷款与政府工作人员行为挂钩,如果政府乱摊派、农民负担重,客户就可能抵制还款。湖南作为农业大省,据统计其小额信贷还款逾期率为30%左右,凸显道德风险。(三)征信制度不健全导致评级失真目前我国客户征信制度的建设仍面临着困境,以湖南为例:客户个人信用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质量不高。以农信社小额客户贷款操作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中客户信息为基本框架的现有客户征信体系规模相对较小。由于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交易并不普遍,因此大部分客户的信息不能进入湖南省个人征信系统。另外入库信息只有客户基本识别信息和借还款信息,但诸如客户守法信息、产品质量状况、盈亏状况和个人违约情况等则没有完整采集,不能提供查询服务,对客户信用状况的有关资料掌握不齐全,使征信制度的功能作用发挥有限。另一方面客户资信评定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客户信用度评定多采取村党支部、村委会初审、信用社审定的办法,评定人员凭主观意识评价,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评级缺乏客观真实性。如虚报有关数据、过度评价信用状况、虚增信用等级,致使评定结果失真。客户的授信额度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部分信用社在信用评定中,由于人员少、服务对象多等原因,不能深入到村逐户调查了解,使得评定结果有偏差,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情绪,而授信不准确,也会给小额信贷的安全造成隐患。(四)外部条件制约带来监管困难一部分小额信贷项目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明显影响,如湖南遭受冰冻灾害,但是信贷机构由于缺乏对相关农耕知识的了解,依旧将耕种贷款发放给客户。借款人作为信息的优势方会故意隐藏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而贷款人在信息成本较大、缺乏相关信息资源的情况下,对借款人的信息隐藏很难察觉,因此借款人所承受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会转嫁到信贷机构身上。小额信贷所涉及的对象为客户,而地区地广人稀,从贷款审查到监督使用以及贷款清收等活动都要花费大量费用,主要有资金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据统计湖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资金成本率在3%~5%,成本较高。目前湖南小额信贷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不少是当地农民,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责任感不强、风险意识淡薄,不利于小额信贷的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小额信贷责任制度也不明确,信贷人员不太关心贷款质量,甚至还出现有些信贷人员发放人情贷款、以贷谋私的现象;信贷电子化建设滞后,发放贷款时服务方式落后,效率较低,都可能导致小额信贷机构运营险成本增加。从当前发放客户小额信贷的情况来看,各农信社一般配备1-2名专职信贷人员,而每个乡镇客户般都在1000户以上,多的达到4000~5000户,如果
本文标题:浅析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5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