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0字]唐宋八大家观后感集聚5篇
1/10[200字]唐宋八大家观后感集聚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200字]唐宋八大家观后感集聚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唐宋八大家观后感200字1观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后读《师说》有感!今天看了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再次拜读韩愈的千古名篇《师说》,颇有几分感想,写出来跟大家一起交流,观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后读《师说》有感!《师说》里有几个观点:1、古之学者必有师。开篇的这一句,我是觉得表达了一个观念,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有很多同学经常会说,我是学某某专业的,你说的这个不适合我。我对这种说法是很不以为然的。因为人都是学而知之,不存在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只有你学不学的问题。可以这么讲,你有能力去学任何一门专业,只不过报考大学的时候你只能选择一个专业来读而已。2、接下来谈到: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主要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师说》中谈2/10到的这点,就是说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圣人能跟从老师请教,我觉得这种圣人就是有那种“空杯”的心态,否则你自己本身就是个满杯,还能学得进什么东西呢?所以,良好的“空杯”心态是一个人能不断进步的条件之一。3、以孔子为例。引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点个人觉得也是很重要,有些人好为人师,但是他们意识不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现代的实践中还不只是老师之于弟子,甚至有很多人以为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学,过了若干年之后那同学还是不如自己。《师说》告诉我们,老师与弟子是辨证的一种关系,现在的老师将来可能是别人的弟子,现在的弟子将来也可能是别人的老师。我觉得在各个高校求学的莘莘学子都将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这些《师说》中的道理还是对我们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的。除此之外,我还觉得读书不能读死书,学也不能死学,要活学并且要活用。看了百家讲坛康震老师的《唐宋八大家》之韩愈部分,也才有机会来重温这《师说》。老师讲授的目的不只是让我们了解和知道,而是让我们掌握和理解,并且要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学以致用。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听的时候很有道理,但是讲授完课程之后如果你让他来说一说,他们就没有任何的见解。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莘莘学子要把握这个路线:学-思-用3/10唐宋八大家观后感200字2一个幼童,天资聪颖,受人喜爱;成长为年轻人,以大局为重,谦逊有才;成为稳重大人,为国家四处奔波,提出改革……当受贬时,又琢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那个人,就是王安石。(一)王安石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长大后又获得欧阳修前辈的大力举荐,考进士时又名列前茅。欧阳修曾多次推荐给他一些别人梦寐以求的官职,他却多次推脱,什么理由都出来了。最后,为了一家子的生计,当了个小官,在百姓中做事。这让他观察到了许多东西,为他以后的改革之路做了铺垫。这段时间的差事,让王安石发现宋朝积贫积弱,百姓民不聊生,基层老百姓过着被压榨的生活。(二)王安石总结出了百姓的情况,做出一些针对当时形势的解决策略。只是,他还是一个小官员。可那又如何?以前,小官员还向皇上申辩。王安石认为,有些政策是错的,应当改变。例如,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他搜集资料,与皇上、王公贵族据理力争,这使他得罪了许多人。不久,母亲病逝,王安石辞官回乡。虽说得罪了不少人,但王安石并不后悔。为国为民,王安4/10石有勇气与大多数人为敌,向胜利前进。(三)宋神宗继位,他对王安石钦慕已久。久仰,久仰啊!宋神宗好言好语,任王安石为宰相。终于可以施展平身抱负,他一上位,便雷厉风行,实施改革。有十来个呢: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就说青苗法: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秋后偿还,农民由此免受地主豪绅的高利贷盘剥。这法子救了不少人!(四)全力改革的王安石,自然遭到不少反击。保守派利益被严重损害,激烈地向王安石反击。“罢免王安石!”民众声音不断响起,连太后也站在保守派一边,积极打击王安石。民众们宁可割腕也不保甲。他的改革再遭到暴风雨一般的打击。可是,王安石,一代名相,岂是这么容易就被打倒?王安石顽强地对抗着保守派,与众人斗争。他那颗顽强不屈,敢于对抗大势力的爱国之心,永载史册;他那忧国忧民的精神,永驻人心!唐宋八大家观后感200字3常听书友说要多读经典,尤其是爱好写文的人要多读读八5/10大家的文,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毋庸置疑,八大家的文章,代表了古代散文写作的巅峰水平,文辞优美,叙事生动,逻辑清晰,道理服人,什么时候读来都是享受。最近读了大家小书系列的《唐宋八大家》,书中精选了八大家的文章,针对每1选文,前有题解,后有注释和译文,辅助阅读,更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在阅读选文之前,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的作者葛晓音,用60页的篇幅,对唐宋八大家做了1篇精彩的介绍,不但简要梳理了散文这一文体的形成过程,还对八大家各自的写作风格和对散文写作的贡献做了分析和论述,对阅读八大家的文章起到了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读八大家的散文,首先体会的是文字的美感,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而这种美的形式,从不喧宾夺主,恰恰是为了文章的内容服务的。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不似骈文词藻华美、内容空洞,而是用诗化的语言去表达实质的内容,语言优美又言之有物。这也正是八大家的散文得以流芳千年的根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代的交通远远落后于今日,而八大家在官场浮沉之余,都愿意践行亲身实践的原则,不辞劳苦,寻师访友、踏青交游。于是后世才能读到《赤壁赋》、《小石潭记》、《石钟山记》等精彩篇目。写景生动,比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短短50来字,潭中灵动的鱼儿如同在眼前。八大家提倡形式为内容服务,他们的文章往往抒发胸意、6/10阐述道理,发人深省。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写人,更注重人和事背后的问题思考,篇末往往点出一定的处世观点或者生活哲理。这种注重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如今经常被提倡的。我们都希望自己不要盲目从众,遇事能够做到客观思考、公正对待,八大家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八大家善于阐述观点、讲道理,他们的逻辑能力非常强。不管是从所思所感中引发人生感慨,还是从某人某事中进行引申论断,他们所作文章都善于紧贴事实、自然过渡到下一层意思,顺序递进,论述周全,非常具有说服力。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就是典型的例子,一百字左右的小文,分为四大句话,讲述四层意思,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令人信服。再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从“赂秦”和“不赂秦”国家两方面来分别阐述,支持“赂秦”导致六国破灭的观点,堵住了别人用“不赂秦”国家来反驳他的可能。他们缜密的思维、优秀的逻辑能力都体现在精悍的文字里。在逻辑辩论上,他们都是好老师。读八大家的文章,不管是用词遣句、写景状物、叙事写人,还是阐述观点、逻辑辩论,都能够学到很多,是享受也是学习。他们的文章,作为千古散文写作的典范,值得我们反复去体会和揣摩。好文不厌百回读,总有新意。唐宋八大家观后感200字4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7/10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轼”乃古代马车的一根横梁,没甚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当马车比较摇晃时,车上的人可以用手抓住这个“轼”以维持身体平衡。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母亲程氏,虽一届妇道人家,言传身教,对儿子却也是影响深远。有一次母亲给儿子讲《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后汉一个清官,铁面无私,因而得罪权贵,被判死刑,在赴刑场时,他对母亲说对不起母亲,母亲却反而安慰儿子,你是为国家而死,我为你而骄傲。苏轼问母亲,我长大后也要做范滂这样的人,你同意吗?他母亲程氏回答得聪明,也有深意。既然你能做范滂,为什么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给苏轼一个很好的人生观教育,人性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母亲很懂得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当政委的料。苏轼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在礼部考试中,大放异彩。这当中有段故事。话说当时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发现里面有篇文章写得极为精彩,有心评为第一名,但转念一想,写得这么好,应该是我的学生曾巩,故将其评为第二,以示公平。其实这篇文章是苏轼所写的。他写了篇第一名的文章,所以他得了第二名,这也成了一段佳话。有段更精彩的,当时的文章题目是论述古代皇帝的奖惩都是宽大为怀的。而苏轼在其文章中引用了一段典故,说尧帝手有个司法官,曾三次想判一个人死刑,都被尧帝制止了。想那欧阳修也是博学之人啊,却竟然8/10不知道此典故,于是回家把一屋子的书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找不着这个典故,于是他问苏轼典故出处,苏轼说,《三国志。孔融传》里有。于是欧阳修又去翻《三国志。孔融传》,一夜没睡,还是找不着,再去询问苏轼,苏轼说,你还真的去找啊。其实这个典故是我瞎编的。我想尧帝这么宽大为怀,他一定会这样做的。《三国志。孔融传》里有个故事,曹操打败袁绍后,把袁绍的爱妃赏给了曹丕,孔融对此大为不满,于是找到曹操,说了个典故——话说周武王伐纣王时,把妲妃赐给了自己的弟弟,曹操笑问典故出于何处,孔融见其正好中计,说这个典故是自己瞎编的,他想今人尚且能做此等无耻之事,古人也必定是如此。在如今,你竟敢在高考中瞎编伪证,那是治学态度不严谨,不单是不能录取,而必定要打出学堂,不发毕业证书。而欧阳修也胜在胸襟广阔,大赞苏轼活学活用。所以总结起来,苏轼的年少成名,得益于三个方面,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当代泰斗的扶持与鼓励,自己灵活的读书方法。唐宋八大家观后感200字5对于“世界上谁的力量最大”这一个科学课题,有科学家做过实验,他们惊奇地发现:世界上力量最大的不是狮子,也不是老虎,而是一粒种子!它无穷的力量竟是对阳光渴望和对阳光的向往,因此而顽强的生长,且永不放弃。因为有此原因,9/10医学家就用了种子发芽的力量,顶开了一个需做手术的患者的脑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会对他们所认为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的一种事物作出诠释,形成了一种精神。人往往是十分容易做一件事情的,比如做一份工作,学一门学问,做一项运动,养一个小宠物……可是时间长了,久了,就会发现对工作没有了激情,对学问感到枯燥无味了,以致越做越辛苦,最终失去了坚持的力量,因而成功者寥寥无几。北宋时期的司马光,别看他有那么大的成就,儿时却是一个贪睡贪玩的坏孩子,及至他步入学堂,仍然劣性不改,为此他没少受教书先生的责骂和小伙伴们的嘲笑,然而在教书先生不懈的教诲下,他改掉了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地起床读书,他睡前喝了满满一肚子的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急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林木头做了一个枕头,把它称作“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被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的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写了传诵千古的《资治通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坚硬的木头锯断?这仍然在于坚持的力量。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水坚持不懈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持之以恒的力量,最终把石头滴穿。同样的道理,绳子能把木头锯断。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孙杨是中国游泳队中的一名队员,代10/10表中国对参加比赛,一举打破世界纪录夺得冠军,可你曾想过他在平时训练中是怎样坚持魔鬼训练的?记得我在学玩滑板车时,跌了一个跟头,将手臂摔破了,十分疼痛,我刚要放弃,但突然想起妈妈的话: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我用餐巾纸擦干净血,继续学习玩滑板车,很快就成了滑板高手。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然而成功永远属于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人,永远属于坚持不懈的人。咬定目标坚持吧!或许成功离你只有一步。
本文标题:[200字]唐宋八大家观后感集聚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59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