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5227T 117-2023 地理标志产品 都匀毛尖茶 茶园生产管理技术规范
1ICS67.140.10CCSB305227黔南州地方标准DB5227/T117—2023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茶园生产管理技术规范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DuyunmaojianteaTechnicalcodeforProductionandmanagementofteagarden2023-01-17发布2023-05-01实施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学兔兔—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黔南州检验检测院、都匀市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贵定县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瓮安县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惠水县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三都水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丽娟、欧平勇、刘文静、唐木花、杨雅焯、周义、郑松、杨清、周潇潇、刘学、李星、李伟、李晨昕、梅利、王福珍、任爽、韦品祥、蒙祖辉、张琼、王治友、吴小刚、姚娟、屠慧成、潘雪花。学兔兔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茶园生产管理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的园地建设、茶树种植、茶园生态建设、茶树修剪、茶园土壤管理和施肥、茶树病、虫、草害防治、采摘等茶园管理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茶园生产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1767茶树种苗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19630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DB52/T626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DB5227/T115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产地环境条件GH/T1245生态茶园建设规范NY/T525有机肥料NY/T3934生态茶园建设指南NY/T5197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园地建设基地选择学兔兔应符合DB5227/T115的规定。基地规划和建设应符合DB52/T626中4.2条的的规定。基地道路和水利系统4.3.1应符合DB52/T626中4.3、4.4条的规定。生态茶园应符合NY/T3934的规定;有机茶园应符合NY5199的规定。4.3.2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的,按等高线建梯级茶园。4.3.3开垦深度在50cm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5茶树种植茶园开垦应符合DB5227/T115的规定。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种植肥施肥方法应按照DB52/T626的要求执行;有机茶园肥料应符合NY/T525的规定。品种选择应选用贵定鸟王群体种、都匀毛尖群体种和适制都匀毛尖茶的茶树资源,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Ⅰ、Ⅱ级标准。种植5.4.1移栽时间有性繁殖(种子直播)时间为11月至翌年3月初;无性苗种植时间为10月至翌年2月,且应避开凝冻天气。5.4.2种植方法按照DB52/T626的要求执行。5.4.3种植规格5.4.3.1单行种植:行距120cm~150cm,丛距30cm~35cm,每丛2株;5.4.3.2双行种植:大行距150cm,小行距30cm,丛距30cm~35cm,每丛2株。幼龄期管理5.5.1定期检查茶树存活情况,发现缺窝断行,适时补齐。5.5.2及时除草。6茶园生态建设学兔兔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低纬度低海拔茶区集中连片的茶园可因地制宜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对坡度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应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应符合GH/T1245的规定。7茶树修剪定型修剪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剪去离地15cm~20cm以上部分;第二次在第一次修剪一年后进行,剪去离地30cm~35cm以上部分,或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5cm处修剪;第三次在第二次修剪一年后时进行,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5cm处修剪,或离地50cm处进行修剪。成龄茶园修剪应符合DB52/T626的规定。8茶园土壤管理和施肥茶园土壤管理8.1.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8.1.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8.1.3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8.1.4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但微生物不应是基因工程产品。8.1.5行距较宽的幼龄和台刈改造的茶园,可进行间作,间作优先选择矮杆豆科作物或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间作应当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进行。8.1.6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需适当灌溉补水。灌溉用水应符合DB5227/T115的要求。茶园施肥肥料选用8.3.1.1有机肥,包括经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茶专用肥。8.3.1.2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应按GB/T19630的要求选用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缺素危险时可用微量元素肥料作叶面肥喷施。8.3.1.3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8.3.1.4有机茶园肥料选择应符合NY/T5197的规定。施肥方法学兔兔基肥一般每667m2施农家肥1000kg~2000kg,或用茶叶专用有机肥200kg~400k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8.4.2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根际浇施;或每667m2每次施茶叶专用肥追肥120kg~160kg,茶园开采前30d~40d开沟覆土施肥,沟深10cm~15cm。8.4.3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登记和相关法规。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10d停止使用。9茶树病、虫、草害防治基本要求遵循防重于治、防治并举的原则,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农业防治9.2.1生产季分批多次及时采摘茶青加工,重点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9.2.2通过修剪,减轻毒蛾类、蚧类等害虫的危害,抑制螨类的越冬基数。9.2.3茶园冬管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及时封园,封园前施用石硫合剂,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物理防治9.3.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尺蠖、茶蚕、蓑蛾类、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危害。9.3.2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生物防治9.4.1保护天敌昆虫、动物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9.4.2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农药使用准则9.5.1不应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9.5.2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10采摘10.1.1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都匀毛尖茶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树制宜的原则,按照对茶青原料的采收标准分批多次、适时采摘。10.1.2手工采摘要求使用提手采法,采摘独芽或一芽一叶,不应掐采,应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花蕾鳞片、紫红芽叶、鱼叶、病叶及老叶等。10.1.3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加工技术配套的茶园建议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10.1.4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学兔兔叶积压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10.1.5采摘的鲜叶应有合理的标签,注明品种、产地及采摘时间。学兔兔标准下载
本文标题:DB5227T 117-2023 地理标志产品 都匀毛尖茶 茶园生产管理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76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