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_XXXX年经济形势预测_-_范建平
12016年经济形势预测和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一、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十三五时期中高速增长2中国经济减速调整:国际规律和中国特殊因素3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0年GDP年均增长9.8%国际规律:总量小、劳动力等要素廉价中国特殊因素:人口红利WTO和房改为中国装上外需、内需两大发动机2014年GDP总量63.6万亿多元,迈上10万亿美元大台阶,占世界经济份额13.3%。人均GDP7594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居中高收入国家中等水平;增量8665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的第十七大经济体。GDP总量越来越大,增长难度也越来越大4•中国人口结构已迎来拐点,2011年总劳动力人口占比从峰值74.5%开始下降。90后人口比80后少23.24%,00后比80后少35.96%。人口红利最高峰值已过,全面二孩改变不了趋势5•2013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达到10%,开始加速老龄化。•预计2023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达到20%,真正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届时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明显下降到4%左右,储蓄率的明显下降将结束中国投资主导型经济结构。2023年中国真正成为深度老龄化国家6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继续劳动力退休标准女55、男60岁标准,则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00-800万人。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从70年代稍高于60岁增加到2013年75.4岁。2010年前30年,GDP年均增长9.8%,工资年均上涨7.7%;2010年后5年,GDP年均增长7.8%,工资年均上涨8.1%。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巨大变化7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或技术革新的采用得以弥补。中国人均受教育水平近年来飞速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入学机会进一步扩大,毛入学率达到86.5%,比2009年提高7.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逐步提升,毛入学率达到37.5%,比2009年提高13.3个百分点。略高于法国、瑞士、挪威等发达国家。人口质量红利可待进一步开发8西门子公司董事会2004年的一份内部汇报认为,华为的低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低廉的研发成本。华为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为每年2.5万美元,而欧洲企业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为每年12万~15万美元,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是1300~1400小时(周均35小时,但假日很多),两者的人均工作投入时间比为2∶1。中国廉价工程师的人力成本以小时计算是欧美同水平工程师的1/12。低成本工程师、高级技工的资源富矿有待开发9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102004-1015年利息支出占新增社会融资比重11融资难、融资贵,储蓄率超过50%的国家却利率过高,近六年利息支出占新增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12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土地、环境、资源等各种成本上升13劳动力、土地、资本都已经不再廉价,中国必须从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尽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但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换挡的客观实际,也符合典型经济体的一般规律。1956-1973年,日本GDP年均增长9.2%,之后经济增速显著回落,1974-1991年,年均仅增长3.7%。1951-1960年,联邦德国GDP年均增长8.2%,1961-1970年回落至4.4%,1971-1991年进一步回落至2.7%。1966-1995年,韩国GDP年均增长8.4%,1996-2011年回落至4.2%。经济转型成功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14“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7%15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将持续乏力,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形成新的市场空间需要一个过程。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资源安全供给、环境质量、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风险,如杠杆率高企、经济风险上升等,都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制约。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是基本规律。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化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难度不小。十三五”时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16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由1-2月份同比下降16.3%,变为1-10月份同比增长7.2%。商品房销售额下降由1-2月份同比下降15.8%,变到1-10月份同比增长14.9%。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2013年中国2014年中国处于和我国相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国家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3年,增长17.3%2014年,下降7.6%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化解房地产库存17本轮房地产调整量价双降局面已经变势18高企的待售库存截至2015年10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近6.86亿平方米。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1亿平方米。巨大的在建面积存量是房地产开工的障碍截至2015年10月,在建房屋施工面积70.7亿平米,待售住房与在建住房需70个月才能卖掉。过去几年的投资实际上已经透支了相当一部分未来的居住需求。在天量库存未消化前,地产投资回暖概率不大。房地产新政难以快速消化高库存19旧动力之一:三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滑20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2013年,增长8.8%2014年,下降14%2015年1-10月下降33.8%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2013年,增长13.5%2014年,下降10.7%2015年1-10月下降14.7%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2013年,增长26.5%2014年,下降0.1%2015年1-10月增长1.3%房地产投资下降的主要先行指标2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按201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9%计算,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年均需转户1600多万人。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健康发展2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23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1亿人在城镇落户意义重大。从供给看,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对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看,对扩大消费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这个目标,求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这一目标实现。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24代表未来需求潜力的常住户籍人口比:一二线城市为人口流入型,常住人口明显高于户籍人口,而三四线城市均值低于1,说明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数量。由于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对不足,经济、教育、医疗、社保体系等方面还有待发展,使得不少三四线城市面临着人口外流的问题,但今年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将缓解中小城市常住户籍人口比下降趋势。各城市房地产走势短期看库存、长期看人口25•全球贸易增速下滑。出口增速下降的并非只有中国。全球出口规模增速于2010年见顶,并在2012年迅速坠落,过去三年始终徘徊在零值附近,因而过去三年外需整体几乎没有扩张。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上升。旧动力之二:外需不足是出口不振的主要原因26美欧进口中,中国占比仍居高位。美国进口中来自中国的占比仍在上升,截至2015年5月仍高达21%。而欧洲进口中来自中国的份额也稳定在18%左右。这说明在美欧市场中,中国产品并未被他国产品所替代,“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并未下滑。人民币已经接近合理均衡水平中国过去十几年的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不断积累,但也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中国高水平的准备金率以及外汇储备成本和收益的反差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过于盯住美元的结果,也是所付出的代价。2004-2013年人民币10年累计升值36%,我国实行进口与出口并重、招商引资与对投资并重的方针后,国际收支顺差已经连续多年只占GDP2-3%。用贬值刺激出口的政策不可取•出口份额持续上升,仍未见顶。中国出口份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一直上升到2014年的12%。当前外需低迷,但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一直在强势上升,说明中国产品竞争力仍然存在。•顺差持续扩大,贸易优势未变。尽管出口增速持续负增长,但仍普遍高于进口增速,这造成了贸易顺差仍在不断扩大,今年以来各月贸易顺差普遍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上。这反映了中国在贸易环节的相对优势并没有发生改变。由于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出口创汇能力均衡分布,人民币10年升值过程中企业适应能力提高,在贸易顺差较好基础上,人民币不存在趋势性大幅贬值的压力。去年以来美元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中间价和波幅等定价机制缺陷使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升值过多。这次改革是妙招,市场化定价机制下适度放开汇率。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出口占全球份额13%左右,通过贬值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的空间不大,但汇率过强会丢失市场份额。中国不会主动打汇率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29扩大出口需要新思路30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同更多国家签署高标准双边投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争取同更多国家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亚太自贸区互联互通蓝图》将对硬件、制度、人员全方位互联互通给出明确时间表,设立出2025年实现亚太地区“无缝联通”的目标。在硬件互联互通方面,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和其他方式提高基础设施融资;发展更新包括交通、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在制度互联互通方面,应对贸易便利化、结构性和监管改革、交通物流便利化问题。2020年实现各经济体经商成本节约25%,
本文标题:1_XXXX年经济形势预测_-_范建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7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