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年高考真题 生物(山东卷)(含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答案 D解析 S酶仅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项正确;据题干可知,溶酶体酶是经内质网加工后再进入高尔基体转化而来的,由此推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B项正确;S酶功能丧失,影响溶酶体酶的合成,从而影响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的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C项正确;若M6P受体基因缺陷,则不能发生识别过程,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经囊泡运往细胞膜,D项错误。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答案 B解析 与有氧呼吸相比,产生相同ATP的情况下,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远大于有氧呼吸,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需要吸收大量葡萄糖,A项正确;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B项错误;癌细胞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C项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NADH,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D项正确。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答案 C解析 要想观察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A项正确;黑藻成熟叶片的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B项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叶绿体存在于原生质层中且细胞失水,所以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强,C项错误;光合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故常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D项正确。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D.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答案 B解析 cfDNA是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形成的,癌细胞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改变,经过基因检测可以对癌症进行筛查,A项正确;将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不起作用,改造的基因无法表达,不能用于治疗遗传病,B项错误;cffDNA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脱落破碎形成的,可能来自胎盘细胞,C项正确;cffDNA来自胚胎细胞,可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D项正确。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答案 C解析 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CDK1处于磷酸化状态,去磷酸化过程被抑制,A项正确;正常细胞中,CDK1去磷酸化之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变为染色体,B项正确;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磷酸化水平高,无法去磷酸化,M蛋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项错误;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磷酸化水平高,去磷酸化受抑制,不能正常进入分裂期,停留在分裂间期,D项正确。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答案 C解析 “染色体桥”是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的,可在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看到,A项正确;“染色体桥”会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不影响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B项正确;由于“染色体桥”会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很可能会导致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对等,有的可能出现染色体片段的增加,有的可能出现减少,但增加的染色体片段来自其姐妹染色单体,而不是非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D项正确。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答案 A解析 K+通过K+通道内流产生兴奋,属于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不消耗ATP,因此静息状态时,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项错误、B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细胞内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C项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仅仅到达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项正确。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答案 B解析 长期缺碘会导致机体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A项错误;抑制钠-钾泵活性会导致膜外Na+浓度降低,影响钠-碘同向转运体转运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B项正确;碘只有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才可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该酶活性被抑制后,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C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项错误。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答案 A解析 提高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以促进愈伤组织向芽的分化,A项错误;用生长素或其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雌蕊,促进子房发育,可获得无子果实,B项正确;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C项正确;乙烯是气体激素,可以促进果实成熟,D项正确。1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答案 D解析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相当于消除了地理隔离,有利于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项正确;提高绿孔雀的出生率,有利于增加其种群数量,B项正确;绿孔雀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项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项错误。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答案 B解析 据图可知,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为2.0×106个,在K/2(即1.0×106个)时,甲藻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A项正确;混合培养时,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此时乙藻的数量几乎为零,因此造成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而不是与乙藻的种间竞争,B项错误;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项正确;混合培养时,甲藻种群数量变化不大,而乙藻种群数量下降并逐渐被淘汰,D项正确。12.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B.“鱼眼汤”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C.“净淘米”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答案 C解析 酒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浸曲发”的过程中,水分充足,酒曲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代谢会加快,A项正确;形成“鱼眼汤”的原因是酒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CO2,向外释放时形成了气泡,B项正确;“净淘米”主要是将米清洗干净,“蒸熟”可以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C项错误;“舒令极冷”是将蒸熟的米温度降低,这样在米与酒曲混合时可以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D项正确。13.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真题 生物(山东卷)(含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78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