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贷款业务核算第一节贷款业务核算概述第二节信用贷款的核算第三节担保贷款的核算第四节抵债资产的核算第五节贷款损失准备的核算P46第六节贴现业务的核算第七节贷款利息的核算第八节新准则的运用第一节1.按用途:单位: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个人:房屋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2.按银行承担的责任:自营贷款、委托贷款、特定贷款3.按期限:短期贷款(≤1年)、中期贷款(1年<中≤5年)、长期贷款(>5年)。4.按贷款发放基础: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5.按贷款的风险程度(质量):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注意排列顺序)会计科目性质短期贷款资产中长期贷款资产抵押贷款资产待处理抵债资产资产第二节信用贷款的核算一、贷款发放的核算二、贷款到期的核算借:短期贷款——××贷:活期存款——××户借款人提出申请信贷部门审查会计部门作账同意一、贷款发放二、贷款到期的处理(一)到期收回贷款(二)贷款展期(三)贷款逾期(一)到期收回贷款单位主动归还:还款凭证银行扣收:特种转账借、贷方凭证会计分录为:借:活期存款——××贷:短期贷款——××户(二)贷款展期审请:贷款到期,借款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归还贷款,需要延期,应在贷款到期前向银行提交“贷款展期申请书”,写明原因,经信贷部门审查同意后,在展期申请书上签注意见送会计部门。会计处理:会计部门应抽出原借据,在借据上批注展期后的还款日期及相应的利率,展期申请书与原借据一并保管,按新的到期日掌握收回贷款,不办理转账手续。注:展期只限一次。(三)贷款逾期:不能按期归还的贷款调账时间:贷款到期日营业终了前调账分录:借:短期贷款——××单位户100万(红字)借: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100万(蓝字)或:借: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100万(蓝字)贷:短期贷款——××单位户100万(蓝字)贷款转入逾期贷款户后,应在原借据上批注“俟借款单位账户有款支付时,一次或分次扣收”字样。第三节担保贷款的核算一、保证贷款二、抵押贷款三、质押贷款一、保证贷款保证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一般保证责任和连带责任的区别?二、抵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而发放的贷款。哪些物品可以充当抵押品?P42抵押贷款中可以作为抵押物的财产有:⑴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面附着物;⑵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⑶抵押人依法有权处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面附着物;⑷抵押人依法有权处置的国有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⑸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⑹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二、基本核算1.贷款发放与信用贷款所不同的是:A.要办理抵押品保管手续,需进行表外核算:(收入)待处理抵押品——××户B.发放抵押贷款入账的分录是:借:抵押贷款——××贷:活期存款——××2.贷款到期收回——××贷:抵押贷款——××户同时,根据信贷部门的通知办理抵押物退还手续,销(付出)待处理抵押品——××户3.贷款到期不能收回抵押贷款到期借款人不能归还,应根据贷款合同依法对抵押物进行出售、拍卖或作价入账。(1)作价入账将抵押品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入账价值。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等200万贷:逾期贷款—××单位抵押贷款户100万应收利息—应收抵押贷款利息户20万利息收入—抵押贷款利息收入户50万累计折旧30万(2)变卖抵押品将抵押品作价变卖所取得的价款,扣除银行在处置抵押品时所支出的费用和成本后的净收入,抵补贷款本息。A.净收入﹥贷款本息之和,其多余部分计入利息收入。会计分录为:借:活期存款(或现金等)(变卖价款250万)贷:逾期贷款—××单位抵押贷款户(所欠本金100万)应收利息—应收抵押贷款利息户(所欠表内利息20万)利息收入—抵押贷款利息收入户(所欠表外利息50万)利息收入(价款-本息)80万B.净收入80万﹤贷款本金100万,其本金不足部分用贷款损失准备核销。应收利息从坏账准备中核销。其会计分录为:借:活期存款(或现金等)80万贷款损失准备20万贷:逾期贷款—××单位抵押贷款户100万借:坏账准备20万贷:应收利息—应收抵押贷款利息户20万C.贷款本金100﹤净收入130﹤贷款本息和170,拍卖所得在补偿贷款本金及部分利息后,其不足部分用坏账准备核销。其会计分录为:借:活期存款(或现金等)130贷:逾期贷款100贷:应收利息—应收抵押贷款利息户20利息收入—抵押贷款利息收入户10借:坏账准备40贷:应收利息—应收抵押贷款利息户40三、质押贷款的核算质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而发放的贷款。以动产作质押的,必须将动产移交发放贷款的银行,并订立质押合同。可以作为质押的权利,包括: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和提货单;依法可转让的股份、股票;依法可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及可质押的其他权利。其中,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和提货单作质物的,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交付发放贷款的银行;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作质物的,应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作质物的,应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内容不动产动产或权利形式第四节抵债资产的核算一、抵债资产的取得方式二、取得抵债资产时的核算三、保管抵债资产的核算四、处置抵债资产的核算一、抵债资产的取得方式(一)协议抵债(二)法院、仲裁机构裁决抵债注意:抵债资产与抵押贷款的区别二、取得抵债资产时的核算(一)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二)取得抵债资产时的账务处理(一)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抵债资产入账价值150=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80+已确认的利息50+相关的税费、诉讼费用20涉及到补价的:抵债资产入账价值=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已确认的利息+相关的税费、诉讼费用-收取的补价+预计应支付的补价(二)取得抵债资产时的账务处理商业银行应当对取得的待处理抵债资产单独进行核算,其会计分录为:借:待处理抵债资产贷:逾期贷款等应收利息等三、保管抵债资产时的账务处理在抵债资产的收取直至处置期间,银行应妥善保管抵债资产,对抵债资产要建立定期检查、账实核对制度。抵债资产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未处置前取得的租金等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四、处置抵债资产的核算(一)处置抵债资产相关规定(二)抵债资产转为自用的处理(三)出售抵债资产的账务处理(一)处置抵债资产相关规定以抵债协议书生效日,或法院、仲裁机构裁决抵债的终结裁决书生效日,为抵债资产取得日。不动产和股权应自取得日起2年内予以处置;除股权外的其他权利应在其有效期内尽快处置,最长不得超过自取得日起的2年;动产应自取得日起1年内予以处置。(二)抵债资产转为自用的处理银行不得擅自使用抵债资产。确因经营管理需要将抵债资产转为自用的,视同新购固定资产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其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待处理抵债资产(三)出售抵债资产的账务处理⒈出售抵债资产损益的确定一般情况: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变现税费-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涉及补价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变现税费-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实际支付的补价-预计支付的补价)⒉出售抵债资产的账务处理若为净收益,其会计分录为:借:××存款贷:待处理抵债资产等营业外收入若为净损失,其会计分录为:借:××存款营业外支出贷:待处理抵债资产等⒊处置抵债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从处置收入中抵减,其会计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贷:××存款第五节贷款损失准备的核算一、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依据1.依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2.缘由为了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真实核算经营损益,保持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3.分类贷款损失准备包括普通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P46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商业银行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应收融资租赁款等。注:商业银行对不承担风险的委托贷款等,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三、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⒈普通准备法:年末上述资产合计数×1%,差额调整2.专项准备金法:是先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金。专项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商业银行可参照以下比例计提专项准备: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金,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3特种准备金法:是指商业银行对特定国家、地区、行业发放贷款所计提的准备,具体比例由商业银行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贷款损失准备金必须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足额提取,损失准备金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贷款损失准备金由各家银行总行统一计提。举例:某行年末上述资产合计金额为3000亿,其中正常类800亿,关注类1000亿,次级类500亿,可疑类500亿,损失类200亿。同时,已知该行年末“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0亿。要求:用普通准备法和专项准备法调整该行年末贷款损失准备。普通准备法:3000×1%=30(应提取数)20(已提取数)差额调整:+10(补提)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10亿贷:贷款损失准备10亿专项准备法:正常:800不提关注:1000×2%=20次级:500×25%=125可疑:500×50%=250损失:200×100%=200合计:595(应提取数)20(已提取数)差额调整575(补提)会计分录同上(金额不同)四、损失贷款核销的条件P46对于被确认为损失的贷款,应按规定的核销条件、核销办法和审批权限,从提取的损失准备金中加以核销。损失贷款核销的条件为:⑴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经法定清偿后,仍不能还清的贷款;⑵借款人死亡,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⑶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经保险赔偿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⑷贷款人依法处理贷款抵押品所得价款不足补偿贷款的部分;⑸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五、贷款损失准备的核算⒈科目设置⑴“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核算商业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补偿贷款损失的损失准备。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账户,按照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商业银行已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⑵“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商业银行按规定提取的各项准备金,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等。该科目属损益类账户,按提取准备金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将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⒉账务处理⑴期末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其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贷:贷款损失准备冲减贷款损失准备时,其会计分录相反。⑵核销呆账贷款损失时,其会计分录为:借:贷款损失准备贷:非应计贷款(或××贷款)非应计贷款是指贷款本金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单独核算。⑶已确认并核销的非应计贷款,以后年度又收回时,应将其核销的贷款损失准备予以转回,其会计分录为:借:非应计贷款贷
本文标题:3章贷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8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