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6-1第六章第1节平均利润的形成
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研究的对象从分配的角度考察产业资本总体研究的目的揭示了产业资本家集团参与了对m的瓜分和再瓜分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第五节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2019/9/242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掌握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基本内容是四个转化: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现象到现象的转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本质到现象的转化第一个转化是难点、二三转化是重点2019/9/243(一)商品价值构成的本质W=c+v+m(二)生产费用的双重看法生产费用:生产商品的真实(实际)耗费工人: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v+m资本家:生产成本c+v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按劳动耗费来计量的(三)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成本价格)K含义:商品价值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总和的转化形式。理解1: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的生产费用,不是生产商品时的实际生产费用商品价值:W=C+V+m资本耗费:(C+V)理解2:成本价格是c和v的转化形式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本质成本价格是其表现形式◎当C+V→K时,商品价值由W=C+V+m→W=k+m一、所费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转化为生产成本(成本价格)C+V→K2019/9/244(四)成本价格的实质: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1、抹杀了cv间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2、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3、造成流通中产生剩余价值的假象,剩余价值是超出商品售价的余额。(五)成本价格的意义◎盈亏界限◎竞争基础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m→p)资本家将利润理解为总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在观念上把剩余价值在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形态,叫做利润P(二)公式mkmvcWpkW①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加额,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人与人的关系;②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体现投入资本的价值与增值部分的资本价值的关系,是物与物的关系。(三)关系①同一来源、数量、物质内容构成。②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区别:联系:(一)m如何转化为利润:2019/9/246(四)意义:进一步掩盖了m的真正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①首先,m表现为成本,即所费资本的产物,这掩盖了m的来源。理解:区分c和v是马克思的理论发现,它属于本质。但在现实中,并没有两者的区分,两者合二而一以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在现实中,w=c+v+m转化为w=k+m。在成本范畴上,c和v的区分没有了,m表现为成本价格(所费资本)的产物,这掩盖了m的源泉。②其次,m进一步表现为预付资本,即所用资本的产物,这更加掩盖了m的来源。模糊理解:在资本家看来,其预付资本价值(所用资本)虽然只有一部分加入了成本,但预付资本的物质形态却整个地参加了生产过程。因此,资本家进一步认为,m是他的全部预付资本,即所用资本带来的,这就进一步掩盖了m的源泉。在现实中,当m被看作是预付资本产物时,m就转化为p。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但在现实中并不如此2019/9/247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m′→P′)本质到现象的转化理解:①同时转化②在现实中,由于m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因此资本家在衡量盈利程度大小时,必然拿m同预付资本相比较,这样m′转化为p′(一)原因随着剩余价值被当做全部预付资本产物这种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固化,随着剩余价值转化利润,剩余价值率也转化为利润率。(二)利润率m与全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m′的转化形式p′=m/(C+V)P′=M/C=(m′·v·n)/C=[(m′·v)/C]·n例:预付资本100万元,其中80万c,20万v,20万m,求m′和p′?100%和20%1、利润率的变动决定和影响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规模和方向。2、利润也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倾向和生命逻辑。(三)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联系:p′是m′的转化形式,同一m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比例◎表现关系不同p′: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m′:剥削程度◎量上不同p′<m′◎量上不同p′<m′遮蔽性解构性区别:联系:p′是m′的转化形式,同一m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比例(四)利润率变动规律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英国工会活动家、政治家登宁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资本有了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甚至冒绞首的危险。”2019/9/249M=m′·Vp′=M/(C+V)①其他条件一定,部门c:v同部门p′成反比例:甲乙两部门预付资本都是100,甲80c:20v、乙60c:40v,m′都为100%,其他条件也一样。p′=M/(C+V)M=m′·V甲(高构成):p′=20/100=20%乙(低构成):p′=40/100=40%②个别企业的c:v同其p′成正比超额利润1、m′的高低2、c:v的高低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c的节约5、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五)影响利润率变动的要素1.m′的高低2.c:v的高低正比2019/9/2410资本周转速度快,可提高M′和增加M,这样年p′也高。年p′=M/预付资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节约能提高P′.p′=M/(C+V)①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②节省不变资本的开支;③尽量减少必要的劳动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开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提高,利润率降低。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不变资本的节约5.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反向正比正比2019/9/2411(六)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利润率之间的区别1、数量不同。2、反映关系不同。⑴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⑵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⑶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影响利润率下降,为什么资本家还努力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利润的性质: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原则矛盾: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等量资本所生产的商品,如果按价值出售,各个生产部门所获得的利润就不一样;各个生产部门如果获得相等的利润,商品就不应按价值出售。1、追求超额利润;2、竞争规律的强制作用。差别利润率(七)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原则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四、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p/→平均p)(一)利润平均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存在封建残余(封建行会制度和地方保护主义),国内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开放的市场体系(特别是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法规也不健全,不具备部门之间的充分竞争和资本(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因此,在当时还未出现利润(率)的平均化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到了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后……(二)利润平均化的条件:各部门p′不同影响部门利润率的因素五个因素在不同部门的作用程度和变化程度是不同,会引起各个部门的利润率不同,为利润的平均化提供了条件。(三)利润平均化的原因:资本本性所决定资本的本性是追求最大限度的m.由于各个部门的p′不同,对于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来说,等量资本不能带来等量利润,这违背资本的本性,势必引起部门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其结果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四)利润平均化的实现形式: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1、资本主义竞争的分类◎部门内部竞争: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在不同生产经营条件下为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以提高利润率,不断改进技术,加快资本周转,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而展开的相互争胜的经济行为。主体:企业;对象:超额m;目的: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技术、管理、周转、效率效益、一定的规模;手段: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有机构成提高,个别价值趋向社会均衡价值,进一步导致社会均衡价值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量的下降。市价◎部门间竞争:平均利润形成机制主体:部门;对象:高利润目的:有利的投资场所手段:资本转移结果: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展开的激烈竞争本相互转移情况原来P’高的部门原来P’低的部门资本总量增加资本总量减少产量增加产量减少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价格下跌价格上涨利润率下降利润率上升平均利润形成过程:导致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包括转产、生产高利产品和新资本直接投入到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方向:资本从p′低的部门流向p′高的部门,即从供大于求的部门流向供小于求的部门;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这种流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2019/9/24整个社会只有三个部门;c价值一次性转移;其他条件一样(m′都为100﹪、资本周转速度、c的节约等一样);三部门c:v不同,p′不同;各部门都投入一定的预付资本100:(五)利润平均化的实现形式部门资本有机构成c:vM或Pp′(﹪)等量k不能获取等量利润食品70c:30v(7:3)低3030100k-30p纺织80c:20v(8:2)中2020100k-20p机械90c:10v(9:1)高1010100k-10pM=m′·Vp′=M/(C+V)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2019/9/24经过一段长时期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最终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这时,各个部门的资本家大体都按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获取利润,这个利润就是平均利润部门预付资本C+V(构成:c:v)m′(%)m平均p′(%)平均p平均p和m的差额食品纺织机械70c+30v80c+20v90c+10v100100100302010202020202020-100+10合计240c+60v社会平均构成1006020600部门资本m′m商品价值商品价格pp′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cvc+v低位构成食品7030100100%301301202030%20%20中位构成纺织8020100100%201201202020%20%20高位构成机械9010100100%101101202010%20%20合计24060300-6036036060--60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简单图示各部门的p′不同,会引起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资本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各部门的生产规模发生变化各种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发生变化导致各部门的p或p′趋于平均化2019/9/2419◎本质: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总体看待时的利润率◎公式:社会m总量例:60平均利润率=—————————=20%社会预付总资本300◎平均利润:例:食品、纺织、机械部门:100×20﹪=20(五)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又叫一般利润率,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额之比,反映了社会资本的增殖程度。2019/9/2420◎本质: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总体看待时的利润率◎公式:社会m总量例:60平均利润率=—————————=20%社会预付总资本300(五)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又叫一般利润率,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额之比,反映了社会资本的增殖程度。⑴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高低与平均利润率正相关。⑵资本周转速度快慢与平均利润率正相关。⑶各部门的利润水平与平均利润率正相关。⑷社会预付总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影响因素1、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2、从不同部门看,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各部门资本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就不一定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3、从整个社会总体看,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是完全相等的。(六)平均利润一定量预付资本按
本文标题:6-1第六章第1节平均利润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9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