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讲利润和地租本讲主要内容6.1利润理论6.2资本主义地租6.3社会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6.1.1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在西方经济学中,正常利润包括在成本之中,它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从长期看,正常利润是吸引企业家留在某一行业中的必要条件。超额利润利润中超过正常利润的部分被称为超额利润。按西方经济学家的解释,超额利润来源有三种。1)由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2)由承担风险引起的超额利润。3)由垄断引起的超额利润。6.1.2亏损亏损的含义当产品的出售后弥补了固定支出之外,剩下的部分不足以支付正常利润或股息时,这就被称为亏损。6.1.3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利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利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条件。2、利润是投资的吸引力。3、超额利润是创新的动力。4、利润使投资者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5、利润刺激厂商去取得或者其巩固其垄断。6、利润有利于资源的重新配置。6.1.4利润率的各种计算方法利润率有多种计算方法形成不同的利润率指标。主要有:(1)资金利润率。是企业利润与企业在获得这些利润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占用的资金之比。资金利润率=利润额÷占用的资金×100%(2)产值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利润与企业的产值之比。一般常用百元产值利润率表示。它反映企业总经营成果。公式表示为:百元产值利润率=年利润额÷年产值(百元)×100%(3)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利润与企业成本之比。一般常用百元成本实现的利润,即百元成本利润率来表示。它反映企业总消耗情况。公式表示为:百元成本利润率=年利润额÷年成本支出(百元)×100%(4)工资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利润与企业的工资支出之比。一般常用百元工资支出实现的利润,即百元工资利润率来表示。它反映劳动的消耗情况。公式:百元工资利润率=年利润额÷年工资支出(百元)×100%由于企业利润可分为纳税前利润和纳税后利润,对它们的分别计算,形成各种不同的税前利润率和税后利润率(净利润率)。6.1.5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投入不同产业部门的同量资本在相同的时间内所取得的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率:指社会总资本的年利润率。又称一般利润率或正常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由全社会各个产业部门不同的个别利润率,在竞争规律作用下,趋向平均化而形成的。计算公式:平均利润率=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全社会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的形成各个产业部门不同的利润率的形成取决于三个因素:1、剩余价值率;2、资本有机构成;3、资本周转速度。假定社会上有5个不同的产业部门,各投资100万元,剩余价值率都是100%,资本周转速度都是每年一次,但资本有机构成各不相同,从而利润率也就不同。资本构成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商品价值利润率%180+201002012020270+301003013030360+401004014040485+151001511515595+510051055周转速度不同也会引起同样结果。假设是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情况会是怎样的呢?第一,资本的不同部门流动会使利润趋于平均化。高低不等的利润率必然引起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剧烈竞争。企业主会把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抽走,竞相投入到利润高的部门。那些利润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产品数量大大增加,供给超过需求,价格下降,利润率也随之下降。原先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资本退出,生产量减少,供给少于需求,价格上涨。利润率也随之提高。这种由资本在各个部门间流动所引起的价格涨落和利润率的提高或降低,最终会形成一定的均衡点,使各个产业部门的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第二,最超额利润的竞争最终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利润最大化规律使每个经营者都不会满足平均利润;因而,对超额利润的追逐,又会驱使每个经营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谁先这样做,谁就获得超额利润,从而有较高的利润率。但是,他无法阻止别人也这样做,因而超额利润的获得只是暂时的。对超额利润的争夺,会打破已经形成的均势,重新诱发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争夺高额利润的竞争,最终导致新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平均利润率规律这种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生产部门不同的利润率通过部门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的必然趋势,又称作平均利润率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使每个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存在以竞争为前提,因此一个市场的竞争程度,直接影响平均利润率实现的程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形成,使我们所看到的市场价格并不是价值的直接表现,而是利润平均后的价格,我们称之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K+pK=c+vp=平均利润)资本有机构成高,生产价格高于价值。有机构成低,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生产价格与价值规律并不否定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平均利润总量=剩余价值总量社会商品价值总量=生产价格总量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指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引起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主要是由于厂商为了追逐超额利润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地竞相改进技术,在愈来愈多的环节上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这就必然引起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使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6.2资本主义地租租金是指生产中使用某一特定资源所支付的报酬。地租是租金的一种,是指因使用土地(包括地面、矿藏、水域等)而支付的报酬。6.2.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来源于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超过平均利润的余额。因为农业资本家经营农业,也要按照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要求,得到平均利润,否则他便不去经营农业。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决定了农业资本家从农业工人身上榨取来的剩余价值必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平均利润,归自己占有;一部分作为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因此,任何地租都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不劳而获的收入。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剥削收入。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农业资本家雇工种地农业工人受雇种地地租工资农产品价格=c+v+平均利润+地租P_级差地租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形式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高个别生产价格低个别生产价格高社会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差额优等土地劣等土地级差地租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交纳的地租。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高个别生产价格低个别生产价格高社会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差额优等土地劣等土地级差地租指租种较好土地而缴纳的有等级差别的地租。级差地租的实质:是由于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价格低于劣等土地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产生条件:土地的等级差别级差地租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种类级差地租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造成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种类级差地租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绝对地租指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种类绝对地租的实质: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或是对农业资本家利润和农业工人工资的扣除产生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产生的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6.3社会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效率及其与分配的关系效率是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福利最大化。要做到有效率,分配必须是:1、分配以市场为导向;2、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要素充分流动,消除垄断因素;3、要素的报酬由市场来决定。公平与分配的关系公平属论理学概念,其原则和标准因社会、历史、习惯、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经济学以平等作为衡量公平的近似指标。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是用以衡量社会收入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统计学家洛伦茨(M·Lorenz)依据统计结果,提出了检验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洛伦茨曲线(LorenzCurve)OI表示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OY是绝对平均曲线(a)线上任何一点到纵轴和横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OPY线是绝对不平均曲线(c)这条线表示:社会成员中,除一人以外,其余的人收入都是零。实际收入曲线(b)介于绝对平均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在这条曲线上,除了起点与终点以外,任何一点都是两轴的距离不相等。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基尼系数基尼(G·Gini)是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他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就是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基尼系数=A÷(A+B)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基尼系数=如果A=0,基尼系数=0,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基尼系数在零与一之间。基尼系数越小,越接近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越不平均。
本文标题:利润和地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0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