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财务知识--利润和利润分配(PPT 23页)
第六讲利润和利润分配教学要求熟悉运用”本年利润”帐户掌握利润分配的顺序及其核算了解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第一节本年利润一.利润概述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从事各项经济活动所获得的财务成果.狭义的利润: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的差额.(不包括营业外收支)广义的利润:两期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包括了营业外收支)我国实务中采取广义利润的概念.二、利润——计算1、利润的计算:(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其中:A.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B.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C.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三.营业外收支的核算(1)营业外收支的核算范围: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联系的各项收支.1.营业外收入的核算范围:(1)固定资产的盘盈收入和处置收入盘盈固定资产: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贷: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清理贷:营业外收入(2)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借:银行存款贷:无形资产营业外收入三.营业外收支的核算(2)(3)罚款收入和无法付出的债务借: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贷:营业外收入(4)教育费附加返还计算教育费附加: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其他应交款实际交纳:借:其他应交款贷:银行存款返还: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三.营业外收支的核算(3)2.营业外支出(1)固定资产盘亏和处置损失盘亏:借:营业外支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处置损失:借:营业外支出贷:固定资产清理(2)处置无形资产损失借:银行存款营业外支出贷:无形资产(3)非常损失借:营业外支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损溢(4)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期末减值(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部分.)三.营业外收支的核算(4)(5)罚款支出借:营业外支出贷:银行存款(6)对外捐赠借:营业外支出贷:XX资产(7)债务重组损失借:银行存款营业外支出贷:应收账款四、利润——核算(1)将所有损益类帐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本年利润贷余为盈利,借余为亏损.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四、利润——核算(2)所得税的交纳:1.所得税的计算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转入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3.实际交纳: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第二节利润分配一、利润分配1、可供分配利润=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如:盈余公积补亏)2、利润分配顺序:(1)弥补亏损;(税前利润弥补和盈余公积弥补)(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3)提取法定公益金;(4)分派优先股股利;(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6)分派普通股股利;(7)将利润分配转入未分配利润。注意:A.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不允许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B.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之前,不允许向股东分配利润.C.上述分配完毕的余额为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补亏或分配.二.利润分配的核算(1)1、本年利润转入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自动补亏)2、提取盈余公积和分配股利: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应付股利3.利润分配完毕后: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应付股利“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分配的利润,而借方余额则表示尚未弥补的亏损。二.利润分配的核算(2)例:1999年12月31日,收入类帐户的贷方余额为100万,费用成本类帐户借方余额为50万.1999年11月30日,”本年利润”的贷方余额为20万元.2000年1月1日,企业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2万,并决定分配股利3万.另外,所得税率为33%.99年初,”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有贷方余额10万元.要求:试确定未分配利润的余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二.利润分配的核算(3)第一步:确定99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并转入利润分配帐户.借:收入类帐户100万贷:本年利润100万借:本年利润50万贷:费用成本类50万本月所得税=(100—50)*33%=16.5万借:所得税16.5万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6.5万借:本年利润16.5万贷:所得税16.5万1999年实现净利润=20+(100—50—16.5)=53.5万借:本年利润53.5万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3.5万二.利润分配的核算(4)第二步:提取各种公积金及分配股利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3.5*10%=5.35万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53.5*5%=2.675万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2万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5.35万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2.675万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2万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3万贷:应付股利3万第三步:利润分配完毕后,转入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025万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35万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2.675万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2万利润分配——应付股利3万那么,”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贷方余额=10+53.5–13.025=50.475万元第三节所得税会计一、所得税会计——概述(1)1、所得税计税依据: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事项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2.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1)永久性差异的类型—口径不一致且不可转回A.会计确认为收益,而税法不确认收益.B.会计不确认收益,而税法确认收益.C.会计确认为费用,而税法不确认为费用.D.会计不确认为费用,而税法确认为费用.二、所得税会计——概述(2)(2)时间性差异—时间上的不一致且可转回A.会计确认为当期收益,而税法确认为后期收益B.会计确认为后期收益,而税法确认为当期收益C.会计确认为当期费用,而税法确认为后期费用D.会计确认为后期费用,而税法确认为当期费用三、所得税会计——会计核算(1)1、两种方法: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2、应付税款法:将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按照税法的要求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均不单独核算.例:某企业由税务机关核定的全年工资总额为10万,而实际发生了12万;另外,该企业的本年折旧额为5万,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的本年折旧为6.5万.本年企业实现税前利润15万元,所得税率33%.三、所得税会计——会计核算(2)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15万)+永久性差异(12万—10万)—时间性差异(6.5万—5万)=15.5万元应交所得税=15.5*33%=5.115万元借:所得税5.115万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5.115万3.纳税影响会计法.将时间性差异单独核算,计入”递延税款”.上例中,时间性差异=(6.5—5)*33%=0.495万借:所得税5.115+0.495=5.61万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5.115万递延税款0.495万三、所得税会计——会计核算(3)两种方法的关系:(1)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对永久性差异的处理是一致的.(2)应付税款法不单独确认时间性差异,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单独核算时间性差异.(3)应付税款法建立在收付实现制上,而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及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之上.4.在税率发生变动的情况下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具体方法。(一般了解)
本文标题:财务知识--利润和利润分配(PPT 23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2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