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本章内容:一、利润的形成二、企业所得税三、利润分配四、利润清算第一节利润的形成一、利润概述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定时期内按照符合会计准则的方法确认计量的总收益或总亏损,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一)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减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的差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营业外收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营业外支出)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2、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1)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盘盈利得、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等。(2)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搬迁费用等。(二)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用公式表示如下: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二、利润的计算与结转(一)结转方法1、表结法,是指年终以外的各个会计期末,对本期利润和本年累计利润均通过“利润表”予以反映。各损益类账户在1—11月份都会有期末余额,表示当年自年初到报告期止各损益类项目的累计发生额。到年终决算时,再将所有损益类账户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结平各个损益类账户。2、账结法,是指在每月末均将各个损益类账户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通过“本年利润”账户反映本期利润和本年累计利润。其具体做法是将损益类账户中的贷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将损益类账户中的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平各个损益类账户。(三)账务处理企业应在每一会计期末(月末或年末)将损益类账户的余额全部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在该账户上结算出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第二节企业所得税一、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几个概念(一)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是指一定时期内,按照符合会计准则的方法确认、计量的总收益或总亏损,会计利润就是财务报告中的税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又称应税利润,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会计按照税法规定确认、计量的收益,是确定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本依据。1、计算口径上的差异: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如: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罚款支出、资产减值损失、超过限额的招待费等。这种差异属于纳税调整事项,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只需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不需采用专门的账户进行核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事项当期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2、暂时性差异: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间的规定上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计算口径上并没有不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异将会转回并消失。会计核算时需采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核算。例如: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企业与税法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二)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税基础是一项资产或负债据以计税的基础,是指计税时归属于该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即按照税法的规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企业在取得与持有资产或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规定确认为暂时性差异。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利润中抵扣的金额。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等于账面价值,在后续计量时因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减值准备的提取等方面的规定不同,可能会导致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差异。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一般不会影响企业不同期间的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某些特殊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使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差异。如企业对或有事项进行确认形成预计负债等。(三)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两类。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1)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2)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1)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2)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3)企业发生的按税法规定可以在以后年度进行税前扣减的未弥补亏损,虽不是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但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因此,也视同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在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一般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减少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从其发生当期看,构成企业少支付税金的权利,应作为资产确认。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1)确认的基本原则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当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如果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内,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能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应当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②对于税法规定可以结转到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③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等,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相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的有关账户。(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且不要求折现。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当税率变化时,应对以前期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重新计量,并将调整数计入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应同时调整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账户。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将其差额冲销。确认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转回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发生未弥补亏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企业发生亏损,经税务部门核准可由今后5年内税前弥补,企业在未来5年内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弥补亏损,则应当将未弥补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未来亏损弥补期间,企业在税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按当年实际弥补亏损金额确认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转回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企业发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也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从其发生当期看,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确认的基本原则①除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等,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并相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的有关账户。(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且不要求折现。即: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当税率变化时,应对以前期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并将调整数计入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应同时调整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账户,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将其差额冲销。确认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时: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企业发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也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三、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可分别设置“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账户和“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账户核算。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税率(一)所得税费用的计算1、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是指按一定时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事项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其他调整事项)=会计利润+会计费用与税法费用的差额-会计收入与税法收入的差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扣差异当期发生额-应纳税差异当期发生额2、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年末)因暂时性差异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导致的与所得税有关的费用或收益,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递延所得税费用。(二)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1、日常预交所得税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应分月或分季预交所得税,年终时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分期预交所得税时,通常按照当期实现的利润总额计算确定应预交的所得税,或根据填制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调整后,计算确定本期应预交的所得税。每月或每季末,计算预交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年末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年末,企业应根据暂时性差异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1)根据当期新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递延所得税收益:借:递延所得税
本文标题: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2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