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字词2、导课: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二、朗读感悟1、组内读书,相互帮助⑴一个一个地读,相互学习,相互指正。⑵分角色读课文。2、自读自悟思考问题:文中出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3、朗读第二、三、六自然段。⑴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①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②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③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⑵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说话时很得意,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调平稳)⑶师生合作分角色读。⒋朗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⑴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①完成填空: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②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③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真想有人来帮忙……)⑵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参考资料,少熬夜!①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②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③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⑶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通过交流得出:真正的儿子应该是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孝敬父母(关心、体贴父母)。在老爷爷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算真正的儿子。三、总结课文,情感升华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3、学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四、积累运用1、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2、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定会打电话吧!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再实践一下,看看你填的对话合适吗?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强:“喂,你好!小华在家吗?”小华:“”小强:“我是小强。”小华:“”小强:“”小华:“”3、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练习说话时,应允许学生使用“个”、“只”以外的量词。五、课内练习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聪明——()特别——()参考资料,少熬夜!2、填上合适的词语。()的歌声()的水桶()的地方()的孩子3、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特别:⑴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⑵格外。①特别——②特别——4、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⑴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⑵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慢——()重——()后——()⑶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⑷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板书设计23三个儿子聪明有力气唱歌好听孝敬父母《三个儿子》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儿歌《好孩子》导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儿歌《好孩子》,学生认真听。2、谈话:你觉得好孩子是什么样的?好孩子,人人爱,这节课有“三个儿子”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个儿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小组内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自学生字,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参考资料,少熬夜!2小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3、开火车检查生字词。强调“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四、练习朗读。1、教师范读。2、自由练读,注意三个妈妈说话的语气。3、小组内分角色练读。五、书写生字。1、出示“拎、桶、停”三个字,读字音,认字形。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这三个字的“点”的写法。3、教师范写。4、学生练写。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2、认读词语。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1、自由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1)小组内交流: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指名读。(2)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妈妈的心情。a、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b、教师范读。c、指名读,教师提示读的语气。(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速平稳)d、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用“﹏“划出来。(1)指名读自己划出的句子。(2)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3)说话训练:一个(只)____。一个(只)____。另一个(只)____。3、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1)分角色朗读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2)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3)、读出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三、拓展延伸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聪、胳膊、甸、晃荡”。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参考资料,少熬夜!3、教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4、学生练写。5、同桌互相欣赏,讲评。板书设计23、三个儿子一个一个另一个翻跟头唱歌提水(好儿子)孝敬父母三个儿子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4、揭题:三个儿子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④、评价。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3、朗读指导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四。学习第八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此时,铃声响了。)三个儿子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拎、桶”2个字。2、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人物的语气。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呀?你们可真能干!那你还记得爸爸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你们的确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也是妈妈夸奖儿子的故事。请看老师板书(23、三个儿子)齐读。文中的三个儿子又是怎么做的,你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吧!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先听清老师的要求:(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讨论讨论: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2、学生自学课文,识字。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看他们字音是否准确。(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大屏幕逐个出示生字)既、嗓、拎、桶、晃、甸、(指名读、组词,相机正音)生字宝宝们重新排队了,你还认识吗?(指名读)4、写字:(1)观察“拎、桶”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呀?(2)提醒同学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2、你画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3、想想妈妈平时怎么夸你的,学着妈妈的样子读读三个妈妈的话,要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自由练读)。4、(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他读得像个妈妈吗?想一想你们在夸自己儿子时心里想了些什么?(齐
本文标题:《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44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