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中美纺织服装贸易争端浅析doc13(1)
中美纺织服装贸易争端浅析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制品进口国。据美国海关统计,2005年,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达892.07亿美元,同比增长7.08%;其中,服装进口额为687.15亿美元,同比增长6.09%。而我国自1994年起,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制品生产和出口国。据我国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总额达到1175亿美元,而美国则是我国纺织服装制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制品进口国和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制品生产及出口国,中美两国纺织服装贸易摩擦令人关注。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对美国出口现状2005年,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之后的几个月里,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纺织服装制品出口激增。当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服装达195.76亿美元,同比增长66.09%。其中,服装为135.66亿美元,同比增长76.00%;纺织品同比增长47.38%。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服装制品金额约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7%。2005年9月,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协会(NCTO)和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AMTAC)等四家机构联合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出对我国纺织服装的9类产品进口继续采取保护性措施的申述。根据该申述,2005年1-7月,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及服装大量激增。在该申述提出继续实施保护性措施的7类服装商品中,进口数量总计达到8.50亿件,平均增幅达627%。其中,进口增长最快的是棉质衬衫(338类和339类)和棉质裤子(347类和348类),增幅分别达到1287%和14227%,为2.27亿件和2.05亿条;占美国进口市场份额最大的则是文胸产品,达到43%。此外,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中,其他人造长纤织物类增长最快,达到4428.03万平方米增幅达到1145%,约占美国进口市场的16%。此外,其他类服装,如针织衬衫、内衣、人造纤维衬衫及裤子,增幅均超过300%以上。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在其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公布的《纺织及服装贸易差额报告》(按照美国海关价值/普通进口货品流量计算)进口统计中,将进口纺织服装产品划分为如下四类:纱线,织品,制成品及服装。根据该报告,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四类产品为:2003年142.05亿美元;2004年178.01亿美元;2005年257.39亿美元。其中,服装制品的金额分别是91.92亿美元、113.04亿美元和174.97亿美元。但其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对美国服装及纺织品出口总额已开始下降。无论我国海关出口统计还是美国商务部纺织服装办公室的统计均表明:2005年,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服装制品大幅度增长。美国纺织服装制品进口及本地生产现状根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统计(2005年11月发布的第二季度数据报告),上述四类棉质产品在2004年美国本地生产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仅为21.5%和19.5%,而这些服装的进口量则大幅度增长,均为本地产量的5倍以上,特别是棉质女式衬衫和罩衫,其进口数量是本地生产的10.57倍,而美国本地生产所占比重仅为14.9%和16.4%。然而在2000年,该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该办公室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大部分纺织服装制品的国内生产比重正在逐年下降,尤其是各类服装的本地生产大幅度下降。这也是目前美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总趋势。但美国本地生产的人造纤维类制品仍占有很大优势。在上述统计的90类相关产品中,美国本地生产比重在50%以上的产品有29类,其中比重在80%以上的产品主要是人造纤维类纺织品,有如下14类产品:225类(斜纹劳动布),比重为85.2%;226类(干酪包布、细薄棉、毛及人造纤维织物和上等细布/巴里纱),90.3%;227类(牛津布),91.2%;300类(棉质普梳线),95.1%;436类毛质连衣裙,82.2%;600类(合成纤维长丝变形纱线),92.2%;604类(合纤纱——合纤85%以上,94.5%;607类(其他短纤纱),95.4%;613类(人造纤维平纹布),96.2%;617类(人造纤维斜纹布及贡缎),85.8%;622类(玻璃纤维织物),80.2%;626类(人造纤维印染用布),89.8%;627类(人造纤维平纹长丝布),88.8%;629类(其他人造纤维长丝布),80.1%。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美国目前纺织服装制品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纺织品,特别是人造纤维类纺织品的生产。根据该报告,6字开头的人造纤维类产品中,本地生产占50%以上比重的有17类产品。然而,美国本地生产的棉制品却很少,比重在50%以上的仅占4类,并呈日益下降趋势,如棉质平纹布(313类)的本地生产比重从2000年的74.5%降至2004年的51.9%。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全面萎缩或转型时期,并具有以下特点:1).各类服装的本地生产均日益下降,进口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本地产品。如2004年351类棉睡衣的本地生产市场份额仅为3.1%,而针织套衫类产品的份额已降至0.5%。2).一些棉毛制品,如棉枕套、棉被单、毛纺织品、毛裙等产品(上述毛质连衣裙除外)的本地生产近几年大幅度下降。如棉枕套从2000年的66%降至2004年的19.7%;棉被单从68.7%降至25.1%;而毛裙则从72.9%降至9.2%。3).美国纺织品生产相对来说仍处于优势。如上述本地生产比重在50%以上的产品有29类,其中人造纤维纺织品在美国国内仍处于绝对优势。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620类产品美国国内生产所占比重为93.2%,但在2004年已降至78.0%;在2005年3月,该比重进一步降至64.5%。由此可以看出,此类产品的进口已危及到美国具有优势的本地产品。这也是美国纺织服装机构提出继续对我国该类产品进口设限的原因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国纺织品服装办公室的统计,印度对美国出口该类产品的数额实际上已超过我国,因此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相关产业的危机感。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出口在我国对美国出口纺织服装制品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出口基本呈下降趋势。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2005年12月公布的《纺织及服装贸易差额报告》显示,2005年1-10月,美国从我国进口的服装数量和进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61.70%和49.58%。而其他国家和地区东盟各国的综合统计除外对美国的产品出口却基本呈下降趋势。就服装数量和进口总额两项统计来看,主要对美出口国或地区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别是:加拿大:-14.89%和-6.02%;墨西哥:-8.33%和-6.34%;韩国:-35.89%和-25.69%(但其纱线出口增幅达到45.29%);中国香港:-12.48%和-12.52%(其纱线出口增幅高达556.57%);中国台湾:-27.41%和-21.31%;日本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67.09%和-27.07%其出口总额仅4.74亿美元。在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2006年的最新统计中,上述各国(地区)的进口均有所回升,我国对美国出口开始下降,而香港进口则升幅较大。根据美国相关调查报告,1990年—1998年间,美国服装进口额从247亿美元增至504亿美元。其间,美国服装的主要进口国家为加勒比海国家,而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和墨西哥四个经济体则是美国的主要供应国或地区。但从2005年1-10月的最新统计不难看出,韩国、台湾及香港对美国出口服装及总额均大幅度下降,而这些国家或地区曾是美国进口纺织服装制品的主要来源地。不同的是,韩国和香港对美国出口纱线大幅度增长。与上述各国或地区相比,我国对美国出口的各类统计均大幅度增长,并由此形成明显的反差,因此也必然导致美国相关组织机构对我国纺织服装制品的出口一再提出设限。我国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除取消纺织品配额这一因素外,2005年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对美国及欧盟出口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据统计,2005年1-7月,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额为615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占35%,加工贸易占27%。我国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多以贴牌为主,自有品牌仅占1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纺织服装制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在华外资企业生产和各类加工贸易出口的外国品牌为主。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服装厂商和零售商纷纷到内地设立合资或独资服装企业,从事服装生产,致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生巨大变化,并使产业加工制造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1999年,香港制衣业总商会的180名会员中,有超过半数的厂商在我国内地和其他亚洲国家开设服装制造企业。因此,香港本地服装制造企业已大幅度减少。如香港堡狮龙、百达制衣、佐丹奴等国际集团或公司均在内地设立外资服装企业。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销售的国际时装名牌,如贝纳通(Benetton)、埃斯普利特(Esprit)和卡尔文·克莱恩(CalvinKlein)等很多都是在我国华南地区生产制作的,在国内销售的很多进口外国品牌服装实际上大部分也是在国内生产的。据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2003年统计,在深圳加工的外国名牌服装达80多个。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协会对我国9类进口商品提出继续设限的申述中所提及的文胸制品,很大一部分是由香港投资内地的黛丽斯国际所制作。该公司年生产能力达6100万件,许多产品均出口美国。此外,许多日本纺织服装企业都将我国作为其生产投资的重点地区。如富士纺绩公司在我国设立四家合作服装企业,其中三家是从织布开始的一条龙式生产企业,而其他日本公司,如日本敷纺公司、日清纺公司基本都采取这一生产方式。日本三维尔(SUNWELL)公司产品还向其他国家销售,包括为在华美国服装企业提供面料。2005年,中国雅戈尔集团与意大利马佐度、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联合成立合资公司,生产高档毛纺布料,其产品除供应雅戈尔高档西服外,主要出口欧美市场。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也是如此。截至2004底,我国已累计批准设立45265家美国投资企业,实际投资额累计超过480亿美元。据称,中美贸易额的70%来自中国的加工贸易。就出口到美国的纺织服装制品来说,相当数量的产品是由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生产的,或是进口美国原料并被美国进口商加工后再出口到美国的。2005年,美国国际纺织集团(ITG)同香港永新集团合作,在浙江省嘉兴设立合资纺织企业,以美国棉花为原料,生产牛仔布产品,并根据协议将产品全部销往美国。如果美国没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进口设限,一些海外企业仍计划将其服装制造企业向我国转移。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8%。海外纺织服装业对我国的转移使我国纺织服装制造业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也使大批外资企业的纺织服装制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等国,从而取代这些投资国家或地区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因而形成了我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激增,而其他国家或地区对美国出口锐减的局面。根据美国纺织服装业的调查报告,1985年,美国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主要来自韩国、我国香港和台湾,但现在已被我国大陆的出口产品所取代。在1980年代之前,带有“香港制造”标签的服装销往世界各地,而现在已被“中国制造”标签所取代。2.美国服装制作体系也是决定性因素近几年,美国大量进口纺织服装产品并以此取代本地生产,这种做法与美国现行服装体系及其劳动密集型制作方式密切相关。美国现行服装体系是以大型零售商为龙头,联结制造商和承包商/分包商的服装采购和制作体系。目前,美国服装制造业中,除少数大型服装制造商在其服装厂内生产服装外,服装制造商的服装加工主要通过其国内外承包商和分包商企业制作完成。据调查美国大型服装制造商为使其产品更具竞争性,确保交货速度和产品质量,往往坚持不同的分包体系,如将核心承包商放在成本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国内、韩国、中国香港及欧洲等地),生产价位较高的优质高端服装;而大批量服装生产则放在成本较低的国家。此外,由于一些销售商(如利兹、耐克和锐步等公司)本身就是跨国公司,而且也没有服装加工厂,其服装生产主要依靠外包,因此这类企业的进口额比例达22%。在美国现行服装体系下,美国大型零售商和服装制造商越来越依赖于海外采购和业务外包,以寻求海外低廉
本文标题:中美纺织服装贸易争端浅析doc13(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