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诫子书》教案【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诫子书》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诫子书》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诫子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读顺:积累字词,翻译全文。2、读懂:体会主旨,思考意义。教学重点:1、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能准确翻译课文。2、体会《诫子书》倡导的学习和做人之道。教学难点:1、识记重点词语,准确翻译课文;2、思考《诫子书》的现代价值,反思自己在修身、学习上的不足之处。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同学们,知道这些成语/这些话说的是谁吗?版本1三顾茅庐三足鼎立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欲擒故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空城计版本2“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guān)巾,身披鹤氅(chāng),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唐·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唐)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南宋)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作品:《诫子书》是1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作为一位品格高参考资料,少熬夜!洁、才学渊博的智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总结。资料补充诸葛亮对诸葛瞻告诫原因(告诫原因)“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学习目标(一)读顺:积累字词,翻译全文1、自主感知1自由朗读,准确把握读音和停顿。自学方法(1)结合注释标注读音。(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标出句子的停顿。自学时间3分钟检测方法划分节奏、分组读、齐读。诫子书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自主感知2结合课本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自学方法按照“词语—句子”的顺序展开。自学时间5分钟达标检测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之行,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明确、坚定)志(志向),非宁静无以致(达到)远(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扩大,这里指“增长”)才(才干),非志无以成学。淫(放纵)慢(懈怠)则不能励(振奋)精(精神),险(轻薄)躁(浮躁)则不能治(修养)性(性情)。年(年纪)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意志)与日去(离开,消失),遂(终于,最终)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参考资料,少熬夜!修身养德的方法为“静”与“俭”(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这句中,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紧联系在一起。(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淫慢”“险躁”是“静”的反面表现(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译文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布置作业1、背诵原文。2、整理字词和翻译。3、《高分突破》P63-64课内一。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二)读懂:体会主旨,思考意义1、合作探究1作者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自学方法找关键词并结合相关句子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自学时间3分钟成果交流(1)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主旨归纳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3、资料补充后世对诸葛瞻评价(告诫效果)参考资料,少熬夜!(1)干宝:“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2)司马炎:“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3)罗贯中:“苍天有意绝炎刘,汉室江山至此休。诸葛子孙皆效死,成都卿相尽添愁。”“智谋虽不扶危主,忠义真堪继武侯。古往今来多少泪,行人哀怨哭坟丘。”4、合作探究2借古讽今,结合文章反思自身在修身或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自学方法文中提到“静”“俭”“淡泊”“明志”“致远”,找出包含这些词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自学时间3分钟成果交流言之有理即可。二、达标检测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是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2、翻译下列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布置作业1、完成《高分突破》p64课内二+p65课外文言文2、背诵全文《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理念:该文是1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教学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3、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教学重点: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与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板书课题:诫子书)文言文重在读,今天我们就以读为主,按以下四步来进行,这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即:朗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品读(美点赏析)——背读(积累语言)(板书学习目标)二、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①读得流畅、自然。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②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注意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注意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三、译读课文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注释,小组讨论。2、学生口译本文(一人翻译一句,教师相机指导)。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参考资料,少熬夜!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韬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四、品读课文《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本文的美点有哪些。请同学们以“本文好在。原因是。”的句式来回答。学生举手回答。例如:本文好在主题鲜明。作者通过本文劝勉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淡泊和宁静,不能急功近利。这对我们非常具有教育意义。本文好在音韵和谐。文章只有6句话,以对偶句和四字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例如前5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均为对偶句。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均为四字句。当我们放声吟诵时,就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本文好在结尾写得形象生动。“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所作为的人比喻为枯枝败叶,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句作者采用想象的手法,揭示了不懂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的人的结局,说他们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又有什么用呢?……五、背读课文1、学生自由背诵,积累语言。2、学生上台有感情地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作者:杨顺琴邮编:441002地址:湖北省襄阳市第12中学参考资料,少熬夜!附: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诫子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3、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
本文标题:《诫子书》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48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