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灰雀》教案【热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灰雀》教案【热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灰雀》教案【热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灰雀》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2、继续让学生质疑、答疑,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语言文字学习,体悟列宁对孩子的爱、对灰雀的爱,体悟男孩做错事的复杂心情。教学目标设计依据1、通过一、二年级教学,学生已具有质疑勇气,也喜欢在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但在质疑和合作学习中,往往暴露出不足,需进一步关注和培养,2、课堂讨论中学生往往会脱离文本,需要在教学中特别关注。教学过程实录1、创设情景,谈话引入,揭示学习目标: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出示课件)听,灰雀的叫声多么动听!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生齐: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木,都没有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2、学习2~9段,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师:自由读2~9段,用“____”画出列宁说的话,反复地读,体会列宁说的每句话里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学生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师:说说你体会到列宁的什么心情?生1:我体会到列宁着急的心情。我来读读这句话……生2:老师,我认为他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让我来读读……师:生2善于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好!请继续交流。生3:我体会到列宁难过的心情。师:是有点难过,但更多的是什么?再读读。生4:我还体会到列宁惋惜的心情,我来读读。师:你有两个词读得特别好──“多好”、“可惜”,真高兴你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还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来,太棒了,这个学习方法值得推广。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都集中表达了他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那么,这只灰雀(板画灰雀)究竟哪参考资料,少熬夜!儿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生5:我想是被男孩抓走了。生6:我猜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用弹弓射伤了灰雀,这个小男孩把灰雀带回家养伤了。师:你的想像力很丰富,但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吗?(生不语)请你再读读课文。生6:哦!我刚才的猜测是不对的,如果真是那样,小男孩肯定会对列宁说出实情,而不是不敢吱声。师:太好了,请同学们找出男孩说的话或能证明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语句,仔细体会男孩的心情,想想他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反馈)生7:我从“没看见,我没看见”这句话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师:怎么看出的?生7:因为他说话的语气是吞吞吐吐的。我来试着读这句话。师:(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一步步地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这时男孩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他会想些什么?生8:老师,我从“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句话可以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如果他没有抓走灰雀,那他怎么知道灰雀还活着?师:体会得好!那么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看出什么?生9:还可以看出男孩决心放走灰雀。生10:老师,我还看出列宁很爱这个男孩。师:你真了不起,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生10:我从列宁的话中体会出的,他也一定看出是男孩抓走了灰雀,但怕伤害男孩的自尊心,没有批评他,而是用语言去感动他。我来读读这句话……师:说得多好啊!老师真没想到你是一个这么出色的孩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走灰雀,后来又为什么放走灰雀呢?你认为他和列宁比起来,谁更爱灰雀?生10:男孩抓走灰雀是因为他喜欢灰雀,想把他抓回去饲养,后来他认识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又把灰雀放回来。生10:男孩和列宁都爱灰雀,但男孩却让灰雀失去了自由,而列宁却喜欢灰雀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生活。师:对呀,所以说男孩对灰雀的爱是自私的,而列宁对灰雀的爱却是无私的,他还用这种爱感染和教育了小男孩,使他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让我们合作分角色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再一次体味他们之间那种美好的情感。3、创设情境,在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人物的情感:⑴自由找伙伴朗读对话部分。(学生三三两两分散开来,不同人数的组合,不同方式的朗读表演,彼此间出谋献策,气氛非常热烈。)⑵小组上台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参考资料,少熬夜!生1:这三位同学读得不错,我给xx提一个优点、一个缺点。优点是声音响亮,缺点是发音还不是很准确。生2:我也给xxx提个建议,他读“……”这句话时,没有读出担心的语气,我来读读。生3:我给xxx提个建议,他今天如果不扮演小男孩,扮演列宁更合适些。因为他今天系了条领带,很神气。生4:他们表演得很不错,但我给他们提个建议,如果能不看课文,再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就更好了。师:你能试试吗?(某某同学落落大方地牵着同伴上台,表演得很精彩。)生5:(满脸羡慕地)老师,她们表演得真好。我们小组也想试试,好吗?师:当然可以,欢迎欢迎!(三人小组也表演得很好)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倾听,从多角度进行了评析。相信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学们在评价交流中表现出了友善、谦虚、自信的品质,真令老师感动。4、学习10~12段:师:(出示课件)瞧,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回来了,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起了歌,树下多了一位真心爱它的好朋友,是谁呢?(男孩)请大家自由读10~12段,想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或是自己理解了,想考考别人的?生1:男孩为什么低着头?生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生3:列宁为什么微笑?生4:列宁为什么要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师:(经过梳理,归纳出几个问题)你们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生5: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生6: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生7:可以联系生活理解。师:现在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的读书,有的轻声讨论,有的静静思考,展示出主动学习的风姿。)生8:我明白了男孩为什么低着头,他在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内疚。生9:我补充,男孩也许害怕受到列宁的责备。生10:我反对,如果他这么害怕,那他还来到这儿干什么,干脆躲开算了。生11:可是,他想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因此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也还是来了。师:(欣喜地听着,看着)你们的争论很有意义,经过这一番唇枪舌战,相信你们对这个问题体会得更深入,请继续交流。生12:我明白“列宁为什么对灰雀说话”。他是在暗示参考资料,少熬夜!男孩做得不对。师:你说得真好。那么如果列宁直接问男孩:“哦!原来是你抓走了灰雀,今天又把它放,回来了。对不对?”如果你们是小男孩,听了这话心情会怎样?(学生纷纷说:会很难过。)师:是啊,列宁是多么了解小男孩的心,小男孩知错就改,列宁还怎么忍心去责备他呢?生13:老师,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讲的是列宁不小心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开始不承认,后来主动写信给姑妈认错。这件事与我们这篇课文很相似,只是他们承认错误的方法不同,小时候的列宁和这个男孩一样,都是诚实的孩子。师:你的发言很精彩,体会得很深刻。列宁也有过相似的经历,更能体谅小男孩的心,用幽默的话语巧妙地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列宁是多么爱孩子啊!生14:我明白列宁为什么微笑,因为他看见灰雀回来了,很高兴。生15:我补充,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列宁因为看到男孩承认了错误而感到很高兴。师:你们说得都对,灰雀回来了,小男孩也知错就改了。列宁是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吧。5、总结谈话,提炼升华:师:学了这篇课文,大家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对灰雀、对列宁,对男孩、对自己或对别人说些什么呢?生1:我想对自己说,要向小男孩学习,做个知错就改的诚实的孩子。生2:我想对灰雀说,你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我真为你高兴。生3:我想对男孩说,你能知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孩子。生4:我想对列宁说,您爱灰雀,更爱小男孩,您真值得我们学习。生5: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课题要叫《灰雀》?师:呀!你的问题太令我惊喜了,是啊,题目为什么要叫“灰雀”?以用别的题目代替吗?生6:诚实的孩子。生7:列宁和男孩。师:行啊,听起来都不错,能不能说出各自的理由,让大家评评用哪个题目最好。生8:课文是写小男孩怎样改正错误,成为诚实的孩子,所以我认为可以用“诚实的孩子”做题目。生9:我觉得课文中列宁是个很重要的角色,题目应该叫“列宁和男孩”。师:哟,说的都有根有据的,那我们是否把题目改过来?(学生自发地讨论起来)生10:我觉得还是用“灰雀”做课题好。因为课文就是参考资料,少熬夜!围绕灰雀来写的。从这件事情来表现列宁爱灰雀,更爱孩子,孩子是个知错就改的诚实的孩子。师:说得真好,作者正是以灰雀作为线索,谱写了一首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颂歌……灰雀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读本课5个生字,理解词语“胸脯、婉转”的意思,会写本课生字。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过程与方法:通过“部位法”“演示法”理解“胸脯、婉转”的意思。以“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故事线索,理清课文内容。通过资料展示、描写体会、比较想象等加深对列宁这一角色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并受到爱护鸟类,热爱自然的熏陶。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即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准备:1、让学生收集有关列宁的资料。2、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的磁带和课文朗读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3、(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二、初读感悟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参考资料,少熬夜!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你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临帖、写“步、者”等字。讲评字写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学。五、布置作业: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感悟课文。(一)出示灰雀歌唱的声音,突然一只剩下两只了,还有一只哪去了呢?列宁心里会怎样呢?(急)那时因为列宁喜欢灰雀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二)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本文标题:《灰雀》教案【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49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