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第一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内洞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六部分内容。课文在叙述双龙洞内部情景时,主要介绍了三处景点。先简要介绍了游览外洞的情景;接着详细介绍了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最后重点介绍了游内洞的情景。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并能说出其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积累语言。学习重难点: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2.复述从外洞进内洞的经过及双龙洞的景象。学习时数:3课时课前阅读资料: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1篇游记。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参考资料,少熬夜!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预习导学(家庭作业)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前阅读资料”。2.我读了()遍课文,已达到正确、流利的标准。3.参见学习目标1画出本课的新词,读一读,写一写,并根据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4.本课中我认为易读错、写错、易混淆的字:5.借助字典、词典,我能为生字找伙伴。6.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家长检查评价:课堂学习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欣赏视频或图片,了解认识“溶洞、石钟乳、石笋”。二、小组交流预习情况:1、组内交流补充完成生字预习,读一读生词,声音洪亮,读正确。(教师抽查小组自读生词情况)2、朗读情况检测评价。(1)二人小组互读评价(2)教师抽查课文朗读情况三、出示“自学导航”。(学生先独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对学或组学。)(一)基础达标1、默读全文,完成填空,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作者按()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接着写双龙洞()和来到();再写怎样通过()来到内洞;最后写()。2、对照游览路线找到相应的段落。(在书上作批注)(二)设问导读1、自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哪句话能概括沿途景物的特点?边读边做批注。2.我要想象着沿途的美景,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自然段并试着背诵下来。四、交流展示:1、组内交流,互帮解疑。2、全班展示学习成果。五、点拨引导:预设:重点感悟的句子,注意体会画线的部分。a.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b.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参考资料,少熬夜!六、当堂检测1、完成游览路线图。(全体学生完成)金华→()→入山→()→外洞→()→内洞→出洞2、试背二、三自然段。(要求80%的学生完成)七、自主梳理读了课文,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爷爷去神奇美丽的双龙洞游玩观光好不好?二、背诵情况检测评价(二、三自然段)(1)二人小组互背评价(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三、出示“自学指导”(要求学生先独学,自学有困难的地方找小对子互帮或组学讨论解决。)课堂研读:抓住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熟读课文(3—7自然段)。(组长组织,各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2、默读课文(3—7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请同学们运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下列景点的特点。(写在练习本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3、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抓关键词句谈感受)4、我想象着作者的感受,有感情朗读并试背第5自然段——过孔隙。四、全班交流展示(以组为单位先交流自己小组未解决的疑问,寻求帮助,再展示学习成果。)五、点拨引导:预设:着重感悟下列句子,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景,详略得当安排内容。a.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b.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六、检测评价:争当优秀小导游。(小组中练习,选代表参加集体展示)提示: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以导游词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七、质疑:提出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仍未解决的疑问,集体交流。八、自主梳理我最喜欢文中的哪处景点?为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洞口:宽外洞:大孔隙:窄内洞:黑、奇、大第三课时一、背诵测评(第5自然段)(1)二人小组互查。(2)教师抽查背诵。二、达标检测(一)读一读,为画线的字注音。系()着绳子好()奇转(圈臀()部石笋()一簇()(二)快乐阅读,轻松练习。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1.读了这段话后,我知道作者抓住内洞的()、()、()三个方面,描写了内洞的“奇”。一是形奇,表现为()的石钟乳、石笋;二是色奇,表现为();三是洞中的双龙,一条(),一条()。2.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三、拓展阅读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节选)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参考资料,少熬夜!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是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显得分外悠闲。我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1、短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中有哪些色彩?(在文中用笔画下来)2、读画线的句子,作者把青海和、、、、、比较,突出了青海湖的。3、朗读欣赏,积累语言。教后反思我本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快乐”的教学理念,遵循我们学校的五环节教学模式,以“自学、交流、训练”为主线设计本导学案。教学后,我感到效果良好。首先,“预习前置”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三个课时的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并设计了学生的活动程序以及多元评价方式。自学指导分层设计,由易到难;当堂测评,题型多样,重视了阅读训练和语言积累。第三课时的巩固练习完全从实际出发,即学生在前两课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达标设计,扩展阅读重在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学完本课的总体感觉是实实在在。教学中的不足:1、分析课文的游览路线以填空形式出现,课下感到不如让学生画示意图或简笔画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2、第二课时中让生借助关键语句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的活动,只让生读词句谈感受不够深切,二次跟踪训练让生表演“过孔隙”一环节,学生不仅兴趣盎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孔隙的窄、矮、险,并学到了作者观察事物的仔细及语言表达的细腻。3、学生活动有部分小组节奏不够紧凑,拖延了时间,有待以后加强小组建设。总之,语文学习应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要让生不仅能读懂文本,还能产生真切的感受。另外,教学活动也可结合多媒体课件、画图、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快乐阅读的欲望,降低理解的坡度。《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第二篇】教学目的1、了解浙江省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参考资料,少熬夜!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1、初读课文,理清条理:⑴学生自由读课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教师巡视了解。⑵指名学生回答,并征求全体同学意见。⑶板书:外洞孔隙内洞2、再读课文,归纳特点:⑴同学们再默读这几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内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⑵学生阅读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教师巡视了解。⑶指名学生回答,征求其余同学意见。3、小结过渡,布置下一步学习任务:通过刚才两次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这几个地方,也知道了这几个地方分别有着这样的特点。那么,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呢?(了解学生大概情况)同学们都分别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你们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里吗?那就要你们去细细地读文章,喜欢哪个地放就读哪个部分,看看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然后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通过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表达,把别人都吸引过来,好吗?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1、学生阅读,做批注,教师巡视辅导,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2、学生四人一小组课堂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初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3、交流评议:⑴分别指几名同学围绕以下几个要点开展讨论:参考资料,少熬夜!①船小。②行船方式。③乘船姿势。④乘船感觉。(找出相关词句,说出思维过程,弄明白作者通过写什么来表现孔隙窄小的特点,读出乘船的姿势和感受。)⑵同学们体会得不错。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有哪些同学也对孔隙产生了兴趣?正因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点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们,是这样的吗?4、读写结合,突破难点:⑴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从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步步说清楚的呢?请看黑板,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最后呢?⑵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把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难问题?5、分层朗读,体会写法: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下面,我们分组来读这一段,再来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层层说清楚的……请大家拿好书。6、学法小结:我们在刚才
本文标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49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