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研究(DOC31页)
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研究研究一人力资源会计是在运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原理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类专门会计学科,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美国密歇根大学赫曼森1964年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概念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契机,并初步在企业实践中结出硕果。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对人力资源的核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更完整、更科学地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因为它承袭了传统会计学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又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变化,构筑出一套完整的新会计体系,主要包括:一、人力资源会计对会计平衡公式产生巨大影响,传统会计平衡公式在人力资源会计引入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和劳动者权益等概念后,将变为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二、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三、人力资产核算和劳动者权益核算。四、设置人力资产帐户、人力资本帐户、人力资产累计折旧帐户、人力资产成本费用帐户、人力资产损益帐户、劳动者权益分成帐户。五、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帐务处理。六、人力资源的会计报告。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本理论在会计学领域的深入与发展,烽火猎聘资深顾问把人力资源会计定义将通过会计报告把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状况完整地公示给财务信息使用者,公司股东、风险投资者、政府可以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前景。国外人力资源会计产生发展的主要阶段人力资源会计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会计分支。美国会计学家弗兰•霍尔茨在其《人力资源会计》一书中把人力资源会计产生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人力资源会计基本概念的产生阶段(1960—1966年)此间的理论研究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学者们从其他相关理论中衍生出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受到许多相关理论发展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舒尔茨为代表的有关人力资本的经济理论。1964年,美国密歇根州大学企业经济研究所的赫曼森在《人力资源会计》中最先提出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并被引入会计学的研究之中。他提出,人力资源构成了企业最有效的经营资产,为使会计报表更为完善,对企业管理公务员更为有用,其内容应该包括人力资本。1965—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需要对人力资源费用成本及人力资源效益进行衡量与评价,并交由密歇根州大学社会研究所进行实验。2)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计量模型的学术研究阶段(1966~1971年)此间,以开发计量人力资源成本模型(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模型(货币和非货币)及评价其有效性为标志,并且研究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部门经理、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的工具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的用途。在此期间,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密歇根州大学进行。1967年,该大学成立了一个“人力资源会计联合开发小组”,小组成员在进行人力资源历史成本计量研究所在的巴里公司的年终结算中首次披露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这为小型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程序和方法提供了依据。美国会计学会在美国密歇根州大学进行的实验取得了成果,利克特教授在《人力组织一它的管理和价值》一书中设专章论述人力资源会计。他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不包括人力资源项目,就像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市场价值之间巨大差异一样,会导致企业管理公务员做出错误的决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布诺默特、弗兰霍尔茨等人在《会计评论》和《管理会计》等权威会计刊物上陆续发表了几篇有关人力资源会计具体实施的论文,论述了如何评估人力资源,提出了如何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传统的会计体系的建议。总之,该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和基本技术处理方法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开始尝试。3)人力资源会计的迅速发展阶段(1971—1976年)此间,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迅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学术界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在会计和企业管理刊物上发表了计量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传统会计制度的文章。不仅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发展迅速,而且历史成本法和现时重置成本法等人力资源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也得到发展。此间,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一是美国会计学会在1971~1973年间成立了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组织和支持一些人力资源会计项目的开发,发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报告,极大地推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二是1974年,弗兰霍尔茨教授的专著《人力资源会计》问世。4)人力资源会计的停滞发展阶段(1976~1980年)此间,是会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兴趣减退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前期结果已经完毕,所剩下来的会计难题需要由少数会计学家解决,而且需要企业自愿继续做实验对象。而参与试行人力资源会计的企业组织必须花费相当大的成本,但其效益很难测量,因此企业的态度不够积极。这使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低潮。5)人力资源会计的广泛应用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自1980年后,会计界又陆续发表了许多人力资源会计的论文,同时,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企业也增加了。尤其是美国海军研究署建议在海军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与企业相比,美国海军拥有充足的经费从事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这使得人力资源会计停滞发展的势头得以好转。此间,有以下几个因素促使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开始复苏。一是美国政府要求研究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手段。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潜在贡献,对研究该课题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二是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促使美国企业非常关心如何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生产率。通过对比研究,美国企业发现在传统上,日本钢铁和松下等日本大型企业视职工为“资产”,采用终生雇佣制;而美国钢铁和通用汽车等大型企业则经常临时解雇工人,视职工为“费用”。由于日本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因而企业职工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对企业更为忠诚。得出的结论是,人力资源会计是提高职工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工具。至20世纪80年代,某些大型的企业,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均采用了人力资源会计。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如美国梅特罗银行,拥有职工18000人和150亿美元资金,已使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加拿大格林菲尔德航空公司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评价临时解雇职员的成本和效益。1985年,弗兰霍尔茨在《人力资源会计》第二版中,列举了30个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案例,阐述了企业管理公务员需要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于经营决策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另外,他也阐述了企业管理公务员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所取得的成果。如一个电子公司根据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职工离职的损失金额大得惊人,因此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职工离职率;一个保险公司通过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了解到培训核算员的收益金额,相当于培训费用金额的两倍;一个工业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会计评估,临时解雇职工的成本和效益,从而作出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人力资源会计学家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已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既包括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也包括人力资源会计程序和方法,并且还认为它将使传统会计产生重大变革。20世纪80年代初人力资源会计引入我国,目前,正处在介绍国外研究成果、探讨学科内容及其实用性的阶段。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经济学家潘序伦的文章,提出我国必须开展人才会计的研究,建议既要计量人才成本,也要讲求效益,率先在国内提出人力资源研究的问题。此后,会计学界发表了大量人力资源会计的论文,就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倾向于介绍有关概念和问题。如1986年出版的陈仁栋翻译弗兰霍尔茨所著的《人力资源会计》,是我国第一次系统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张俊瑞在《会计研究》1987年第2期发表《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中国会计学会“七五科研规划”和《会计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会计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转向系统研究,如1991年陈仁栋出版了《人力资源会计》;1993年阎达五主编的《会计准则全书》将其作为准则来设计;1994年徐国君出版的《行为会计学》,是一部从人的行为的角度对人力资源进行价值核算和管理的著作;1997年徐国君出版的《劳动者权益会计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新模式研究》,则在对现有会计模式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人力要素作为一项正式的会计要素,系统纳入会计体系加以核算和管理,精心构建了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一部开拓性的著作;1997年刘仲文出版的《人力资源会计》;1999年张文贤出版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把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此外,近几年的《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月刊》等杂志都发表大量论文,深入探讨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模式等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业投资主体和市场主体地位的加强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对人才竞争的加剧,我们已经无法回避人力资源价值管理方法即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与实施。这既是对传统体制下把“人力”仅仅作为成本费用观点的突破,更是确立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投资的关系,从而实施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确认、计量和记录,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管理。因此,可以预见,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必将会获得迅速发展。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带来了会计理论开发的巨大突破,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新型的会计分支。人力资源会计自6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几十年了,中外学者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成果。然而,步入90年代,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却停滞不前,发展缓慢,至今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体系,还停留于“纸上谈兵”,无法付诸于实践。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界至今尚未确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尤其是确认、计量和报告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内涵看,对“人力资源”的归集和分配,只是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革,并未突破传统会计的范围。帐面上人力资产的价值并不代表人所(能)创造出的价值。以现时重置成本计价,有个重置标准和不同企业的可比性问题,与财务会计的结合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第二由于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其中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假定条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模型大相径庭且过于繁琐。因此,至今未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只能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提供信息。第三劳动者的权益未能明确界定。企业因取得,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付出一些代价特别是将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资本化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从投资者立场看似应属于企业所有者,但人力资产上的那部分支出恐怕并不足以说明所有权的归属。劳动者权益和确定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和本质所在,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就无法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无法激发企业活力。这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人力资源会计必须面对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而对它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和程序。它的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创造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主要是研究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如何计量以及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决定因素问题,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的创造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为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同传统会计一样,作为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也应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设的基础上,这是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所必须依据的先决条件。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假设在我国会计界有着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研究(DOC3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5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