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经典资料 > 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上)(DOC 205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上一、内部控制概念二、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三、内控的内容四、内控建设方法第一节内控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2009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合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一)控制什么是内控思想?过去强调的是牵制,比如,会计不能兼任出纳。过去强调的是会计控制。现在,不是会计控制,而是风险为导向的控制,强调的是企业的管理层角度的管理控制,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二)管理1.企业方面作为股东投资者,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而作为投资者,要求投资获得收益,终极目的就是获得利润。因此在加强企业管理和运作中,会在方方面面有内控的思想的覆盖和渗透。内部控制不是牵制,不是会计内控。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可以遵守规章制度。内控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风险无处不再,国际风险,国家风险,政府风险,企业风险,家庭个人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业务经营、合规、运营或财务方面,内部控制应当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辅助条件,使企业有能力对最爱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作出反应。2.事业方面在事业单位,机关财务部门作为内控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三)流程内控是控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全员的参与,上到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下到各级员工,都需要参与进来。通过内控要实现的目标1.企业的经营要合法合规2.企业资产要安全完整3.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要真实可靠完整4.通过内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从管理要效益。从产品要效益,从营销要效益,从管理要效益(从政府要效益)5.促成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是一种合理保证,但它也存在局限性,因此不是一种绝对保证1.在一个企业的不同岗位之间要有内部控制措施,如:签订合同VS管理合同,会计VS出纳,但这种岗位间的内控措施无法防止由于人员的串通导致的内控实效2.内控是一个管理制度管理是一个由上到下的管理,而管理者的控制相对较弱,同时管理者自己的情况也会决定管理制度的实施。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3.大型或小型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时,均可能存在资源受限的问题。第二节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一、我国内控建设的理论方面我国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还比较到位,但总体上,我国企业的内控还比较薄弱。1995年,财政部,《会计法》,单位应该“加强内部会计监督”。2001年,财政部,陆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等六个具体控制规范。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5年,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未完待续)2006年,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没有国资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二、实务工作的情况美国的安然、世通、朗讯等公司相继爆出丑闻美国立即出台《萨班斯法案》最重要的,404条款1.公司的CEO/CFO应当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保证,并向股东出示披露2.审计师要确保审计的真实有效我国上市公司(含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其相继爆出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都与管理不善、内控缺失直接相关。三、内控的建设任重而道远1.领导观念不能及时转变,而不是标准无法建立很多领导者认为内控是一种束缚,而不愿意搞内控。企业经不起折腾,财务准则的变化等等,人员的落伍和淘汰2.管理是否能够到位只有内控到位了,会计准则才能更容易实施到位。这种管理制度,不仅仅要适用于一般的企业,还应当适用于事业单位。总则和附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7章,共50条组成。其中核心内容就是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一、条款和结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总则和附则共有13条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本规范》第1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立法依据。(二)《基本规范》第2条、第50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开始执行时间。(三)《基本规范》第3、第4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四)《基本规范》第5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5要素。(五)《基本规范》第6条、第7条、第8条、第48条、第49条,明确了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同时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六)《基本规范》第9条、第10条,明确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企业建立和实施的内部控制承担监督职责,并明确了企业需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二、新旧变化分析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根据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确定的,与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简称《基本规范(试行)》比较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变化:(一)发文机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发文机构为财政部。《基本规范》为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文。(二)立法宗旨有所变化,法律依据进一步明确《基本规范(试行)》是仅仅针对内部会计控制而言,所以立法宗旨为促进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基本规范》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而言的,所以立法宗旨企业内部控制整体出发,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基本规范(试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基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三)适用范围变化《基本规范(试行)》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基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四)定义和目标不同《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同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基本规范》中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五)承担内部控制责任者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基本规范》中,董事会负责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六)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原则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的6个基本原则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基本规范》中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为: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七)内容和要素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划分为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将其作为应用指引的内容划分为22个方面,在基本规范中并未提及,而是从内部控制的5个组成要素方面进行了说明,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八)结构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单独作为一章中说明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在《基本规范》中作为5个要素之一的控制活动中的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具体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基本规范》中控制活动的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九)监督权限的提高《基本规范(试行)》中承担监督检查职责的机构是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基本规范》中承担监督检查职责的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十)中介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要求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提出企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并对重大缺陷提出书面报告。《基本规范》中明确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为会计师事务所,并要求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必须同时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鉴证报告。三、重点条款解读(一)《基本规范》适用的范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二)内部控制的目标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归纳为5个方面: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2.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资产安全完整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3.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要求单位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实施体系基本规范提出,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5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同时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实施体系:(1)以法制为推动。(2)以企业实施为主体。(3)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为推动企业有效实施内控规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应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四)内部控制的要素借鉴COSO框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要素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大方面。(五)内部控
本文标题: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上)(DOC 205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5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