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图形的旋转课件【优秀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图形的旋转课件【优秀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图形的旋转课件【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图形的旋转》教案设计【第一篇】图形的旋转教案一.课堂结构体系《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之前已对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中心对称、圆作铺垫,在知识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此我把《旋转》分两个课时组织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是旋转的定义和性质的探究,第二课时要求学生能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出旋转后的图形并设计新图案。二.教学引入设计第一课时以世博会为载体,通过世博会印度馆风车发电的视频,导入新课,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还渗透了节能减排、环保的意识,然后播放生活中一系列有关转动的图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等图形变换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快速而自然地引入课题。第2课时中如何利用旋转性质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这个问题如果直接让学生作答有些困难。在教学中,我将难题分解,采取变式训练,先作点绕点旋转后的图形,然后由点过渡到线段,再由线段多渡到三角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得出旋转实质-----“形旋转”可以转化为“点旋转”,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进而通过拓展问题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二.课程内容创新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现以下创新:创新1.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生活中实物的旋转抽象成平面图形的旋转,例如:第一个图类比于点绕点的转动,第二个图类比于线段绕点的转动,第三个图类比于四边形绕点的转动,不断的对各种现象进行类比,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旋转的定义。创新2.性质2,性质3的探究,让学生自制硬纸板,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在三角形外取点O作为旋转中心,先描出这个三角形记为△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画出△A′B′C′,移开硬纸板即可得到此图形。画出图后,孩子们参考资料,少熬夜!借助此学案,以问题为引导、利用刻度尺、量角器、圆规等学具进行观察、测量,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逐步对旋转的性质进行探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并利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又得出以下2个结论。此环节通过设计学案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有目的、有思考、不流于形式,通过自制教具、投影仪展示等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创新3.在学生得出结论后灵活地处理教材,通过问题(1)把旋转中心位于三角形上和三角形内的两种情况引入课堂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对于这两种情况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用几何画板进行了验证。创新4.几何画板验证结论,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创新5.在习题的选取方面,例题1中,在教材已有第一问的基础上,加入第二问,考察学生对旋转性质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掌握情况,并添加了一道拓展思维题,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6.数学日记能更好的反映每个学生的情况,体现了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新课程理念。创新7分层布置作业以适应不同梯度学生的要求,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三.资源运用与设计评价资源运用1、视频引入,展示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结合实物介绍相关概念更形象、直观、容易理解3、运用PPT动画,展示图形的旋转,给学生多感官刺激4、使用自制教具学具,让学生体会运用旋转构造图案的过程5、学案每个学生一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6、几何画板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7、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成果,提高学习兴趣设计评价本节课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上问题的激发者、有序探究的组织者。教师实现:巧妙设计、愉快教学。学生体验:我探究、我快乐、我思考、我成功!小学图形的旋转课件【第二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初参考资料,少熬夜!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认识旋转的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学生每人一套三角尺、长方形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唤醒旧知师:课前,我们观看了游乐场的情境,(课件出示相应图片)想一想,这些项目的运动方式是什么?二、走进生活,感知旋转。1.学生举例生活中旋转的现象?2.课件播放转杆视频(例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师:仔细观察转杆关闭和打开的过程,比一比,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揭示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3.学生亲自体验转杆运动,感知三要素。4.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发现,点、方向、度数都是决定旋转结果很重要的因素。三、实践应用,初建表象。1.完成书中想想做做1。2.由指针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欣赏并想象图形旋转的过程,激发学生设计和创造的欲望。四、实际操作,形成表象。1.(课件出示例2)提问: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1)想一想,绕a点旋转90°,三角尺到了什么位置?(2)摆一摆,用学具摆一摆,转一转,看看自己想得对吗?(3)画一画,把自己想的画下来。2.展示交流。反馈学生画的结果,展示两种不同的画法。3.画法演示:你们是怎么画出来的?请学生上黑板边画边说。4.小结过渡:把三角尺绕a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90°,每条边都要按同样的方向旋转90°。旋转方向不同,旋转后的位置也不同。五、巩固拓展,升华表象。1.课件出示练习,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1)师:想象一下,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会到什么位置?(2)学生在纸上独立画一画。如有困难,可拿出学具摆一参考资料,少熬夜!摆。(3)反馈矫正。2.拓展,现在这个长方形继续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又会到哪里呢?想象一下,试着画下来。3.师:如果这个长方形再一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又会到哪里呢?(课件演示)4.小结过渡:一个简单的长方形,通过几次旋转,就形成了这样一幅精美的图案。六、总结欣赏,引导创造。1.生活中旋转图案的欣赏。2.学生作品欣赏,激发学生设计欲望。[小学图形的旋转课件]《图形的旋转》的说课稿【第三篇】旋转的中心:绕一点。旋转的方向: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旋转的角度:90度、180度、360度------《图形旋转》听课心得【第四篇】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会用动手或观察等方法辨别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身边的工具制作轴对称图形,并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3、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本文标题:图形的旋转课件【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83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