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天都峰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一、导入新课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2.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说明:介绍、展示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二、初读课文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参考资料,少熬夜!为三部分。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媒体出示:陡链颤攀鲫呵仰顶峰(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2)交流巧记字形的方法。“陡”放在图画中识记,可以理解字义,并注意和“徒”的区分;“颤”用动作来理解;“爬”中“爪”的捺起笔在竖上。说明: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不多,但都有难度,笔画比较复杂。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3)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4)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三、研读课文我们一般说“登山”,为什么课题不是“登天都峰”而是“爬天都峰”呢?辨别“登”与“爬”的不同之处,感受到天都峰的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媒体出示:天都峰的图片。读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体现天都峰“险”的句子。(1)高媒体出示: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板书:高云彩)(2)陡媒体出示: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出来了。(板书:陡挂下来)说明: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3.面对如此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是怎么想的?媒体出示:我爬得上去吗?指导朗读,读出望而生畏,缺乏自信,畏难退缩。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板书:望而生畏)说明: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4.齐读四、小结复习参考资料,少熬夜!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2、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五、拓展练习1、抄写生字词。2.感情朗读课文。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板书设计3爬天都峰高云彩望而生畏陡挂下来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2、分角色朗读课文。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板书),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2.齐读课文1、2小节。二、研读课文(一)学习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1、轻声读课文3—7小节,思考这五个小节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2、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谁?(一位老爷爷)3.分角色朗读课文。媒体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4、最后,他们有没有爬上峰顶?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他们一起爬上了峰顶。“终于”的意思是:最后、最终,表明下文出现的是最后的结果。这个词说明作者觉得爬天都峰参考资料,少熬夜!很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爬上峰顶后的高兴心情。)4.指导朗读说明:“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读,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其中必定有思想起伏和斗争。(二)学习第八、九自然段1.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媒体出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2.“我”是怎么回答?媒体出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3、分角色朗读,思考: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板书: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1)“居然”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想不到。)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2)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3)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4)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板书: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说明: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要穿插朗读,要着力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他们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4.齐读8、9两节。四、小结复习1、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汲取”的意思是吸取。)媒体出示: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参考资料,少熬夜!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五、拓展练习“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板书设计3爬天都峰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爬天都峰》教案2教学目标: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二、围绕课题,质疑。1.谁爬天都峰?2.怎样爬天都峰?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参考资料,少熬夜!自然段)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四、总结全文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参考资料,少熬夜!设计理念一、说教材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爬天都峰》。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3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本文标题: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85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