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4、估算初步。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教具准备:位值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核对答案)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二、新授1、口算38+25(出示动感画面)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出示课题)2、计算方法探究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30+20=5050+13=6340+23=63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参考资料,少熬夜!(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再请两个同学)38+20=5835+25=60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练习1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请2个同学)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四、总结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篇】课标分析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参考资料,少熬夜!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是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目标1.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前检测2、师布置任务: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页。预习存疑,二次探究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我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第页,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参考资料,少熬夜!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教学教科书第53页例4。1.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2.阅读与理解。(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3.分析与解答。(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2)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方法一: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方法二: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列式为:2×3=6(组);再求每组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方法一:60÷2÷3=30÷3=10(人)。方法二:60÷(2×3)=60÷6=10(人)。答:每组10人。4.回顾与反思。(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已知总数,如何求平均数?(2)学生讨论、交流。(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的份数。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指导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2、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页。六、教学板书方法一:方法二:60÷2=30(人)2×3=6(组)30÷3=10(人)60÷6=10(人)60÷2÷3=30÷3=10(人)60÷(2×3)=60÷6=10(人)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教学准备PPT课件、两张单式统计表(男生、女生)、学习分享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参考资料,少熬夜!2、小游戏:听音乐,猜动画片片名。播放动画片视频,视频采用透明度从0—4—20—100,(6部动画片,每部10秒钟)播放动画片的主题曲,让学生猜出片名。3、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呢?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感兴趣的动画片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收集数据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每人限选一部)。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动画片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2)整理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3)分析数据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熊出没》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最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男生最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女生呢?(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参考资料,少熬夜!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题。(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2.
本文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86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