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来进行学风和品行的培养,为他们的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促使小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新时代接班人。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xx市x镇x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学校。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无法陪在身边,学生在家的教育基本上都是由爷爷奶奶监管。而作为家里的长辈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溺爱居多,缺少原则性教育;而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每年回来的次数较少,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也不多,电话中的沟通教育也不尽人意,难以达到教育的真实目的。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生在养成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抽取了三年级师生为调查样本,分别进行了个案调查2人;老师问卷调查6人;学生问卷调查44人。经过个案调查和师生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不认真,总喜欢做自己的一些小动作;②不是很讲究个人卫生,衣服和手上很多污渍;③学校劳动中不积极主动,总喜欢先玩后做;④住宿寝室个人卫生不讲究,被子叠放随意不整齐。⑤少数学生的是非观不强,总喜欢犯一些不以为然的小错误。除以上共性问题中,我们还发现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在家时间都由爷爷奶奶看管监护。一、影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良现状的原因1.严爱缺失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了家里的长辈,而长辈溺爱孙子,对孩子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顺,过分放纵,并且严重缺少对学生品行的约束和管教。同时,长辈们在孩子教育管理观念上滞后,导致在面对自己孙子的教育问题上,总认为是小事情,没有引起重视,让一些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例如,是非观念不强;做事情不能坚持;周末手机监管力度不足;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对周末作业督促不足等一些小问题。2.农村家庭环境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影响在农村居住的家居环境中,很多家庭的卫生打扫是不够彻底的。例如房间的物件摆放混乱,窗台门积灰明显,房前屋后的垃圾处理不及时等,这些给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另外爷爷辈的老人对待卫生要求不是很高,在与孙子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无形的影响,让孩子们不知不觉降低了自身的卫生标准。所以,在学校有了很多学生不讲究个人卫生,不注重地面打扫的彻底性,不在意课桌抽屉的干净整洁,有随手丢垃圾的坏习惯。二、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1.小学生是非观的培养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说:“看出错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得多;因为谬误是在明处,也是可以克服的;而真理则藏在深处,并且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小学阶段学生是非观的培养是一个关键期,这期间的学生对是非观念处于一个模糊不清的状态。他们很多的时候不清楚一件事情做了对不对,不会考虑事情的对错,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好玩等因素。另外小学阶段学生对世界观的认知也不全面,还有很多的空白,就如同一幅没有画完的画卷。所以小学阶段学生是非观的培养是很关键的,教师的正确引领和指导,就能很好成就学生良好的品行。在学生是非观品行培养过程中,我们面对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给以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错误是什么,错在哪里,知道今后该怎么去努力改正;其次学校在各种集会场合要大力宣传一些正确的、阳光的事例,让大课间、班会课、班队会、家长会等集会活动成为学生培养正气的场所,让学生在活动的熏陶中逐步成长;在学生是非观的培养上,教师更要注重大小事情两手抓的原则,千万不要因为问题“小”而忽略学生的教养,要能认识到“小”问题不抓可能会助长成学生的“大”问题。因此,学生的是非观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正确引导问题。2.要持之以恒的抓好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培养,因此,学校和家庭必须注重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持之以恒的训练就没有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首先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经常抓、反复抓才有实际效果,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恒心和耐心都缺一不可。在三年级的个案调查中,我们很多教师在那些特殊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较量中,被学生的顽固不化打败,放松或渐渐默许了那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要求。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是需要时间来铸造的。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能收获。如有的学生有偏科现象,上课学习不认真,目光呆滞,每天上课混混沌沌。这些学习上的坏习惯让学生一天全部帮助改正,是很难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训练,才会出现点滴进步。除此之外,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还必须发挥各种制度的作用,用制度来约束学生,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更何况像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更需要各种纪律给予约束、规范、引导他们的成长。为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x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x中心小学学生安全管理规定》《x中心小学食堂进餐管理制度》《x中心小学住宿生就寝纪律制度》《x中心小学集体活动管理制度》《x中心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纪律制度。我们有了这些制度约束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老师们严格执行,把要求落到实处,规范指导。小学生的意志力较薄弱,依赖性很强,用一段时间培养起来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一些外界干扰,就可能再次反弹。严格训练、规范指导都需要严肃执行。要发挥少先队先锋模范作用,持之以恒,才能让习惯成自然,自觉主动地遵守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自动化程度。这些活动开展既有力地保证了学校一日常规的正常有序,又提高了广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进步的能力。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引领示范是关键小学阶段老师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对象,同时在学校生活中,老师和学生从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8点,都保持着高密度的接触,感情丰厚,故而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和抽象的道德观念形象化、具体化,其掌舵者在于教师。学生活泼可爱,那双好奇的眼睛随时随地都在关注着教师的言行举止。假如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学生模仿你的样子是那么的惟妙惟肖。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引领他人。这样的教师,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还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烙上不可磨灭的印象。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很大的示范效应。例如教师言谈举止文雅、高雅优美,说话和蔼可亲,那么学生也会养成文明礼貌的举止。所以,当教师找学生谈话时,一定要保持耐心和细心,再大的事也要冷静处理,细心观察。如果乱发脾气,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们必须说话得体,做事稳重,同时也不要盛气凌人,不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只有教师言谈举止得体,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提升养成教育的效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教师的仪容形象要求更高,教师的外在形象直接向学生展示着一种无言的教育。为此,教师穿着打扮应具有新时代气息,在精气神上,必须让学生为之振奋,让无言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4.引领家校关系,形成共育合力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孩子的出生到幼儿园,孩子最会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家校共育问题上,家长的扮演角色很重要。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如果家长时时刻刻为自己的孩子护短,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跟孩子灌输各种不正确的思想,那么孩子在学校肯定会被同学和老师所不认可,还会产生很多矛盾,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反之,家长对待孩子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注重孩子品行培养修炼,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点滴是非,做到赏罚分明。我想这样的学生在学校一定会有很好的人缘,也会得到老师学生们的喜爱。在学校共育工作中,不仅家长要扮好自己的角色,还要学会配合学校共同为孩子的不良习惯齐抓共管,形成教育的合力。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当时迫于形势学校开展了网上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但是后期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好多学生迷恋手机。玩游戏、刷抖音、看动画片、网购等。其中玩游戏成为了学生周末娱乐的重头戏,有的学生一玩就是一整天。为帮助学生戒掉手机瘾,x小学召开主题为“家校共育,远离手机”家长会,学校与家长统一行动思想。不仅如此,后期学校还召开了全体师生会议,宣布周末手机使用管理要求:每天玩手机不得超过一小时。与家长联手共同教育,最终在家校联手的多手段管理中,收到了明显效果,其主要表现为周末未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数基本为零,相比前期20多人的大队伍,老师和家长都看到了齐心共治的效果,家长对学校周末手机管理办法称颂点赞。5.抓好小学生的管理落实工作,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上,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但是最终落脚点还要执行到位,落地生根才是关键,才会真正出效果。那么,怎么才能让我们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做到:一是讲到位。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如果学生违反了学校规定,我们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跟学生讲到位,让学生理解老师为什么批评他,批评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才会真心实意地接受批评和教育。千万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直接进行简单粗暴的方式批评,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二是督导到位。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在学生接受之后,一定要抓好后期的督导监督,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不仅是批评了他,更希望他能够真正改正错误,并且还时刻关注着他。每个学生都是渴望被关注、渴望变优秀的,这样一来也增添了他改正错误的勇气和信心。三是合力到位。学生在学校群体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困惑,有些时候甚至还会碰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仅凭一己之力,处理起来会有些许困难,所以就要求我们学会借科任教师、家长、同学、学校领导等人的力量来啃学生中的“硬骨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来进行学风和品行的培养,为他们的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促使小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新时代接班人。
本文标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92808 .html